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疾控中心处置食品安全事故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08-30 12:57:10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疾控中心处置食品安全事故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乐锐,马永忠,黄家馨
(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监测所,海南海口 570203)
摘 要:为使人们的饮食安全与身体健康得到更大保障,疾控中心(CDC)应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理力度,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至最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基层CDC在实验室设施配置及检验能力、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机制及应急处置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等方面均存在一定不足,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疾控中心;食品安全事故;问题分析;对策探究
 
近年来,国家及各级政府给予食品安全问题较高的重视,并在该方面上付出很大努力。但经过客观分析发现,当下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在经济转型及食品工业壮大发展的浪潮中,问题食品屡见不鲜。CDC应主动履行自身职责,在有效管理、保护食品安全方面发挥自身优势,持续完善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方法策略。
1 重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情况
早在2004年,卫计委通过下达文件对基层CDC的实验室设施配置与检验能力提出详细要求,但部分机构并没有严格执行。很多基层CDC至今还是缺少大型仪器设备,比如落实常规工作的A类仪器,包括气相色谱仪;依照基本功能要求务必组装的B类仪器,离子色谱仪等;参照地方特征、工作现实需求需配备的C类仪器设备等。另外,CDC在开展病原微生物检测工作的实验室并不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P2实验室建设要求,很难用其精确辨别与食品安全事故相关的致病菌。
为了增强食品安全检测检验能力,基层CDC一定要高度重视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构建情况,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及时引进先进的食品安全检验装置,主动打造优质的检测条件,完善实验室仪器设备,将各方面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增强和食品安全技术有效应用相配套的实验室检测、评估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新时期下食品安全监测、预警、事故处置等工作需求,并改善岗位人员的薪资待遇,完善食品检验人才队伍建设。
2 提升食品安全事故协同调查机制的协调性
针对一起由于市民购买超市内售卖的熟食而引起的亚硝酸盐中毒事件,因为该事件牵扯到食品生产个体户、食品加工制造、物流运输等诸多环节,造成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食品加工、流通等方面出现分歧,片面的认为其在自身职责范围之外,故而没有第一时间前往现场实施有效的管理控制。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以上这种运作方式不利于基层CDC人员有效开展现场调查处理、食品安全事故认证、确定中毒食品与原料、危害严重程度与牵扯范畴、后续发展趋向预测等[1]。当然,CDC也很难在事故发生地有效开展流行病学调研与实验室标准化检测工作,很难确保安全事故定性的科学性、准确性。
为了能及时解除以上现实问题,国家与地方相关部门应积极落实自身职责,尽早优化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元,依照现行法律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应主动履行自身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综合协调职责,结合当下我国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现状,综合多方面因素,有针对性的建设相配套的联动机制,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补充与完善。凡是参与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的相关部门,均要自觉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管理,做到科学、精准分工、密切合作,提升事故查处工作质量与效率。清晰设定事故处置阶段各个监管部门的职责和义务,毫不动摇地坚持技术优选原则,使CDC相关工作在运作阶段表现出更高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将自身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3 完善与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相关的法规、章程
现行法律规定,CDC负责完成食品安全事故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处理工作。但现行体制中没有设置食品卫生专业这一技术职称,食品安全事故中食物中毒病例定义被纳入到国际通用型的食品中毒事件基本调查体系内,也是食品中毒事故现场调查处置工作的重点与难点,故而针对食物中毒病例定义是由临床专业医师还是流行病学专业医师确定,一定要明确。针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流程、怎样确定病例、现场卫生处理的具体内容等工作中的难点问题,需要国际与省级CDC尽早研究编制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实际运用的操作规程。
国家相关部门要尽早建设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机制,完善大型事故报告、事故现场调研、卫生处置及流行病学调查体制,整体梳理现有配套法规,有针对性加以补充、完善相关部门的规章与有关制度[2]。针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流程、确定病例的方法、现场卫生处置内容等有关难点问题,国家与省级CDC尽早编制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而更规范地指导事故应急处理过程。卫生行政部门应认真履行综合协调职能,确保CDC能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各个医院要创设专职的食品卫生报告员岗位,并加强对报告员的培训指导力度。
4 建设健全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食源性疾病是一项流行十分广泛的疾病,被认定是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除了微生物危害之外,化学性危害也是食源性疾病的主要来源,化学系危害可能会对人体形成致突变、致癌、致畸等作用,严重损害身体健康[3]。当下很多基层的CDC没有建设出一套十分完善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解除以上问题:①加大对能够引起人体食物中毒的食源性疾病的管理力度,比如建设哨点医院主动监测,具体可以设定两个医院作为哨点医院,哨点医院应尽量为每个前来患者进行实验室诊断检查,及时采集足够的粪便样品进行检测,将监测结果录进食源性疾病报告卡;②建设社区人群主动监测体系,创设两个居委会社区服务处作为调查点,进而降低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等事件的发生率;③完善食物中毒的法规与标准。持续完善食物中毒与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体系,增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食品安全的监测力度[4]。
5 急需开发与应用应急处置信息管理系统
长期以来,流行病调查为基层CDC处置食品安全事故的一种常规方法,为进一步增强CDC处理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国家与省级CDC应建设联动机制,协同研发事故应急处置信息管理系统,有机结合流行病学、统计学相关方法与专业统计软件,建设出包括事故报告、个案调研、卫生学研究、实验室检查和事故定性等诸多模块的信息管理系统,继而为相关人员分析问题提供更可靠的凭据[5]。①把建设安全事故处置作为中心点,以互联网为支撑,和各级CDC建设多层次的联络关系,提升信息资源的共享效率。②以大数据库为基础,建设出运行状态安稳的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支持常规操作系统的运作过程,也能帮助各级CDC对食品安全事故作出分级响应,协同提升事故处置效率,实现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全程化控制,循序渐进地提升基层CDC的业务能力。
6 结语
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是基层CDC的重要职责之一,积极做好该项工作,能及时有效地纠正食品行业与食品流通市场内的违法违规及不端正行为,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使人们餐桌饮食安全得到更大保障。虽然当下基层CDC食品安全处置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若相关人员能主动正视问题,分析问题成因,积极调整与改善,很多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为夯实我国食品安全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段德水,杨丽.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处置问题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8):195.
[2]王三桃,张晓红,史一,等.山西省疾控机构食品安全事故调查能力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7,33(2):149-152.
[3]林国建.疾控机构承担食物中毒调查处置问题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12):1269-1271.
[4]金武.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现况调查[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9,30(4):539-541.
[5]齐文兰.探讨食品中大肠杆菌检测方法[J].饮食保健,2019,6(10):282-283.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食安观察-《食品安全导刊》杂志官方网站 © 2012-2025 中商富安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530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79, 1101055372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金沟河1号9幢2门1层2号(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185001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