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早期肠内营养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康复的影响

2021-08-30 14:57:39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早期肠内营养对结肠癌患者术后
免疫功能和康复的影响
袁卫民
(湖北当阳长坂坡医院外一科,湖北宜昌 444100)
摘 要:目的:分析对比早期肠内营养对结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干预效果以及对康复的效果。方法:在当阳长坂坡医院胃肠外科选取结肠癌患者89例,按照不同的干预方法将此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44例)及对照组(45例)。实验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案;对照组采用全肠外营养支持方案。而后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免疫学指标、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变化与异同。结果:术后第3 d和第7 d实验组患者的CD3+、CD4+平均水平、CD4+/CD8+与对照组相比均得到明显升高,(P<0.05)证明实验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前白蛋白含量及血清白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P<0.05);记录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发现实验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长为(2.15±0.24) d、住院时长为(8.57±2.2) d;而对照组患者各指标的数据分别为(3.02±0.51) d、(12.47±3.6) d,各项差异P值均<0.05。结论:在结肠癌患者术后治疗中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速度,提高患者免疫力,增强术后患者体质。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结肠癌;支持治疗;胃肠外科;术后恢复
 
当今时代,人们的饮食结构与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加快的工作生活节奏,人们的饮食习惯变得极不规律,给消化系统带来了极大的负担,长此以往,罹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的可能性则随之增加。恶性肿瘤细胞会侵蚀患者正常的肠道黏膜,通过无限制的增殖来消耗患者体内的营养,肿瘤细胞导致患者胃肠黏膜肿胀从而降低患者食欲,此消彼长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出现身体机能逐渐下降、营养不良、负氮平衡加重等恶病质体征,最终导致患者死亡[1]。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对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性疾病的治疗呈多元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针对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治疗更是成为了研究的热门领域。通过优质全面的支持治疗从而达到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患者的术后应激状态,提高患者的营养水平等目的,最终实现患者更快更好恢复的目标。结肠癌是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之一,结肠癌起病隐匿,病情发展速度较缓,多数患者确诊时病情已经进展至中晚期,而治疗结肠癌的最佳方案是进行结肠癌根治术[2]。而根据目前循证医学的理论,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为了对比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与全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在结肠癌患者的术后干预效果,当阳长坂坡医院选取了部分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研究方案及研究结果进行详细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当阳长坂坡医院胃肠外科住院患者中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的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选择标准如下:①患者经影像科及病理检验科证实为结肠癌患者;②结肠癌分期为Ⅲ期以下,未累及远隔脏器、血管及神经,患者各项指标符合手术指征;③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研究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保密协议;④患者未合并严重精神类疾病,依从性良好。经过筛选,总计89例患者符合研究对象条件。将89例患者随机分配至两组中,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信息如下:实验组含患者44例,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50至76岁,平均年龄(57.84±6.07)岁;Dukes分期:A期2例,B期36例,C期6例。对照组含患者45例,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45至72岁,平均年龄(56.34±6.28)岁;Dukes分期:A期3例,B期37例,C期5例。
1.2 研究方法
术前嘱两组患者禁食水6~8 h,手术当天为实验组患者留置鼻饲管,而后进行结肠癌根治一期吻合术,留置镇痛泵镇痛48 h。在手术完成后依据研究方案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支持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24 h后泵入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流速控制在20 mL/h,共计泵入体积500 mL;第2 d,根据患者的实际耐受情况确定泵入流速,共计泵入体积1 000 mL,也可采用口服+泵入的方式进食;第3 d,给予体积1 300~1 500 mL;在之后1~3 d内逐渐给患者增量至2 000 mL,整个支持治疗周期为7~8 d。对照组通过深静脉置管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按照50 mL/(kg·d)的剂量进行输注,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一般在手术完成一周后患者可以开始服用流食。治疗期间给两组患者提供相同的护理服务方案。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的免疫学指标。给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后第1 d、3 d和7 d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样品,而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免疫学指标。
(2)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记录患者吻合口瘘、感染和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如腹胀、腹泻等)。
(3)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
2 结果与分析
2.1 免疫学功能情况
由表1可知,术后第3 d和第7 d实验组患者的CD3+、CD4+平均水平、CD4+/CD8+与对照组相比均得到明显的升高,(P<0.05)证明实验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前白蛋白含量及血清白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
2.2 并发症情况
由表2可知,实验组有4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9.09%;对照组有9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P<0.05)。
2.3 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
由表3可知,实验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长为(2.15±0.24) d、住院时长为(8.57±2.2) d;而对照组患者各指标的数据分别为(3.02±0.51) d、(12.47±3.6) d,各项差异P值均<0.05。
3 讨论
随着临床对康复理念的不断进步,针对恶性肿瘤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支持治疗收到了更多的关注。在传统理念中,关于结肠癌患者的术后营养支持,主要以肠外支持为主,认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可能会影响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增加肠梗阻、吻合口瘘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只有等到患者首次排气或排便后,才可进行肠内营养治疗[3]。而近期的观点认为,结肠癌术后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且经过手术后,身体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加速了体内能量和营养的消耗,而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可以扭转患者的营养缺乏的状态,还可以纠正因手术应激而导致的代谢紊乱及免疫抑制状态。因此,越来越多的专家及临床医生在结肠癌患者的术后,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可发现,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并不会引发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4]。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的实验组患者无论是免疫功能的恢复速度,还是身体状态的恢复速度均远优于传统肠外支持疗法,以上结果经统计学检查P<0.05[5]。综上所述,在结肠癌患者术后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有效纠正患者的免疫力低下状态,促进患者快速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术后情况,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龚华,林辉,刘伟,等.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对大肠癌患者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9,48(5):575-577.
[2]李树英.老年结肠癌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后对其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3):14-15.
[3]黎镭,张彦峰,李庆原.早期肠内营养对肠癌切除术后患者营养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甘肃医药,2016,35(8):561-563.
[4]尹冬竟.食品营养管理对体育运动员生理机能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5):227-228.
[5]王勇,阎波,司运飞,等.胃癌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4):2170-2172.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食安观察-《食品安全导刊》杂志官方网站 © 2012-2025 中商富安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530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79, 1101055372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金沟河1号9幢2门1层2号(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185001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