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食品安全谣言治理行动”在北京启动 食品安全领域成谣言重灾区

2018-08-16 14:57:00 来源: 搜狐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辟谣专区】水果类谣言最多 微信传播占七成

7月17日,“食品安全谣言治理行动”在北京启动,旨在抵制食品安全谣言传播,建立社会多元主体共治谣言的长效机制。

本栏目由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河南食药安全周报承办

通过对2017年食品谣言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传播最多的渠道是微信,占比高达72%;其次是微博,占比21%。制作传播“小视频”成了谣言的“助推器”,甚至出现通过任意剪辑形成的“视频特辑”。

相关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舌尖上的谣言”占45%,食品安全领域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

记者近日从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中获悉,由国内第一个食品药品谣言数据库支撑形成的《2017年食品谣言治理报告》发布。

报告还发布了2017年食品谣言十大热词以及十大谣言分析。其中,紫菜、肉松、大米、添加剂、防腐剂等成为“十大食品谣言热词”。而“塑料紫菜”、“棉花肉松”等事件也成为去年的十大典型谣言。其中,水果类谣言占到了食品谣言总数的19%,其次是肉及肉制品类,为16%。

该报告由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数据中心指导,中国健康传媒集团食品药品舆情监测中心与腾讯较真平台、腾讯指数联合发布。哪些食品最容易惹上谣言?哪个渠道传播的谣言最多?这份报告从谣言内容时间、地域、传播渠道、传播类型、传播特点等方面对2017年食品谣言概况进行了详细分析。

“季节性”谣言传播最为突出,经常出现这样的路径:食品上市—谣言登场—公众恐慌—食品滞销—多方辟谣—舆情降温—食品再上市—谣言再登场……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谣言经常跨地域“此起彼伏”传播。

报告认为,有效的辟谣需要政府部门、媒体、专家、企业、协会等通力协作,形成“辟谣大军”,除了自媒体平台外,要更好地利用权威媒体发声,采用新闻网、平面媒体等多元渠道发声,加强全系统内的协同联动,对于权威辟谣信息要及时转发,建立社会多元主体共治谣言的长效机制,形成全链条立体式的治理模式。

版权声明

◆本文综合大河健康报,最终版权、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宋昆仑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食品安全 谣言 北京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食安中国 Copyright © www.cnfoodsafety.com 2012-2018

京ICP备09075303号-1 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5079,110105537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39号万地名苑1号楼1004室(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010-88825683  010-64972251   010-88825687   业务咨询:010-88825689   值班电话:1860056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