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金坛区市场监局强化食安监管工作二三事
“壮丽70年﹒讲好江苏市场监管故事”系列报道:走进常州金坛区市场监管局
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江苏常州金坛区市场监局强化食安监管工作
陈钰 李泉 本刊记者:祝富
2019年8月29日记者随“壮丽70年·讲好江苏市场监管故事”采访团来到金坛区市场监管局,区市场监管局闫炳泉局长接受了记者采访,闫炳泉表示:近年来,金坛区食品安全总体状况持续稳定向好,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在食品安全监管以及保护本地农产品品牌方面区市场监管局直溪分局是走在前面的,他们在协助企业成功注册“建昌红香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创建“放心菜场”、推动“阳光餐饮”工程、规范食品小摊贩以及创建小作坊集中区等服务企业、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有很多小故事。
帮助企业成功注册“建昌红香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建昌圩是苏南地区最大的圩区,四面环河,地势低洼,土质是冲积沙壤土,光照充足,加上得天独厚的湿润气候条件,滋润了红香芋生长发育。建昌红香芋,已经有千余年的栽培历史,其肉质细腻、质地糯粘、口感润滑、香味独特。有诗称赞:“建昌香芋肉质糯,肌理细腻风味殊。乡人直当青精饭,一饱炙背百不如。”
2008年,建昌红香芋协会成立,2009年,在市场监管局的指导帮助下,成功注册 “建昌红香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之后,加强商标品牌管理,统一标准,不断扩大建昌红香芋的影响力。通过近十年运作,芋头的收购价从当初的每斤0.8元,逐步提高到每斤4元。现在,建昌红香芋的收购价格是常州凌家塘批发市场的4倍, 亩效益也由当初的不足3000元提升到现在的10000元以上。 2018年,芋农种植户蔡松先的亩效益就达到了12600元。这大大激发了芋农种植的积极性,红香芋的种植面积也由当初的300多亩发展到了5000多亩。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建昌红香芋”地理标志商标的优越性,地理标志商标为建昌红香芋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随着建昌红香芋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品牌的价值也得到了体现,就如凌家塘为例,合作社的批发价与销售价都是他的3-4倍。正因为利润的反差较大,导致许多不法商贩将品质不佳或其他地区的芋头冒充建昌红香芋进行高价销售。为进一步加强地理标志商标使用权保护,打击商标侵权行为,切实维护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建昌红香芋协会与市场监管局紧密配合,积极行动,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品牌。一是对广大会员和农户举办了建昌红香芋地理标志商标使用培训班,提升会员和农户的商标品牌意识,规范了商标使用行为。二是在市场监管局的帮助下,及时制止了上海某公司网上侵权行为。三是提请武进区市场局查处了常州某公司一起建昌红香芋地理标志商标侵权行为。四是将建昌红香芋商标纳入市场监管局重点商标保护名单,提振了建昌红香芋发展的信心,有效维护建昌红香芋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多方筹措协调 创建金坛乡镇第一家“安心菜场”
2018年常州市掀起了创建“安心菜场”热,金坛区政府也将“安心菜场”创建作为民生实事来抓。为切实解决农贸市场管理和食品安全问题,分局决定上报直溪镇农贸市场创建“安心菜场”,但创建需要14万元资金建立快检实验室和2万元改造活禽交易区,分局先后十多次找菜场负责人谈心,告知其创建“安心菜场”的必要性,但负责人江某始终拿不出钱来;分局又找到镇政府主要领导,由于镇政府资金紧张,加上“安心菜场”创建也没有纳入当年度财政预算,一下子拿16万出来也不切实际;分局又向农贸市场所在的社区寻求帮忙,社区蒋书记安排了2万元帮助改造了活禽交易区;接下来分局又向区市场监管局反应直溪镇建立“安心菜场”的迫切性,区局领导高度重视,向当时的常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金坛区政府专题汇报,终于把创建资金14万元全部落实到位。在多方的努力下,不到一个月时间金坛区乡镇第一家“安心菜场快速检测中心”在直溪农贸市场正式投入使用,菜场负责人江某亲自给分局送来锦旗。快检实验室投入运行后,每天都引来很多消费者参观,大家纷纷点赞:“在直溪镇也能享受跟城区菜场一样的“安心菜场”工程,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放心。”
积极推动“阳光餐饮”工程
2019年,分局开始在辖区餐饮单位推广“阳光餐饮”工程,“阳光餐饮”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把餐饮服务经营者的主体信息、采购信息、内厨加工操作全过程、荣誉和违法信息在网络上实时公开,并随时接受社会监督。
只要手机下载“常州阳光餐饮”APP,打开后界面会显示一张地图,随意点击摄像头标识就会出现已经成为试点的餐饮单位,可以查看后厨直播、餐厅资质、用户评价和餐厅信息四项内容。其中,后厨实时直播最有看点,厨房的清洗、切配、专间、烹饪、消毒五大关键区域基本都能一目了然。
从消费者角度,能随时看到后厨操作,他们会更放心,在选择时会更倾向于加入“阳光餐饮”的机构,去年分局辖区某饭店加入阳光餐饮工程后,营业额直线上升,老板称“‘阳光餐饮’让消费者更放心,更愿意到我们饭店来吃饭了!”
截止目前直溪分局“阳光餐饮”工程已安装完成50户,占餐饮服务单位总数的40%,实现了政府食堂、企业食堂、学校食堂、敬老院食堂和大中型餐饮全覆盖。
化“堵”为“疏”三措并举规范食品小摊贩
2018年7月的一天,屋外雷电交加、暴雨倾盆。直溪分局分局长办公室内坐满了人,每个人神情凝重,纷纷要求分局长给个说法。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8月份是直溪镇创建国家卫生镇的关键验收时期,有关检查组将组织明察暗访工作。直溪镇工业园区的流动食品摊贩一直是困扰园区整体环境和食品安全的一大难题。就在事发的前一天,镇政府组织市场监管分局、城管、公安等部门对其进行了取缔,当时取缔的流动食品小摊贩有12家,涉及从业人员30人,而这30人全部来到直溪分局,要求分局给个说法。分局工作人员一一了解了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有2家是以前的下岗职工,1家家庭困难靠低保生活,6家是外地来金坛打工的,工厂倒闭就做起了小买卖,其他也都是困难群体,他们发现直溪工业园区职工较多,就做起了食品小摊贩以维持生计。鉴于这些经营者的特殊情况,分局当即表示:1、退还暂扣的经营工具;2、协调镇政府和工业园区办,在最短的时间内划区域给他们经营场地;3、给他们办理《食品小摊贩》备案登记。
直溪镇食品摊贩集中区受限于场地因素等制约,经营条件相对简陋。考虑到食品小摊贩经营环境和消费者的消费环境,直溪镇食安办已经拿出方案,下一步将在工业园区配套建设食品摊贩室内集中区,改善经营条件。目前直溪镇第二家食品小摊贩集中区也将在近期选址。
积极创建小作坊集中区
2018年11月,直溪分局传来喜讯,建昌大蒜头作坊集中区顺利通过了验收组的考查验收。
2017年4月,某大蒜头加工点负责人老蔡来到分局,诉说了他的难题,老蔡经营一家大蒜头(腌制)加工作坊,但是因为生产条件简单,一直没有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书,虽然老蔡的大蒜头很受欢迎,但是因为没有许可证,产品一直无法进入商场超市进行销售,去年大蒜头产量较大,导致库存较多,面对大量的库存,老蔡十分着急,赶来分局寻求帮助。
经了解,建昌大蒜头(腌制)是本地区的特色农副产品,在金坛及周边地区享有一定的声誉。随着建昌大蒜头名誉度提高和需求量的增加,大蒜头加工作坊存在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多方面瓶颈逐渐显现,加之没有合法的身份,也致使大蒜头产品进不了商超和网络平台。
针对上述问题,分局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对建昌大蒜头加工作坊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对各加工作坊提出了整改意见:要求明确细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安全基本要求,落实设施设备、从业人员、卫生条件、食品添加剂管理、包装说明、生产流程布局、管理制度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取得了初步效果,辖区内十余户无证大蒜头生产加工小作坊,已有6家大蒜头加工作坊通过现场验收,并取得了食品小作坊登记证。同时在整治过程中,分局了解到,因为建昌镇大蒜头小作坊相对集中,且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经过考虑和沟通,小作坊经营户们打算创建建昌大蒜头小作坊集中区,通过集中区的创建,进一步打响产品知名度,打开产品销路。
为此,直溪分局召开小作坊集中区创建会议,制定工作计划,积极按照要求,组织对集中区内小作坊的整改,通过一系列治理措施,规范小作坊监管,对食品生产小作坊的传统特色、发展现状、生产现状等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结合实际,确定了建昌大蒜头小作坊集中区的建设和发展模式。
验收组对该小作坊集中区安全信息公示栏、标志标识、设施设备、场地布局、卫生条件、生产过程、台账建设、原辅料及添加剂管理等各项情况进行了实地查看,并对小作坊集中区建设工作表示了充分肯定。最终,集中区于去年11月顺利通过了创建验收。
集中区内,老蔡的加工点也成功办理了小作坊登记证,他高兴的对分局干部说,有了合法的身份,大蒜头不愁销不出去了,不仅进入了超市、土特产店等,自己还在网上开了个网店,销量大大增加了,收入也增加了不少,太感谢市场监管分局了!
接下来直溪分局将以地方特色小作坊食品为亮点,引导小作坊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自律经营制度,加大辖区内的大蒜头小作坊集中加工区的监管力度,既带动了地方经济建设又提高了小作坊经营者的个人收入,同时也从源头上切保障小作坊食品的质量、安全。
采访进行到最后,闫炳泉对记者说:这只是直溪分局做的一些具体工作,两年以来,在创建工作的驱动下,金坛区的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状况保持了稳定向好态势。
但我们仍然清醒地看到食品安全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朝着“产得安全、管得到位、吃得放心,产业良性发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方向,努力开创我区食品安全工作新局面。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吴森林]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