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农产品快检体系的建立及在基层应用中的探讨
□ 姜文君 长沙县食品药品安全检测中心
摘 要:近年来,食用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所导致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并将农产品快速检测实验室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实事工程。此举虽然使快检技术迅速推广并拓展了快检队伍,但食用农产品快检体系仍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百姓依旧认为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现状与检测数据不符。为此,本文基于基层食用农产品快检体系建设的现状来分析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需求,并提出体系建设的意见和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食用农产品 快速检测 快检体系 基层应用
作为农业大国,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的快速化、销售渠道的多元化等使食用农产品愈发依赖于农兽药的使用,而农兽药的不合理滥用导致了一系列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食用农产品的检测工作成为保障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关键一步,各地纷纷在定量检测的基础上建立起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体系。
1 快速检测技术在基层应用的优势
目前,传统检测机构所应用的往往是定量检测方法,其精度高、效果好,但是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且成本高、耗时长,故基层所拥有的人力、财力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检测需求。同时,定量检测对于抽样环节也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抽样单位的资质及农产品的抽样量往往难以企及。此外,由于食用农产品流通速度快、渠道复杂,常因源头难以追溯而造成执法面临困难,故食用农产品的市场监管不能仅依赖检测机构的常规定量检测。
快速检测技术不仅是定量检测技术的补充,其还拥有独特的优势,如操作简便快捷、无需大型仪器设备、可现场进行检测、易于人员培训等。针对食用农产品的生鲜特性、生产经营的分散特性、快速消费的特性等,快速检测不仅机动性强——可以实现现检现处理,还可配合执法联动,更有利于食用农产品的风险监测,因此对扩大市场监管覆盖面起着重要作用。
2 基层快速检测技术推广应用的几种基本形式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基层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主要分为4种形式。
2.1 县级检测机构使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车进行抽样快检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车实现了检测模式从固定向流动的突破,又被称为“流动的检测室”——机动性好,灵活快捷,不仅能满足现场巡检的需要,还可以协助大型农博会等开展现场检测工作。快速检测车是速测工作的一种补充,但仅依赖快速检测车容易造成监管的真空。
2.2 镇街农兽药残留速测室
镇街农兽药残留速测室主要是由监管部门在农产品质量监管站或市场监管所内设置的检测室,其配备快检所需的仪器设备与技术人员,定期对管辖范围内的基地、农贸市场、学校食堂等进行抽样检测,保障了快检工作的持续开展,拓展了检测的覆盖面,对食用农产品市场起到了有效的震慑作用。虽然技术人员多为事业编制人员,稳定性好,但由于镇街的其他相关工作较多,检测工作只能兼职,致使时间、精力投入不够,而聘用人员流动性较大[1]。因此,部分镇街速测室只能任务性地完成工作,无法起到对市场的针对性作用。
2.3 市场自建的快速检测室
市场开办者为履行自查职责在市场内部建设快速检测室,其能够及时对市场上流通的食用农产品进行检测,并及时下架不合格产品,从而有效保障了人们餐桌上的食品安全。目前,我国市场检测室覆盖率仍然偏低,且存在检测项目单一、部分市场检测室不符合快检室建设的条件、设备设施不足、检测从业人员不足、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2]。由于技术人员多为市场管理人员兼职检测或因待遇等问题导致流动性较大,加之部分技术人员年龄过大学习检测技术有困难,致使市场的检测人员技术水平难以提升,诸多问题给人员培训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此外,检测操作不到位容易造成“假阳性”问题,也对市场农产品的管控造成了不利影响。
2.4 监管部门外包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抽样快检
相较而言,第三方检测机构技术人员的检测素养较高,因为他们经过了专业的培训,技术水平达标,能弥补快速检测人员数量不足和专业性不强的短板,使检测结果相对有所保证,故外包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快检丰富了市场监管的手段。但由于第三方检测机构技术人员不能驻扎快检室并及时跟踪市场动态进行配合抽检,导致第三方快速检测多流于形式。
上述多种快速检测形式丰富了市场监管的手段,提供了检测数据支撑,但也各有优势和短板。为了实现快速检测的全面覆盖、避免重复抽检浪费检测资源的情况出现,以及不合格产品能得到及时上报并处理,亟需建立标准统一、信息共享、科学合理的全面快检体系,进而发挥不同快检手段在智慧监管中的作用,弥补风险监测中存在的漏洞和短板,提升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
3 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体系建设的意见和思路
为促进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使其规范化、标准化及有序稳定运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3.1 厘清管理框架,落实责任
制定《快检体系管理手册》,明确检测体系的组织管理及监督考核单位框架,以及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责和关系。指定直接管理部门,并将各项工作责任明确落实到个人,即由专人负责对人员、设备设施、试剂耗材、检测结果、相关记录等进行管理,同时接受其他管理/考核单位的监督,形成层级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保证各检测点在统一管理下稳定运行。
3.2 规范建设,统一标准
各检测点由各农产品质量监管站、销售企业、农贸市场、超市、学校等落实检测室用房,配备实验工作台、办公设备、检测工作经费和人员等,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由快检直接管理单位申请落实经费,为各检测点提供检测仪器、辅助设备、仪器维修、技术培训、分析试剂、数据管理、网络服务等。
3.3 明确管理办法,统一工作流程
制定工作计划和质量管理办法,根据食用农产品分布情况下达各检测点的全年检测任务,对抽检范围、品种、数量、检测项目等进行详细规定,并细化到天。由专人负责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的采购、验收、发放,对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样品管理、数据报送、结果处置、记录保存等进行统一管理。制定统一标准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抽样工作细则、检测操作规范、数据上报及公示制度、阳性样品下架处置流程等,各检测点根据工作流程开展抽样检测工作,并实时上传至信息监管平台。
3.4 建设配套的信息监管平台
建设“互联网+”信息监管平台,将各个检测点的快速检测设备与监管网络平台进行对接,检测人员实现数据实时上传,为监管人员提供数据收集、随时检索、结果分析、风险预警、信息发布等功能。此举不仅对建立大数据库,实现有效的食用农产品风险防控,提高抽样检测的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市场监管和现场执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3]。
3.5 规范人员管理
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会直接影响检测工作的开展和数据的稳定性,因此,需固定快检人员,规范工作时间,并统一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后,需颁发检测员结业证书并持证上岗,如有人员更换须及时上报。培训可分为法律法规和检测技术两大模块,采取厂家技术人员上门指导、专家授课、集中培训、委外培训等方式,并对新进人员和技术力量薄弱的单位有针对性的开展上门一对一操作培训。检测人员培训工作应由快检直接管理部门进行组织和管理,将培训频次和效果要求写进年度快检计划,并对快检培训进行有效性评价、跟进。
3.6 强化考核,提升活力
由快检管理、考核单位定期或随机对检测点工作进行监督抽查,并按照半年度、年度考核等形式开展考核工作,实行规范化考核评分方法。落实快检补助经费,制订检测补助费用标准及奖励办法,提升快检队伍的工作积极性。此外,还要保证日常检测监管工作正常、有序、严谨、高效地开展,各检测点应致力于达到全年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杜绝任务式检测及数据造假行为。
3.7 与检测机构、执法部门建立联动机制
由于技术本身的缺陷及人员操作水平的不同,快速检测结果假阳性的情况时有发生。通过对农药残留快检阳性样品与定量检测结果符合性分析,发现检出符合率较高,不合格符合率并不高,说明经快检方式得出产品不合格的结论具有一定风险[4]。此外,对市场上大量涌现的快检产品的监管亦有待加强,且快检结果难以直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因此,需要利用快检进行初筛,再用定量方法进行阳性结果确证,从而建立与检测机构法检、执法部门联动的常态化机制。将快检列入预检或风险监测范畴,不仅能实现定量定性检测的优势互补——为市场监管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执法依据,还能对生产经营者给予极大的震慑。
4结束语
总之,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化、有设备、有人员、有数据、有处置的监管体系,将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体系建设的导向,才能有效避免快速检测工作流于形式,切实保障老百姓餐桌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 汤逸飞,宓静洁,黄芳,陈欣慰,张爱萍,张国平.嘉兴市蔬果生产中农药残留基层快速检测体系运行情况分析与对策[J].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02):41-43.
[2] 招俊良.联动检测模式下食用农产品市场流通监管机制运行效果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3] 赵茜茜,陈艳,何涛,崔旸,蒋双勤,吴永宁.北京“十三五”时期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科技保障体系[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8(02):679-682.
[4] 张秀花,苑婷婷,李季,邹维,李丹.蔬菜中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与定量检测结果符合性分析[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0,11(04):1281-1287.
作者简介:姜文君(1987-),女,湖南长沙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