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加快食安科技成果转化“结硕果”

2022-12-22 16:13:22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本刊记者吴楚阳 特约通讯员叶玲

近年来,绍兴紧扣食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需求,以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立项为契机,强化与高校院所的科研战略合作,启动重大科技专项。近三年,食品安全领域市级科研项目26项,研发总投入4814.2万元,其中财政资金达1692.95万,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于食品产业发展,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正本清源,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治理“新路径”。聚焦砷污染农田安全生产、农业废弃物利用、农田土壤典型污染修复治理、土壤污染信息化智慧平台开发等重点课题,联合绍兴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开展科研攻关,以强化污染防治为推进全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承接的“绍兴市砷污染农田安全生产的农艺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发展农艺调控技术来实现绍兴市砷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项目研究完成的水分湿润管理方法能够降低水稻生产过程中砷的吸收,保障水稻在砷轻、中污染农田的安全生产,以低成本解决土壤砷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具有较大实际意义。2021年在陶堰张家岙村、横旦村、富盛义峰村等21亩水稻种植中得到应用。

科学种养,点燃特色农业推动乡村振兴“新引擎”。聚焦病虫害防治、果实保鲜期延长,果实产量、品质和利用价值提升和对虾肝肠胞虫防控等重点课题,引进专家工作站,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让科研成果就地开花结果,惠及广大农户。绍兴文理学院承接的“嵊州桃形李树体及果实营养需求与施肥管理的优化”项目,制订针对性的施肥方案,显著提高桃形李果实品质,产生良好生态效应,对10-12年生果树的果实品质改善效果更佳。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承接的“二都杨梅生物制造功能性食用酵素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研发的杨梅酵素活性成分丰富,为解决杨梅保鲜期短及高值利用难等问题提供了有效措施。该项目累计发表研究论文5篇,其中SCI收录2篇,申请发明专利2件,研发成果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浙江华才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承接的“南美白对虾肝肠胞虫流行病学调查及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开发”项目,建立了一种 EHP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绍兴、杭州等地区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单位,实现销售收入127 万元。

智囊驱动,激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推动原料基地建设、发酵技术改良、工艺参数优化等研究和实践,打造一批校企合作、院企合作的优质科研项目,实现黄酒产业从源头到加工再到销售端的全链升级。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承接的“适宜于绍兴黄酒酿造糯稻品种(系)筛选鉴定”项目,共计建立黄酒专用糯稻试验示范基地达2600亩,省内外建立糯稻试验试种基地5个共计25亩,完成新糯稻品系19000余斤种子繁种任务,可在2023年推广应用1500亩以上。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承接的“影响黄酒感官品质关键化合物解析及调控机制构建与产业化应用”项目,研究获得影响风味的关键风味物质25种,影响宿醉的生物胺及高级醇共8种,解析了功能微生物与风味物质代谢途径的相关性,通过微生物调控等手段,实现对影响黄酒品质关键化合物含量的控制。绍兴国家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接的“基于固定化发酵技术的低度淡爽黄酒生产工艺研究”项目填补了国内外黄酒固定化生产工艺空白;承接的“黄酒浸米提质减排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项目,解析了不同酒厂浸米中乳酸菌群落构成演替变化,实现全回流循环浸米、菌种扩培稳定化和黄酒生产减排目标,相关成果荣获2021年度“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食安观察网 © 2012-2025 健食视界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40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城通街26号院(邮编100043)

值班电话:185001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