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 扶贫显风采

2021-08-01 18:09:26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退伍不褪色  扶贫显风采
  
  一一记河南省渑池县一位乡村扶贫专干张龙飞 
  
  本刊记者 柴占阳  通讯员 袁海青
  
  编者按:从豫西的小山村里走进军营,只为一圆保家卫国儿时梦想;脱下绿军装扎根乡村五载,只为带领父老乡亲早日脱贫致富。青春献国从不悔,一腔热血只为民,正是对无数像张龙飞一样的转业军人投身扶贫的真实写照
  
  2007年,张龙飞大学毕业后带着一腔热血投身军营,并于2011年退伍转业到河南省渑池县张村镇政府工作。2016年,25岁的张龙飞扎根到乡镇所属山区偏远村 一一三化沟村开展扶贫工作,并于2020年响应党委、政府号召,正式接任三化沟村驻村扶贫专干。
  
  ▲张龙飞在查阅扶贫资料
  
  五年来,他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深入扶贫一线,为贫实现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同时,克服人员少、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的工作实际,认真钻研林站业务,多次被镇政府评为年度优秀个人,是部门及所驻村的业务尖子。 
  
  做好脱贫攻坚一线“侦察兵” 为乡村产业注入源头活水
  
  从事扶贫工作这五年来,张龙飞始终认为,“扶贫办”是脱贫攻坚的“参谋部”,是全村工作的 “侦察兵”,要吃透弄懂“精准”二字的含义,在上级领导的带领下,他始终坚持 “下村风雨无阻,见面不差一人”的工作方针,入户了解情况,提升群众生产、生活状况,为三化沟村发展制定了五年规划,为21户贫困户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计划。
  
  五年里,他先后带领21户贫困群众发展花椒、丹参、辣椒、红薯等产业114亩、引进种牛业发展养殖10头,帮助申请政府补贴资金7万余元,扩展了贫困群众的致富路。
  
  为解决贫困群众的种植技术问题,邀请各方专家到村讲解种植技术6次,弥补了群众技术方面的短板。 
  
  ▲三化沟村香菇产业大棚 
  
  2017年,张龙飞带领村集体发展蔬菜大棚项目,协调村组干部在该村硖石组发展日光温室大棚12个,种植吊瓜、圣女果、草莓、香菇、羊肚菌等产业实现收入40余万元;次年,根据渑池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两椒一药” 政策,考虑该村山地比较多,他带领村两委干部确定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在该村高盘岭组发展花椒种植基地520亩,同时结合长短期产业效益,引领发展林下经济,种植红薯200余亩,当年实现销售额37万余元,在日光大棚间隙交叉种植车厘子15亩,预计增收2万元。此举,挖掘出了该村发展经济的第一条高速路。
  
  为了巩固村级后续产业,2020年张龙飞积极申报该户集体产业莲藕种植项目,获得上级35万元资金的支持,成功发展了占地35亩的莲藕中种植项目,并投入小龙虾、育苗等2000余因。
  
  据悉,2021年秋天将预计增收3万元以上。2021年春,村委换届后,带领新任村干部,以合作的方式筹资建设发展火焰南天竹项目,目前育苗11万株,今年销售后可实现收入15万元以上。至此,打通了村集体经济与设施农业产业的经济带。
  
  踏实干事常记心中让贫困群众切实尝到 “政策甜”  
  
  ▲为赵晓群家属送去救治用款 
  
  群众利益无小事 要把群众的紧急放在第一位
  
  2019年8月,张龙飞所在村贫困户赵小群突遭车祸,命悬一线但又无力承担高额的救治费用,当他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协调相关人员进行紧急帮助,又组织各方帮忙筹款治病,获得近十万元资金用于治疗,目前病情已渐渐恢复。
  
  ▲为贫困户讲解扶贫政策
  
  如何摆脱少数贫困户“以贫为荣”的懒惰思想,提高贫困户家庭收入是扶贫的关键所在。
  
  扶贫先需扶智,张龙飞根据辖村贫困户致贫原因、现实情况,区分类别、分类施策,经常做为贫困户做思想工作,引导贫困户参与公益岗安置、就业务工中去,凭借自身能力提高家庭收入。
  
  同时,他响应上级政策,引导和帮助贫困群众申请低保、医保、金融、危房改造、教育补贴、等政策,先后享受政策资金20余万元,切实让贫困群众获得党的政策实惠。 
  
  “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是张龙飞一直挂在口头的话。多年来,无数个不眠日夜,他也确实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迎难而上、不惧挫折的军人本色。他又是数以万计投身党和人民脱贫攻坚事业中的基层扶贫专干,却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随着近几年来,村里扶贫产业红火起来,群众腰包鼓了起来,驻村扶贫专干张龙飞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食安观察网 © 2012-2025 健食视界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40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城通街26号院(邮编100043)

值班电话:185001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