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企业生存状况艰难 餐饮企业要积极探索求新突破之路
由广州地区饮食行业协会发布的《2017-2018年度广州市餐饮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直观地反映了当前广州市餐饮行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本地餐饮企业指出了现存发展瓶颈问题及指明了日后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餐饮企业生存状况艰难
广州市素有“食在广州”的美誉,除了本地市民外,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特意前来品尝特色的广府美食,且广州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八方美食共聚一城,能一站式品味全球美食。广州市民整体收入水平较高、生活节奏较快,餐饮消费力在全国居前,这就为餐饮企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然而,广州属一线城市,租金和人力成本相对高昂,企业竞争更加激烈,餐饮企业要生存下来就更加难了。由于餐饮企业的品牌和规模效应相对较弱,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管理难度也相对较大,在充分竞争的餐饮市场中利润不高,并且存在严重的结构性过剩,存活和扩张均较为困难。
从美团点评的数据来看,广州每月餐饮店开店超过3000家,但每个月倒闭率超过10%,餐厅门店易主经营较为频繁。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部分餐饮企业经营业绩也开始回稳,很多企业营业额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有的企业营业收入稳中有增;但绝大部分企业受到原材料、房租、人工等成本持续高企所累,盈利水平仍未有所改善。2018年下半年开始,受到国内外经济走势影响,更多原本收益表现优异的餐饮企业,也较去年同期出现轻微下滑,广州餐饮企业盈利状况能否全面走出困境还有待观察。
广州餐饮行业企业在不断扩张发展的同时,物流成本、房租成本、产品服务质量控制等问题都会接踵而来。此外,餐饮企业经营管理难度大还与规模效应弱、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低附加值、品牌粘性差异化大等息息相关。如入冬以来火锅备受市民欢迎,但除了海底捞、大龙燚、小龙坎等个别已经形成一定品牌效应的企业外,大多数中小型火锅企业仍没有形成一定的粉丝群体,品牌粘性差,加之消费者多属于“走到哪吃到拿”的类型,这就让很多小众品牌难以有大量回头客或老客带新客,而知名餐饮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不断挤压小众餐饮品的市场,让其在夹缝中也难以生存下去。
餐饮企业逆水行舟迭代更新
俗话说“年年难过年年过”,虽然广州餐饮发展逆水行舟、存活困难,但餐饮业对于广州而言是天然存在的刚需行业,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了众多餐饮商家入局和坚守,它们为了生存发展,不断创新突破,尤其在业态、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迭代十分迅速。
消费者在日常逛街时不难发展,时下广州的商场餐饮发展如日中天,从过去的7:2:1(购物、餐饮、娱乐)模式逐渐演变为餐饮占比40%-50%,其中很大程度得益于广州大众特色餐饮的兴旺发达,新的品类层出不穷,门店数量大幅攀升。如三只辣椒、阿香米线、正新鸡扒、大二酸菜鱼、九毛九、汤响自助回转火锅等餐饮品牌几乎在多个购物广场中均设有门店,这就能捕捞多个不同商圈的消费群体。
高端餐饮业也纷纷放低身段,进一步各展其能谋转型,在政务消费、商务消费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也着力拓展大众餐饮。有的更名转向大众餐饮;有的承包学校饭堂,进军团膳领域;有的延长了营业时间,增加早晚餐外送以及下午茶;有的企业发展多种品牌,进驻城市综合体;还有的企业向海外市场拓展。如渔民新村在珠江新城店开设了午餐外带服务,人均20~30元不等的饭盒,菜式自选自配,每逢工作日的午饭时间都有大批周边写字楼的白领人士排队选购。
高端餐饮品牌在业态、服务模式、品牌定位和新品牌扩张上均有所调整,受益于高端餐饮供给端的大幅调整(餐厅数量、品类、目标客群定位),同质化竞争减少,高端餐厅密度大幅降低,目前客流和利润率都有所回升,尤其在西餐、日料、海鲜等品牌上更显著。与此同时,在之前普遍表现为苍蝇馆子、监管困难、卫生服务条件差的地端餐饮,随着消费者更加注重健康和食品安全卫生、租金成本不断上扬、城市管理和卫生管理等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被迫或主动停业或转型升级。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