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羊奶营养价值更高真的吗?哪些人适合吃羊奶?

2018-12-03 14:15:44 来源: 搜狐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委员,上海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专家组成员,上海营养学会理事。

她所带领的上海六院临床营养团队荣获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颁发的“中国临床营养示范基地”以及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颁发的“中国临床营养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羊奶比牛奶更有营养?哪些人适合吃羊奶?

文章来源:家庭用药杂志

记者:侍 茹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抗生素残留问题”“大头娃娃事件”“三聚氰胺事件”,以及发生的“性早熟疑云”等等,一系列与牛奶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让人们对饮用奶的安全问题备加关注。在这种背景下,羊奶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羊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不被大众所了解,属于小众消费品,有机会接触到羊奶的人不多。一方面可能与羊奶产量、低成本高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羊奶有一定的膻味、不易被人接受有关。近年来,科技的进步解决了羊奶的膻味问题,从口感和味道上已经能够被消费者所接受。与牛奶相比,羊奶无论从食品安全方面,还是营养价值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

从食品安全的角度,羊奶似乎更能让人放心。与牛奶不同,羊奶在饲养过程中不吃饲料只吃青草,一方面更加低碳、绿色、环保;另一方面减少了污染的机会,保证了羊奶的“纯天然性”。从营养价值的角度,羊奶更加接近人乳的营养成分,更容易消化吸收。

哪些人适合吃羊奶?

羊奶和牛奶一样都是营养成分相对齐全的营养食品,几乎含有人体需要的所有营养素,是人体优质蛋白、钙、维生素A和维生素B2的主要来源。除维生素C含量较低外,其他营养素含量都比较丰富。而且易于消化吸收,老、幼、病、弱都适合饮用。

羊奶较牛奶含有更多的α-乳清蛋白,较少的酪蛋白,其蛋白质在胃中形成的细软凝乳,更容易消化吸收。羊奶的脂肪球小,更容易被小肠所吸收。羊奶可避免大部分牛奶蛋白引起的过敏症。牛奶中的某些蛋白质如α-S1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易引起食物过敏。牛奶中α-S1酪蛋白含量占总蛋白的43%,而山羊奶只占1-3%;羊奶中β-乳球蛋白的含量也比牛奶低,较牛奶更容易被消化吸收。因此羊奶不易引起过敏,非常适合哪些对牛奶蛋白过敏的患者。

从蛋白质营养的角度来讲,每100克羊奶、牛奶、母乳中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5克、1.3克和3克,羊奶与母乳含量最接近,并且羊奶蛋白分子小,比牛奶易消化吸收。羊奶中维生素A的含量明显高于牛奶和母乳,同时羊奶中钾、钠、钙、磷等矿物质含量比母乳中多,如果直接饮用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和牛奶一样羊奶中叶酸及铁的含量不高,因此,对小于1岁以下的小婴儿不适合单独使用羊奶喂养,食用羊奶的婴儿必须同时充分供给各种辅助食品,或者食用特别补充了叶酸等营养素的羊奶粉。

肾脏病人能吃羊奶吗?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自出现微量蛋白尿起就应该限制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量,并应采用优质低蛋白饮食。优质蛋白包括乳制品、鸡蛋、鱼虾、瘦肉、豆制品,其他的蛋白质,例如面筋和烤夫为劣质蛋白,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宜使用。

低蛋白目的是为了保护肾脏,因为高蛋白饮食会加重肾小球的高滤过、高灌注,可加速肾小球硬化,加重蛋白尿促进肾脏的病变进展。与牛奶一样,羊奶蛋白质也属于优质蛋白,并且羊奶比牛奶含有更多的α-乳清蛋白,较少的酪蛋白,其蛋白质在胃中形成的凝块细,更易消化吸收,因此,慢性肾脏病患者可以喝羊奶。但是,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往往容易因肾功能下降,无法排出多余的磷,造成血磷增高。因此,每日饮食中的磷宜控制在900毫克以内。而羊奶中磷的含量较高,每100克羊奶含磷98毫克,明显高于牛奶73毫克和母乳13毫克,因此,慢性肾病患者不能大量喝羊奶,以免摄入过多的磷。

如果正在进行规律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就不必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在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合理的饮食食谱。而对于腹膜透析的患者来说反而可给高蛋白饮食,因腹膜透析会大量丢失体内蛋白质。但是,即使是透析的患者,也容易出现钙磷代谢的紊乱,容易出现高磷血症,也要注意控制饮食中磷的摄入,不能采取高磷饮食。因此,如果喝羊奶,最好控制在每日250~300毫升以内。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食安中国 Copyright © www.cnfoodsafety.com 2012-2018

京ICP备09075303号-1 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5079,110105537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39号万地名苑1号楼1004室(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010-88825683  010-64972251   010-88825687   业务咨询:010-88825689   值班电话:1860056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