熠熠生辉,院士论坛暨第三届功能食品与营养健康会议在温州召开

2023-11-18 11:54:16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11月16日,作为第八届中国特殊食品大会的重点论坛之一——院士论坛暨第三届功能食品与营养健康会议在温州顺利召开。论坛由江南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主办,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特殊食品)、无锡特殊食品与营养健康研究院支持。会议邀请5位院士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营养健康食品的临床需求与创新”、“营养健康食品的创新之路”两大主题展开了讨论与分享,现场可谓星光璀璨,熠熠生辉。会议由江南大学党委书记吴正国主持。

江南大学党委书记吴正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在致辞中指出,本届会议旨在瞄准营养健康食品的临床需求与产业创新,探索营养健康食品的创新之路,促进功能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江南大学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衷心希望各位院士和各位专家以此次会议为契机,碰撞智慧、分享认知、携手并肩、共同发挥食品科学在大健康时代的引领强化作用、共谋食品前沿科技创新、共享食品行业发展红利、共促健康中国建设落地。

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

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认为学医的人要了解食品,学食品的人也要去接触医学。尽管食药有别,但彼此所属的领域都和健康密不可分。特别是随着食品科学的发展,要把疾病预防的关口提前,而不是等到生病了才到医院治疗。这样不仅有益于个人、家庭,更有益于合理分配国家医疗资源、公共资源。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会长边振甲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会长边振甲指出,当前功能食品和特殊食品行业对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原料的添加、新功能的开发、新技术的应用都依赖于扎实的研究基础,功能食品和特殊食品涉及医学、营养学、食品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需要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通过紧密合作共同完成产品的研发生产。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和各方面的努力均不可缺少。随着人们对特殊食品和功能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投入到这个领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高科技含量、更高质量、个性化、差异化的创新产品。

圆桌讨论:营养健康食品的临床需求与创新

圆桌论坛嘉宾从左到右依次是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执行副会长厉梁秋

江南大学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李雅慧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教授石汉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廖万清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

中国工程院院士肖伟

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维勤

本场圆桌论坛由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执行副会长厉梁秋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认为,营养补充要坚持长期主义。因为任何一种营养成分要想在人体内产生一定的效果,都需要时间的积累。这一点反过来和疾病的成因也是一样的,比如只有长期高钠饮食才可能导致高血压。只有给营养以时间,坚持正确的健康营养观念,保持良好的营养健康习惯,才能最终收获健康幸福的人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廖万清向与会嘉宾分享了自己从事真菌与皮肤研究方面的真实经历。战争年代,受地域和气候等因素影响,战士们很容易因为真菌感染而生病。为了帮助战士早日康复,以廖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投身到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研发中来,拯救了无数战士的生命,也保卫了家园和祖国。和平年代,廖院士勉励大家要用好科学的“武器”,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谋福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肖伟认为,中医药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它更像是一个“黑箱”。并不能像现在的保健食品或者特殊食品那样,可以非常明确地表明其中的功效成分,从而达到安全、功效、质量的均一性。但是研发人员可以通过将这些“有效成分”更好地保存在完整的“药食同源”中,只要不使其流失,就可以既满足营养的需求,又满足对食物口感的需要,一举两得。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教授石汉平表示,营养状况是一种基本的生命体征,甚至是更为重要的生命体征;营养不良则是一种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营养代谢出问题就会表现在功能上;同时,营养是一线治疗,重要的来源是食物,要“选择多样、提高质量、控制重量、掌握食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最简便易行的健康生活方式。

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维勤将ICU重症病人的营养状况比作一场“战争”。为了维持生命,大战到来的时候,糖源、脂肪、肌肉就像弹药大量消耗。等到“战后重建”,这些重要“物资”都会出于紧缺。所以无论是在重症治疗期,还是愈后,营养支持都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因此,加强临床营养的研究与投入,对于病人、医院乃至整个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都是重中之重。

江南大学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李雅慧在谈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创新时强调,首先应该加大基础研究;其次要多利用创新型原料;第三是要结合先进的加工技术;同时要做好人群细分,针对不同疾病对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差异化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

圆桌讨论:营养健康食品的创新之路

圆桌论坛嘉宾从左到右依次是

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副会长、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姜毓君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立实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明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卫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

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学明

接下来的圆桌论坛由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副会长、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姜毓君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卫总结了中国益生菌领域近年来取得的发展与成就,同时指出,中国益生菌产业不仅要在学术端加强科研,企业也要投入精力到基础研究上来;其次,只有益生菌行业的法规监管不断向前推进,才能促使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第三是要加强科普宣传,让科学数据说话,让消费者不仅知道益生菌有益于健康,更有能力正确认知和选择适合自己的益生菌产品。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明勇指出,要针对市场需求以及现有原料开发食药同源产品,以食药同源原料为主,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营养学相结合,将传统的食疗配方与现代食品工艺相结合,打造以普通食品为载体,具有预防、控制或者降低慢性病风险的一类营养健康食品。食药同源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传统,但行业发展不能固守传统,要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两者结合起来传承创新。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谈及新食品原料时表示,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大食物观”的背景下,食品工业创新迎来了大好时机。企业在挖掘新技术、新资源时需要找准方向,不光要开发新原料、新技术,还要多在安全性评估上下功夫。作为原料,保障安全是底线。同时在加强监管和法规标准建设等方面,也必须要匹配当今食品工业创新的速度,多方协同努力才能共同推动行业不断向前发展、产品不断创新突破。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立实针对保健食品新功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企业要投入新功能申报就要做长期计划,不打无准备之战。要从前期的研究工作开始做起。新功能申报对申报材料的要求很高,因此建议企业不仅要自己做研究、做申报,还可以和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一起合作,多发有影响力、高质量的研究论文,推动申报工作的开展。

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学明围绕主食的创新研发发表见解,他认为,主食对大众健康至关重要,要吃好首先要好吃,产品的口味、口感要符合大众需求,其次才能来谈科学合理的配方和营养的均衡,以及如何通过工艺改进来实现。最后是产品如何在保证营养美味安全的前提下,规模化产出的同时,提升方便性。

信息发布:无锡特殊食品与营养健康研究院投用仪式

无锡特殊食品与营养健康研究院投用仪式

随后,举办了无锡特殊食品与营养健康研究院投用仪式。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会长边振甲,中国工程院院士谢明勇,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原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厅级巡视员/常务副局长、教授/博导张守文,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教授石汉平,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副会长、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姜毓君,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立实,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徐学明,江南大学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李雅慧一起上台,为无锡特殊食品与营养健康研究院投用揭幕。

金句摘录

本次院士论坛暨第三届功能食品与营养健康会议上,各位院士与专家学者围绕特殊食品展开了思想碰撞。现场金句频出,以下是部分嘉宾的金句摘录。

李校堃:食品是健康最重要的基石。

廖万清:营养食品是人民的希望、广大群众的希望,希望大家努力做好。

肖 伟:《黄帝内经》有云“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食药同源源远流长、大有前途。

石汉平:营养是一线治疗,食品是营养最好的来源,良好营养始于每一餐饭。

李维勤:多学科交流才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特殊食品。

李雅慧:特医食品是一片蓝海,科技创新是特医研发创新的唯一出路。

陈 卫:营养健康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方面之一,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谢明勇:食药同源需要科技界和企业家共同合作,共同迎接光明的发展前景。

李 宁:希望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开发出更多好的新食品原料,为健康中国作出贡献。

张立实:助力保健食品产业发展,新功能研发任重道远。

徐学明:当大家身体健康的时候,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食安观察网 © 2012-2025 健食视界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40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城通街26号院(邮编100043)

值班电话:185001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