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以质量工作为抓手助力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
质量,于群众而言,是一日三餐,是消费的商品,是宜居的环境,是关乎幸福的点点滴滴;于城市而言,是民生之本,是立市之基,是转型之要,是城市独特内涵的体现,更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近年来,河南省郑州市立足新形势,围绕群众所思所想、产业所需所盼,聚焦标准引领、品牌打造、质量提升等重点工作,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不断培育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加快建设现代化河南的征程中奋勇争先、出色出彩。
质量强市 行而不辍
9月19日,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通客车”)的大型会议室里座无虚席。作为郑州市质量提升“十大示范引领先进单位”之一,宇通客车负责人在当天举行的全市质量提升观摩交流会上发言,分享了企业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并邀请300余位与会人员到公司进行了现场观摩。
企业是质量强市建设的主力军。近年来郑州市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取得积极成效。目前,全市拥有中国质量奖1个、中国驰名商标66件、国家级质量标杆6个。其中,宇通客车、三全、思念、好想你等连年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22家企业荣获省长质量奖、5家企业荣获省长质量奖提名奖,总量分别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质量强,则百业坚强;质量兴,则经济健旺。2022年,郑州市全域完成“十四五”质量建设规划制定发布,围绕产品、服务和工程质量狠抓行业质量提升,全面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全市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95.2%,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8.92%,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率100%。
在制造业领域,重点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9家、单项冠军产品2家,全国质量标杆企业6家、省级质量标杆78家、市级质量标杆60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8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7家,认定头雁企业17家。
农业领域,构建起“市级为龙头、县级为骨干、乡设检测站、村设安全员、企业自检为基础”层层把关的监管网络,围绕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推广绿色健康种养殖模式,因地制宜制定并下发了韭菜、豇豆、芹菜、肉羊、肉牛、蛋鸡等11个重点品种的种植养殖技术指导手册,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64万张,获证上市农产品7.39万吨,全市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和重大农产品安全事件。
服务业领域,出台《郑州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已成功创建省级以上两业融合试点15家。全市现有家政服务机构4418家、从业人员22.8万人、年营业收入48亿元,开展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形成了具有郑州特色的现代化家政﹢“一老一小”精准服务体系。
工程领域,强化全过程管控促进工程质量提升,监督房建工程1085项、市政工程529项、轨道工程8条线路,拥有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奖3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1项、省建设工程“中州杯”31项、省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85项,全市工程质量水平持续提升。
此外,郑州在文化旅游、城市建设管理、社会民生、政府服务等领域同时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群众对质量工作满意度持续提升。
标准郑州 悄然加速
9月12日,郑州市批准发布《少林武术基本动作要求》《少林拳套路技术规范一路、二路、三路》《少林武术执教人员要求》《少林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少林武术搏击竞赛规则》等5项郑州市地方标准。这套历时一年多研制的地方标准,将在以武术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河南是农业大省,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在农业领域的标准制修订方面自然不能缺位。2022年,由河南工业大学修订的ISO7970:2011《小麦-规格》国际标准,不仅为发芽小麦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提高了小麦流通环节的质量控制水平和标准技术水平,同时对涉及粮食质量安全的杂质、水分等主要指标作了科学修正,在国际上广泛应用。
不止于此,近两年,由中科大数据研究院主导的郑州市首个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标准《智能视频监控系统通信资源管理技术需求》和通号电缆集团有限公司主导的IEC国际标准《同轴通信电缆 第4部分:辐射电缆分规范》《同轴通信电缆 第4-1部分:辐射电缆空白详细规范》正式发布;由河南联合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主导起草的国际标准ISO/NP6031《功能性填料聚合物增强用纳米金刚石》获批立项,使相关产业在国际上也拥有了话语权。目前ISO、IEC、ITU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国际标准,郑州企事业单位都有参与制定,4位专家先后担任国际标委会、分标委主席。
郑州市积极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标准河南”实施要求,迅速成立高规格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工作专班,编制实施意见,加强绩效考核,深入推动标准化战略实施。围绕城市治理、“双碳”目标、文化保护、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先后成立反恐、农业、林业、生态环境、少林武术、大数据、电子商务等20个市级标委会,其中8个标委会为全国首创。目前全市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627项,占国家比重3.89%、占全省比重43.52%,10项标准先后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在全国标准体系建设中作出了郑州贡献。发布郑州市地方标准91项,其中《水文化遗产认定及价值评价导则》上升为国家标准,完成了地方标准对国家标准的“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正逐步完善。全市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3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项目182个。全市在库各类标准专家264名、企业标准化专员237名。
近年来,郑州企事业单位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制定发布了一批先进标准,多项标准填补了国际、国家和行业空白,企业活力不断释放,4793家企业自我声明公开57228项标准,大力推动郑州市构建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二元标准体系,其中19家企业32种产品获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殊荣;在超硬材料、纺织服装、耐火材料、水泥、铝加工等行业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通过与国际国外先进标准的比对分析,促进标准创新,引领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整体提升;由河南工业大学牵头编制的《柬埔寨稻谷储藏技术规范》,有力发挥中国标准引领作用;建设中原武术国际标准化研究中心,主办第二届全国城市标准化创新发展高端研讨会、第十六届中国标准化论坛等大型活动,不断提升郑州标准的影响力、辐射力。
郑州市标准化工作从产业领域不断向外辐射扩展,在新型城镇化、农村综合改革、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政务服务等全领域积极探索创新,打造了三全食品、好想你公司、圆方集团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准化示范标杆;聚焦民生工程,以标准化手段打造全域旅游,实现全方位、全产业链、全要素的旅游发展,以标准化工作推动母婴、托育、学前教育、集团教育、养老、康养等项目建设提速、效能提升,通过筑牢民生领域“标准”基础、推动民生服务质量水平提升,荥阳市国家级养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标准郑州建设在各行业领域的努力下持续加速,为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美豫名品 熠熠生辉
2023年初,河南省政府下发《关于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推进“美豫名品”公共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围绕工业、农业、服务业、区域“四大领域”,实施品牌体系建设、质量品牌提升、品牌形象塑造等“五大工程”,培育一批管理科学规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美豫名品”,打造一批国内、国际知名的河南品牌。
按照河南省政府工作部署,郑州市印发了《郑州市培育争创“美豫名品”公共品牌实施方案》,对“美豫名品”品牌培育争创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为助力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郑州市将围绕13个重点产业链,在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电子等领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在纺织服装、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培育一批“美豫名品”品牌。到2025年,力争新培育1个以上中国质量奖(含提名奖)、8个河南省省长质量奖(含提名奖)、16个郑州市市长质量奖(含提名奖),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2600家。
为助力乡村振兴,农业领域将加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培育,大力培育农业品牌,推动产品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聚焦金银花、石榴、芥丝、牛肉、荷叶酥饼、蜂产品等郑州特色农产品,争创一批品质过硬、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区域精品。到2025年,省级以上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达10个以上。
服务业领域着力品质升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扶持金融、物流、研发设计、商务咨询、科技服务、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发展。到2025年,中华老字号、河南老字号品牌力争总量超过20个,“只有河南”“嵩山少林音乐大典”“伏羲山”等旅游品牌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
为培植地方特色产业,则要充分发挥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制度作用,加强区域品牌运用、价值评估和知识产权融资,推广交流“溱美新密”“河阴石榴”“黄河鲤鱼”等经验做法,通过示范带动,争创一批竞争力强、美誉度高的区域品牌。到2025年,创建3个以上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试验区),力争地理标志产品总量超过5个。
按照规划,到2025年,郑州市将培育争创“美豫名品”公共品牌90个以上,其中工业类55个以上、农业类10个以上、服务类20个以上、区域类5个以上。“美豫名品”公共品牌将成为推动郑州高质量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生活的有力支撑。
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姚志伟表示,新时代征程中,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将坚持“三标”活动强引领,全力以赴求突破,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努力开创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郑州实践取得更好成效。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