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是两代人饮食结构中主要的区别 减少“小胖墩”要从控糖开始
如果有人告诉你糖是有毒的,吃糖和吸烟一样有害!你信不信?也许你会说:孩子只吃糖,大人只喜欢吃甜的和喝辣的~糖的摄入量到处都是,不小心掉进陷阱也是打盹。但是它的危害不容忽视。吃太多糖有什么害处?糖是两代人饮食结构中主要的区别 减少“小胖墩”要从控糖开始。一起来了解一下,希望对您有用。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儿童肥胖的社会化问题越来越成为家长们的“烦恼”。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希肯国际文化艺术(集团)公司董事长安庭将家长们的这份“甜蜜”的烦恼带上两会。“家有小胖墩,这里面有‘糖’的功劳,我希望能在制度层面来解决过度摄入糖分而损害健康的问题。”安庭说。
安庭关注人体糖分摄入量很偶然。去年,安庭观看了一部有关糖分的纪录片,他惊讶地得知,以欧美人为例,这代人和上一代人摄取的主食量基本一致,但肥胖率高出许多,排除运动等因素,糖是两代人饮食结构中主要的区别。
许多零食中都含有大量的糖。喝一瓶可乐,吃进去10.6克糖;吃一桶薯片,吃进去2.1克糖……“且不论成人,当下小朋友的零食,又何尝不是以甜味食品居多。吃下那么多‘隐形糖’,这就难怪我们的小胖墩越来越多。”安庭说。
走进超市,安庭留意观察孩子们喜欢的食品类柜台。在许多饼干面包、酸奶蛋糕、果汁饮料等零食配料表上,安庭看出了问题:“根据我国法规,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排列,也就是说越排在前面的含量越高。以酸奶为例,配料表第一位是生牛乳,第二位就是白砂糖。孩子们常吃的面包、蛋糕,虽然没有标注含糖量,但只要查查这些糕点类的制作方法,有的面包300克面粉就要配上60克糖。”
安庭认为,究其原因在于商家要靠“甜味”来吸引顾客。各类蔗糖、果糖或者甜味剂等成为儿童食品(特别是零食类食品)里的“隐形成分”,糖分含量及其表达不受约束,儿童与家长也不易从包装中识别,很容易忽略了“隐形糖”的存在。儿童食品消费的不科学、不合理,容易造成少年儿童摄入过多的糖份,诱导肥胖问题的发生。
安庭经常出国,他把自己关注的问题也带出了“国门”。安庭发现,目前欧洲所有的食品在包装上都明确列出了每百克脂肪、盐和糖的含量,提示顾客健康饮食。南美洲的智利等发展中国家,也出台了《食品贴标签法》,规定对于高热量的食品或饮品须做出醒目的警示,让消费者能够快速辨识成分中的威胁因素。“有的国家的食品,如果含糖量越高,标识就越大。”
安庭认为,目前,我国的食品营养成分表仅列出每百克中碳水化合物、钠和脂肪的含量,并不显示糖和盐的具体含量,并没有什么食品警示语。虽然政府部门不宜直接干预居民的生活方式,但为了孩子的健康,国家可以从供给的商品着手进行相应的规范,可以要求生产商在商品包装上做到告知与警示。
安庭建议,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对《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中的成分或配料表进一步细化,要求食品必须标出相应成分的含糖量及其折算的卡路里数值。在食品行业应尽快对儿童食品含糖量做出科学的安全标准,并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应法规中,对含糖量做出约束与规范。
他还提出,可借鉴“吸烟有害健康”范例,在《食品安全法》中增加在含糖量高的儿童食品中标明“过度摄入糖分有害健康”等警示语,提醒消费者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