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内需促消费 顺畅市场通堵点
拉动内需促消费 顺畅市场通堵点
——南京市市场监管人拉动消费纪实
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宁市轩
受疫情影响,许多内需消费被抑制或被冻结,导致消费动力不足成为当前市场运行的“新堵点”。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以氛围营造为先导,以一线监管为抓手,以推动复产为源头,以惠民措施为手段,鼓励市民走出家门“动起来”,提振消费信心、提高消费增长、提升消费能级,让市民在尽享美好生活、增添消费乐趣的同时,打通市场运行堵点,推动市场运行更加顺畅有效。
抓氛围营造,催生“想消费”内动力
针对不同人群对象、不同消费需求,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为契机,开展以“凝聚你我力量”为主题的“3·15”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在引导社会群众和企业经营者落实好防疫措施的基础上,营造浓厚的消费氛围。
抓宣传鼓动。充分发挥媒体的导向作用,在疫情形势好转的情况下,鼓励广大市民走出家门,享受自然、享受生活。发挥好自媒体作用。利用市、区局“两微一端”,从3月中旬起,先后推出《放心出门,安心消费!六大主题请你来体验》《放心出门,安心消费!有我们在,天天都是“3·15”》等与消费相关信息100余篇次,采用漫画、抖音、微动漫、小视频等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防疫知识和消费常识,报道消费信息,描绘生活美好画面。发挥好社会媒体作用。加强与驻宁媒体合作,积极组织或参加新闻媒体发布会,邀请记者走进消费现场一线,组织工作人员走进媒体直播室,拉近与社会群众距离,发出鼓励消费最强音,及时回应社会群众有关消费的问题和关切。发挥好公益广告作用。在全市重要交通路口、农(集)贸市场、河西金鹰世界等重点场所,投放高速公路平面展板4个、户外大屏24个、公交站台屏幕246个、公共卫生消毒终端113个、出租车1000台,发布消费相关主题的公益广告约12万条次。
抓活动邀请。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主导作用,配合开展“六请”活动。请“宁”品尝。率先在郊区开展“2020中国南京美食节”(春季)活动,组织品牌餐饮企业进行线上预售、现场品鉴,吸引市民走出家门,把市民从家庭厨房解放出来,拉动“到店”消费。请“宁”购物。开展以购物为主的全消费领域促销活动,“宁品易购”本地优质产品推广活动,5G智能手机、家电等商品促销及家装放心购等系列活动。请“宁”观灯。开展主题为“灯耀金陵·圆梦小康”第34届“秦淮灯会”,有条件地放开各商圈的广场活动,恢复大型购物中心、城市综合体夜间常态化营业时间,增加夜间客流、促进消费提升。请“宁”赏花。有序开放各景区、园区、特色小镇等游览地,实践探索花卉文创模式,集中开展传统花卉节和举办创意花卉节活动,发展赏花经济。请“宁”郊游。发挥谷里“世凹桃源”、横溪“石塘人家”“黄龙岘”等美丽乡村五朵金花品牌示范作用,以浦口、六合、江宁、溧水、高淳为重点,打造“都市美丽乡村、农民幸福家园”,提升农家乐服务质量。请“宁”健娱。以微信、“宁体汇”APP等预约方式提供便利化服务,对已开放的体育场馆和经营性体育场馆给予优惠活动。
抓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先进企业和消费环境的示范作用,提升消费环境质量,赢得消费者的认同感。用先进企业引领。通报表彰40家“2019年度全市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先进单位”,并通过社会媒体进行公示,市局领导带队先后到商贸业放心消费“先进示范单位”进行现场授牌,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增强消费者出门进店的安全感。用消费环境引领。在新街口商圈、夫子庙景区、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等地区,鼓励和倡导放心消费参创企业特别是苏宁等大型零售企业与商场、超市等线下实体店先行先试无理由退货,为消费者与商家的小额消费纠纷提供“先行赔付”服务,带动更多参创企业参与线下购物开展无理由退货公开承诺,增强商贸流通业市场竞争力和诚信度。
抓一线监管,筑牢“敢消费”防护堤
畅通举报渠道,强化一线监管,加大惩处力度,积极构建“买得放心、用得称心、吃得安心”市场秩序。截至4月初,累计出动检查人员约16万人次,检查农贸市场2万余家次、商场超市约3万家次、餐饮服务单位约9万家次,监测主流电商平台和独立网店中超1亿条商品数据,核查价格上涨为主体的投诉举报线索2552条,立案206件,罚没款近200万元,移送公安涉嫌犯罪案件13件。
保质量。开展 “凝聚你我力量”“3·15”系列活动,制作并播放了“3·15”宣传片,发放消费维权宣传手册、现场接受群众咨询、受理相关投诉,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和能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抽检,对12个区25类650批次消费需求量大的商品进行抽检,打击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倡导行业协会强化引导、加强协调、督促规范,挤压伪劣商口生存空间,形成打击伪劣商品、过期商品的高压态势。
稳价格。在农贸集市场、超市、商场醒目位置张贴公报,把价格规范要求作为重要条目进行广而告之,强化企业责任意识,提升消费者维权意识。保证12315投诉举报热线接通率和受理率,对全市10个监测点15个防疫及生活必需品实施每日价格监测,动员群众和新闻媒体积极举报、曝光价格违法行为,形成价格监管合力。
净环境。督促农贸市场、餐饮店、商场、超市落实消毒、通风、垃圾清理等措施。指导餐饮堂食店减少桌椅摆放、拉大餐桌间距,引导顾客用餐隔位而坐,提供公筷公勺,倡导文明用餐,拒绝近身敬酒,防止近距离扎堆堂食。推出餐饮场所恢复堂食用餐人员的“安心码”服务,落实食品采购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督促经营者防疫、食品安全措施“双落实”。加强线上平台监管,严格落实人员排查、外卖人员健康管理、商品配送等措施,营造一个“干净”的消费环境。
抓复工复产,丰富“能消费”商品源
用足用好“放管服”改革红利,充分发挥市场监管人的职能优势,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在疫情期间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丰富货源,形成“货比三家”的消费市场。截至4月上旬,全市345家品牌连锁超市、1177家品牌连锁便利店、340家农贸市场及135家5千平方米以上商场、购物中心100%复工营业。
出台对策“稳发展”。针对疫情期间企业面临人才职员缺、资金流通难、经营渠道窄等问题,出措施、给政策、解难题。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出台《关于贯彻促进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实施意见》,提出20条支持企业稳定发展的举措,接继出台企业资质延期办理14条,用一条条“干货满满”的措施,帮助企业促生产、保经营、稳发展、渡难关。
优化服务“降成本”。通过开设绿色通道、开通上门服务、开展质量帮扶,推出符合条件餐饮企业复工“一日办结”模式,开展“一企一策”“点对点帮扶”“驻企帮助”等工作,开通“企业开办‘全链通’平台、‘江苏市场监督’手机APP、网上智能引导及网上数据传递、自助办理”等服务,降低企业运营的时间、工作、原材料等成本,推动企业早复工、早投产、早受益。
减免费用“激活力”。充分发挥南京市市场监管系统技术机构的专业优势,在为企业提供可靠技术服务的同时,协调减免部分费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底,南京市16家检验检测机构为企业减免费用1100余万元,惠及企业3200余家,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紧盯需求“转产业”。针对市场对防疫物资需求量增大的实际,积极推动企业转产,在增加企业利润的同时,也更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协助南京南亚医疗器械公司快速投产获得医用口罩应急注册证,南京际华3521特种设备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转产获得医用防护服应急备案件。协助省医药、国控江苏、南京医药 3 家省级药品储备单位做好南京市场药品保供。协助南京新隆医疗器械公司,协调解决原料、交通等诸多问题,增加 3条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线,产量翻了十倍。
抓惠民举措,释放“要消费”巨潜力
南京市实有人口1040余万,产业人口超500万,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在市政府发放7大类3.18亿元消费券的基础上,着力在协调行业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健全保障措施上下功夫,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举措,让利于民、返利于民,让市民获得真正的实惠,把被疫情抑制的消费潜力释放出来。
开展促销活动。引导全市商贸企业开展促销活动,通过价格打折、发放优惠券等方式,以较明显的价格优惠激起市民消费欲望。协调江宁万达、江宁金鹰、21世纪太阳城、燕子矶花园城、万达茂等商户推出自有消费券,与政府消费券叠加使用。通过百货、家电、商联会等衣食住行相关的行业协会,动员和组织全市不同门类的重点商家和商圈,转换直接“打折让利促销”模式,将打折让利额度以购物券形式直接发给市民。采取分期、贴息等方式,开展电子产品和家装放心购系列促销活动。鼓励全市旅游企业和旅游景区优惠门票,发放赏花和乡村旅游消费券,减免或优惠周边的餐饮、住宿费用。
健全保障措施。探索联合保险公司推出“餐饮复业保障险项目”,消费者能获得最高1万元的保险保障,解除消费后顾之忧,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安全。组织人员到新街口商圈的快餐店、咖啡店和餐饮饭店,查访消费券促消费情况,与店内销售人员、收银人员和消费者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消费券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措施。协调国家金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南京)推出“3·15”公益检测活动,为消费者免费提供贵金属、珠宝、玉石免费检测和咨询服务。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