紫苏叶食物相克有哪些 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介绍
紫苏叶食物相克有哪些 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介绍。紫苏叶,唇形科,塔花族,双子叶植物纲,为一年生、直立草本,南方7至8月,北方8至9月。,具有散寒解表,宣肺止咳,理气和中,和胃止呕功效。主治风寒感冒、咳嗽、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种子也称苏子,有镇咳平喘、社痰的功能。紫苏叶性温,味辛,对治疗咳嗽、气喘、感冒风寒、胎动不安等症均有很好的疗效。
紫苏叶的营养价值分析:
苏子,有镇咳平喘、社痰的功能。紫苏全草可蒸馏紫苏油,种子出的油也称苏子油,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疗效。
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
1、理气,和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苏散。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可与黄连同用。偏气滞痰结者,常与半夏、厚朴同用。
3、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陈皮、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
4、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
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叶味辛,性温;归肺、脾经;芳香升散,具有散寒解表,宣肺止咳,理气和中,安胎,解毒。
主治功效
: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咳嗽气喘,脘腹胀闷,呕恶腹泻,咽中梗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食鱼蟹中毒,痈疮蛇毒辣。
1、《别录》:主下气,除寒中。
2、孟诜:除寒热,治冷气。
3、《日华子本草》: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并(治)一切冷气,止脚气。
4、《本草图经》:通心经,益脾胃。
5、《履巉岩本草》:止金疮出血;疗痔疾,煎汤洗之。
6、《滇南本草》: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吼喘。
7、《纲目》: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8、《本草逢原》:能散血脉之邪。
9、《本草汇言》《纲目》紫苏,近世要药也。其味辛,入气分,其色紫,入血分。故同橘皮、砂仁,则行气安胎;同藿香、乌药,则温中止痛;同香附、麻黄,则发汗解肌;同芎穷、当归,则和血、散血;同木瓜、厚朴,则散湿解暑,治霍乱脚气;同桔梗、枳壳,则利膈宽肠;同杏仁、莱菔子,则消痰定喘。
10、《本草汇言》紫苏,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花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一物有三用焉:如伤风伤寒,头疼骨痛,恶寒发热,肢节不利,或脚气疝气,邪郁在表者,苏叶可以散邪而解表;气郁结而中满痞塞,胸膈不利,或胎气上逼,腹胁胀痛者,苏梗可以顺气而宽中;设或上气喘逆,苏子可以定喘而下气。痰火奔迫,苏子可以降火而清痰,三者所用不同,法当详之。
11、《药品化义》紫苏叶,为发生之物。辛温能散,气薄能通,味薄发泄,专解肌发表,疗伤风伤寒,及疟疾初起,外感霍乱,湿热脚气,凡属表症,放邪气出路之要药也。丹溪治春分后湿热病,头痛身热,脊强目痛,鼻干口渴,每以此同葛根、白芷,入六神通解散,助其威风,发汗解肌,其病如扫。取其辛香,以治抑郁之气,停滞胸膈,入分心气饮,开心胸郁热神妙。如寒滞腹痛,火滞痢疾,湿滞泄泻,少佐二、三分,从内略为疏表解肌最为妥当。参苏饮治虚人感冒风寒,方中一补一散,良有深意。如不遵其义,减去人参,或服之不应,或邪未散而正气先虚。
12、《本草正义》(紫苏)致新推陈之宣剂,轻剂也。故主气下者,可使之宣发,气上者,可使之宣摄。叶则偏于宣散,茎则偏于宣通,子则兼而有之,而性稍缓。
《本草正义》紫苏,芳香气烈。外开皮毛,泄肺气而通腠理;上则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中则开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今人恒以茎、叶、子三者分主个症。盖此物产地不同,形状亦别,多叶者其茎亦细,而茎杆大者,则叶又少,故分析辨治,尤为精切。叶本轻扬,则风寒外感用之,疏散肺闭,宣通肌表,泄风化邪,最为敏捷。茎则质坚,虽亦中空,而近根处伟大丰厚,巨者径寸,则开泄里气用之,解结止痛,降逆定喘,开胃醒脾,固与开泄外感之旨不同。而子则滑利直下,降气消痰,止嗽润肺,又是别有意味。此今人选药之密,已与宋金元明不同,不可谓非药物学之进境者。
13、《长沙药解》苏叶辛散之性,善破凝寒而下冲逆,扩胸腹而消胀满,故能治胸中瘀结之证而通经达脉,发散风寒,双解中外之药也。紫苏)致新推陈之宣剂,轻剂也。故主气下者,可使之宣发,气上者,可使之宣摄。叶则偏于宣散,茎则偏于宣通,子则兼而有之,而性稍缓。
紫苏叶的食用方法
1、凡外感风寒,症见恶寒发抽刀断水,头痛无汗,鼻寒清涕者,可与羌活、防风、白芷等配伍,以解表散寒。
2、凡气滞湿阻,胃气不和,脘腹胀闷,呕恶腹泻者,可与藿香、陈皮、半夏曲、茯苓等配伍,以行气化湿和中。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老梗,或喷淋清水,稍润,切宽丝,干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
紫苏叶适合人群
气虚、阴虚及温病患者慎服。阴虚火旺,血热妄行者禁服。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