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助力 乡村振兴盐碱地上结出“致富果”

2023-10-25 12:57:25 来源: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滨州市沾化区位于渤海之滨,这里的土壤属于滨海盐化潮土,粮食作物难以生长,曾是山东省最后一个“脱贫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沾化冬枣这一“中华奇果”,轻度盐碱地赋予了沾化冬枣皮薄肉脆、细嫩多汁、浓甜微酸、啖食无渣的独有口感。沾化区立足自身优势,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走出了“标准助力、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子。

如今的沾化区以“中国冬枣之乡”为人们所熟知,正值深秋时节,沾化区30万亩冬枣喜获丰收,枣农们早上6点就开始忙碌的采摘,并发往全国各地。今年沾化冬枣预计产量近6亿斤,产业产值预计突破50亿元,盐碱地上成功结出了“致富果”。

政府引导 市场响应 枣农手里有了标准的尺子

在产业发展之初,沾化冬枣因其独有口感,一经上市就迅速占领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枣农为追求产量,枣树种植过密、滥用药物的情况随之而来,对沾化冬枣的品牌造成很大冲击。当地政府果断出手,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沾化冬枣标准化建设工程振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以打造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为目标,建立完善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相配套的沾化冬枣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标准。

市场监督管理、农业、林业等部门在《地理标志产品 沾化冬枣》国家标准基础上,又制定了《绿色食品 冬枣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冬枣协会联合相关科研机构、专家跟进制定了《沾化冬枣土肥水管理技术规程》《沾化冬枣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等10余项团体标准,规范沾化冬枣生产、加工、仓储、运输等各环节的标准体系初步形成。随着冬枣品种的改良和种植技术的发展,一批新的标准也正在相继发布。

在下洼镇冬枣研究所,有一座智能阳光大棚。“这个大棚的主要目的不是生产,而是制定沾化冬枣生产标准,指导枣农进行数字化生产。”沾化冬枣研究所所长于洪长说,2021年研究所的设施化、标准化智慧生产实验园投入使用,智慧阳光大棚实现了自动控温控湿、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远程管理和物联网追溯。可以预见,新标准的产出将指导枣农种出更高品质的冬枣。

规模经营 政策扶持 冬枣产业驶入“快车道”

标准有了,用好是关键。一开始冬枣种植分散,以小农经营方式为主,产品标准化、品牌化非常困难,这个局面仅靠当地种植户的单打独斗很难改变。沾化区积极开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扶持发展“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家庭农场+农户”“党支部+合作社”等适度规模经营模式。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对种植农户进行统一的技术标准指导,对冬枣产业链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确保种植过程的可控性、科学性和追溯性。

下洼村党支部带领生源冬枣专业合作社,闯出一条“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通过党支部引领,下洼村建设了高标准冬枣示范园,所产冬枣被第七届(武汉)世界军人运动会组委会确定为专供水果。近年来,沾化区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至近600家,惠及枣农5万余人。

技术有了,资金也是问题。沾化区制定出台惠农信贷政策,实施沾化冬枣全额贴息“大棚贷”,即每亩冬枣园可贷款1-1.5万元,区财政全额贴息2年时间。自实施以来,已累计发放全额贴息“大棚贷”1.7亿元,推动全区冬枣新品种“沾冬2号”种植面积由0.5万亩发展至4.2万亩,设施栽培面积由1万亩发展至6.6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10万亩。

下洼镇的冬枣种植大户陈磊就是政策的受益者,他是沾化区最早使用钢架棉被大棚种植“沾冬2号”的枣农之一。他说钢架棉被大棚可让冬枣提早一个多月上市,价格远高于正常时间上市的大货,今年他种植的大棚冬枣亩产收入最高可达10万元。

接二连三 融合发展 冬枣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在种殖的基础上拓展产业链条才能给当地百姓带来最大化的长期收益。沾化区突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在加工端提高附加值,打造适合需求多样化的加工产品。

在泊头镇尚亿食品有限公司的冬枣馅料加工车间,4条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目前我们产品有枣糕、冬枣馅料、月饼等,都深受消费者喜爱。”该公司经理王同贵介绍道,公司一年可以消化非商品果8000吨,为枣农提供兜底服务保障。

“沾化区按照全产业链条招商的原则,大力引进支持实力强、带动力大、成长性好的涉农龙头企业。”沾化冬枣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刘登枝说,“重点发展包装业、加工业、运输业等附属产业,延伸产业链。”

据了解,沾化区目前共发展电商4000余家,采用线上、线下标准化营销,年销售冬枣近4万吨,出口3000吨。同时,带动辐射旅游、餐饮、仓储、物流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把沾化冬枣产业打造成为“接二连三”的综合产业。

依托沾化冬枣原产地和30万亩沾化冬枣园,沾化区以国家4A级景区沾化冬枣生态旅游园为核心,建设沿海天大道、永馆路和滨东路3条冬枣采摘长廊,构建“一片三线”的旅游布局,每年接待“冬枣观光游”“冬枣采摘游”的游客可达50万人次。

擦亮品牌 示范引领 产业振兴模式得到推广

得益于冬枣产业标准化战略的实施,现在的沾化冬枣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多项国字号荣誉于一身,连续两届荣获山东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并于2022年入选第一批“好品山东”区域类产品名单。如今说到沾化区,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沾化冬枣,沾化冬枣已然成为沾化区一张最亮的名片。2021年,沾化冬枣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入选全国首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十大典型案例。

沾化区北部拥有海域面积179.34万亩,盛产海蜇、对虾等水产品。借鉴冬枣产业标准化发展模式,《沾化海蜇》等一批团体标准正在加紧研制,全区已建起标准化对虾养殖车间8.1万平方米,100万平方米的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产业+网络+消费者”的电商发展新模式正在兴起。

我们相信,标准化战略的实施将为消费者供给越来越多的“沾化好品”,也必将为沾化区乡村振兴提供更强助力。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食安观察网 © 2012-2025 健食视界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40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79, 1101055372号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城通街26号院金融街长安中心5号楼4层403(邮编100043)

值班电话:18500121702

稿件查询:010-5191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