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有效融入实践教学方法探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有效融入
实践教学方法探究
当前,食品专业的毕业人员就业困难和当前我国市场人才需求短缺的矛盾越来越激烈。而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设置大学课程中缺乏实践教育与创新教育。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着一定的差异。目前国内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常实行的教育模式是以基础教育为主体,实践教育相对较为薄弱。而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是更看重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若要解决这一供需矛盾就需要学校优化人才培养的方式,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学生,从而满足食品行业对于高校人才的需求。为此,本篇文章主要研究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有效结合与融入的实践教学手段,仅供参考。
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专业实践教学制度
所谓全方位的专业实践教学制度应该包括如下内容:劳动与调查、认知学习、课程实习、课程实验、创新能力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专业生产实习、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其中,课程实验应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大一阶段主要是专业劳动、认知学习;大二阶段是学生综合技能训练、专业调查;大三阶段主要是创新能力训练以及课程实习;大四阶段主要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由此构建一个学生认知发展的体系,培养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食品行业发展的生产组织、研发产品、改造技术、工程设计以及工程监督管理的素养。此外,在纵向发展上,进行实践教学时要表现出多层次的特点,即提高课程实验教学的比例,并结合地区的特色以及食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对教学项目进行优化设置,特别是要增加创新性实验项目以及综合性实验项目的数量,构建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的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学校可以改善食品理化实验室、功能性乳品实验室、食品工艺实验室、啤酒生产及烘焙食品小试车间,满足学生实践需求。此外,鼓励学生依照个人兴趣爱好合理地选择实验内容与实验的时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除此之外,学校应该定期安排学生到校外食品制造厂等进行参观与实践操作,促使学生掌握食品生产的流程以及有关设备的特点与工作原理;同时学校可以设立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加强创新实践教育
高等院校可以选用夯基础、强实践的教育模式,在教师教授学生专业的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促使实践和创新结合、教育与实践结合,在基础实验中落实创新教育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从而解决实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由此提高学生参与学院创新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学习可以创建创新学分以代替部分的基础理论学分,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同时学校可以对部分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优化,提高实践部分考核成绩占比,引导鼓励学生加强实践能力训练、创新能力培养等。在考核实践课程时,考核依据中要纳入责任心、团队协作、创新意识等。
我国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指导方向,推动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为此学校需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革新专业教学模式与理念,加强学生实践教学,优化及完善专业考核方式,由此实现课程体系的改革,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素质,从而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与建设奠定基础。
隋仙华 郗 琦
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