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水美鱼肥季 金谷飘香正此时
大河水美鱼肥季 金谷飘香正此时
——写在“中国第一米原产地”揭碑仪式后
本刊记者 胡加玺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水美鱼肥。中原大地黄河之滨,素有香米之乡的原阳县迎来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位于大宾乡刘江庄村正在举行“中国第一米原产地”揭碑仪式。记者受刘江庄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经理陈小利之邀,有幸分享了靠科技富裕起来的农民的幸福和欢乐。
10月24日上午10点,在刘江庄村民欢快的锣鼓声中,在众人的期待中,在来自省市县及相关科技院校嘉宾的共同见证下,由原阳县政协和大宾乡领导共同揭下了“中国第一米原产地”石碑上的红绸。“中国第一米原产地”纪念碑正式落成并展现在人们面前。该纪念碑的落成也对人们认识和了解“中国第一米原产地”的历史和今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中国第一米原产地”石碑位于刘江庄村北边,周围是金灿灿沉甸甸待收割的稻谷。郁郁稻香告诉人们今年又是大丰收。可是让人疑惑的是,时下已是10月下旬,别处的稻谷已收割完且播下的小麦已经露出了地面,而这里的稻谷为啥尚在田中呢?即使近两天收割怕也比别处晚十天半月了呢?后来得知这就是刘江庄村“中国第一米"与别地不同之处。虽说同处一个气候带,同为黄河水灌溉,同一时段播种,就这晚收半个月,其品质成色、香度就好许多。其实这只是刘江庄村“中国第一米”`的优质要素形成之一。
碑的正面是“中国第一米原产地”几个浑厚苍劲大字,碑的背面记载着“中国第一米”的来历。据碑文记载,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一九九一年)原原阳县水稻专家县农科所所长刘兴奇到北京参加农博会,去时专程到刘江庄村村民碾房带一袋米。结果该米在来自全国上百品种中脱颖而出,一举斩获国家“七五星火科技”等多项金奖,并荣获“中国第一米”的殊荣。从此,刘江庄村黄河大米(又称黄河香米)也成了原阳香米的代名词。随着原阳香米以及后来的“黄金晴”大米共同走向了百姓的心目之中。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第一米”原产地却鲜为人知。
“中国第一米"原产地原阳县刘江庄村的大米为什么能从参会的上百种米品中脱颖而出并一鸣惊人呢?要知道南米北面可是“统治”`中国粮食种植结构几千年来的布局啊。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快速进步加上人们创造历史的努力,传统的格局自然也会改变,就象水稻一样不仅南方可种,高寒的东北、干旱少雨的西部戈壁沙漠,甚至东海之滨也已成功种植出了海水稻。这都是人类科技和探索的成功体现。然而,为何独有黄河之滨的原阳县刘江庄村的大米能独站鳌头为人们所尊崇大有一米难求之势呢?下面再听听一个真实的故事。
黄河之滨本不产米(水稻),也就是说黄河沿岸种植水稻的历史很短。但是一开始引种就引起不小轰动和影响。完全可用一鸣惊人来形容。那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确切说是三年自然灾害的1960年,中共河南省委为给中央领导持别是伟大领秀毛主席建一处接待开会休息宾馆。当时很穷,省委、省政府刚从开封迁郑不久,整个城区没有一处相样的酒店可供上级领导开会休息之用,毛主席来河南视察还只能吃住在火车上。省委、省政府很心疼日夜操劳的国家领导,就在郑州北邙处选址建设用于接待大型工作会议的河南省委第三招待所一一简称“三所”,即今天的黄河迎宾馆。
说来也奇,负责修建三所的施工队伍来自南京军区,是战神许世友的部队官兵。时值三年自然灾害,物质极度短缺,官兵们不仅要完成修建三所的光荣使命,还要自力更生就地解决部分短缺的粮食供给问题。为完成这一重大而光荣的使命,部队官兵把当年奋战南泥湾的精神又拿出来了,就在工地东边近千亩的荒滩盐碱地上挖沟引水(黄河水)沉碱进行水稻试种。谁都未想到,只长茅草不长庄稼的千年盐碱地当年竟收获了金灿灿的稻谷。驻地官兵不仅解决了自足,还把经验迅速在沿黄西岸推广开来,为中原地区战胜三年自然灾害立下了奇功。更令人称奇的是,利用黄河水灌溉挖沟沉碱技术种植出来的黄河大米自成体系,色香味俱佳,成米中上品。
地处黄河之滨的原阳县因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加上农技专家的精心培育,作为率先推广普及大面积种植黄河系列水稻(又称原阳水稻或原阳大米)地区很快就打出了原阳大米自己的品牌。
刘江庄村“中国第一米”原产地的揭碑认证也恰恰是对原阳大米品牌的巩固和加强。作为原阳米的代表刘江庄村的大米能够拥有这份荣誉,不仅是科技发展的体现,更是以陈小利这位科学种田为代表的刘江庄村民用纯朴和真诚捍卫品牌的体现。为了保证“中国第一米”的荣誉和品质。刘江庄村群众多年来坚持采取优质播种、施有机肥、少用农药、生物除虫、稻田养鱼、延时收割等措施,让“中国第一米”多年如一,始终用香甜纯净营养全面奉献给广大消费者。
而今,适逢祖国深化改革,科技飞跃的新时代,就象金秋十月一样,大河水美鱼肥季,金谷飘香正此时,希望“中国第一米”刘江庄村原产地的优质大米乘着改革的东风香飘万家,让每一位有幸有缘的人都品尝到真正“中国第一米”刘江庄村原产地大米的独特美味!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