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红素检测方法的改进
□ 聂院玲 李振兴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 要:番茄红素是一种优良的天然色素,在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由于其自身稳定性差,因此如何准确测定其含量成为一大难题。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通过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对比分析,包括紫外色谱不同波长、不同溶剂、不同温度、不同提取时间和不同溶剂量等,找出最佳分离溶剂、提取温度、时间的测试方法。并通过标准溶液建立吸光度的回归方程,按上述最优条件进行样品吸光度测量对比,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关键词:番茄红素 分光分度法 最优化
番茄红素是一种脂溶性不饱和碳氢化合物,也是一种不含氧的类胡萝卜素,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天然色素。其化学分子式为C14H56,分子量为536.85,溶点为174℃,纯品是深红色针式形状的结晶体,稍带些许金属光泽。番茄红素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由11个共轭双键和2个非共轭双键组成,这种独特的分子结构造成它对光照反映十分敏感,特别是日光和紫外光[1-3]。番茄红素分布非常广泛,其中番茄果实中的含量最高,同时胡萝卜、红色葡萄柚、木瓜、西瓜等植物的果实和根部中也含有这一成分,由于其最早是从番茄中提取出来的,故被命名为番茄红素[4]。
因番茄红素独特的分子结构,造成其稳定性较差——在不同的温度下容易发生顺反式异构化和氧化分解。据文献记载,到目前为止共发现72个与番茄红素不同的异构体[5],其中顺式异构体熔点低、极性强、易溶解,反式结构稍差,因此氧、光、酸、热等因素会对番茄红素的稳定性产生很大影响。
番茄红素常与其他类胡萝卜素共同存在于各种果实中,它们的结构十分相似,因此如何准确、快速地测量出番茄红素的含量是研究人员一直所面临的难题。据文献报道,目前主要的检测方法有液相色谱法(HPLC)、分光光度法、色差法及扫描比色法等。由于其中有些方法要求使用高纯度标准样品,有的程序操作繁杂,还有的提取溶剂存在毒性,因此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量,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来确定一种准确、快速、方便的番茄红素测定方法。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方法
对番茄红素进行有机溶剂的提取,对提取液进行过滤,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滤液的吸光度值,然后按测定的吸光值,对比标准样品的摩尔消光系数并计算番茄红素的含量。
1.2 试剂与设备
1.2.1试剂
乙酸乙酯、三氯甲烷、正己烷、6号溶剂、番茄红素标准品。
1.2.2设备
精密分析天平(0~80g):赛多利斯(十万分之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U 1810SPC。
2 实验分析与结果讨论
2.1 吸收光谱波长的选择
由于番茄红素与β-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较为接近,为避免吸收光谱之间的影响,本实验将番茄红素样品和β-胡萝卜素样品分别溶入4种不同的溶剂中,即乙酸乙酯、6号溶剂、三氯甲烷、正己烷。然后在300~600nm范围内进行扫描,得出它们的吸收光谱(如图1)。根据测量,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在不同溶剂中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吸收峰值见表1。
由以上光谱图和吸收峰值表可知,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在不同溶剂中都有类似的吸收峰,且吸收峰的形状类似,但位置略有变化,吸收峰最高位置均为中间部分。同时可知,在番茄红素的吸收峰时,β-胡萝卜素在此位置也有吸收峰,因此造成β-胡萝卜素对番茄红素的测定有很大影响。但是,番茄红素在502nm吸收峰位置时其吸收强度很大,β-胡萝卜素在这一位置的吸收强度却很小,故选择502nm作为吸收光谱可避免β-胡萝卜素带来的影响。
2.2 溶剂的选择和影响
根据工业中对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常用的溶剂有乙酸乙酯、6号溶剂、三氯甲烷、正己烷,为充分了解各种溶剂的性质以为后续测定提供依据,本试验分别对4种溶剂进行对比分析。
称4份重量为1g的番茄红素,分别加入20mL乙酸乙酯、6号溶剂、三氯甲烷、正己烷中,如果完全溶解,则再称取4份重量为1g的番茄红素分别加入4种溶液,保证番茄红素达到饱和。然后,依据各溶液沸点(乙酸乙酯77℃、6号溶剂67.5℃、三氯甲烷61℃、正己烷69°C)在20~70℃之间的特性,每隔10℃测量一次吸光值,对比测算出其溶解浓度,进而得出溶解性较好的溶剂。4种不同溶剂的溶解度趋势如图2~5。
从图2~5中可以看出,三氯甲烷溶解度最大,但毒性亦较大;其次分别为乙酸乙酯、6号溶剂、正己烷,其中乙酸乙酯成本较低且毒性小,因此,选择乙酸乙酯作为提取剂进行后续试验。
2.3提取温度的选择和影响
称取6份重量为1g的番茄红素,分别溶入20mL乙酸乙酯中,分别在25、30、35、40、45、50、55℃的温度下恒温2h后,过滤,各取滤液1mL定容到一定体积,测定吸光值,结果见图6。
由图6可知,温度对番茄红素的提取率有明显影响——不高于50℃时,提取率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溶解度也随之增大,吸光度也在增大;但温度高于50℃后,吸光度开始逐渐下降。所以,温度保持在50℃时番茄红素的提取效果最为适宜。
2.4提取时间的选择和影响
称取5份重量为1g的番茄红素,分别溶入20mL乙酸乙酯中,在50℃下恒温1、1.5、2、2.5、3h后,过滤,各取滤液1mL定容到一定体积,测定吸光值,结果见图7。
由图7可知,不同时间对番茄红素的提取率有明显影响。由于提取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扩散过程,在开始时间段,扩散过程随时间延长越来越好,但在2h时达到平衡,随着时间的延长扩散过程不再变化,吸光度也趋于稳定,所以提取时间以2h最为适宜。
2.5溶剂量的选择和影响
称取6份重量为1g的番茄红素,分别溶入5、10、15、20、25、30mL乙酸乙酯中,在50℃下恒温2h后,过滤,各取滤液1mL定容到一定体积,测定吸光值,结果见图8。
由图8可知,不同溶剂量对番茄红素的提取率也有影响,但不是特别显著。溶剂量小时,扩散过程容易达到饱和,随着溶剂量的增加,扩散过程更加完全,但溶剂量超过20mL后,溶剂的增加对吸光度影响不大,所以溶剂量定为20mL较为合理。
3测试结果
综合考虑到以上试验条件,并结合番茄红素对光和氧比较敏感的特点,为了缩短与光和空气接触的时间,故整个浸提过程选择暗室和微波提取。
3.1标准样品
3.1.1 标准溶液的制备
称取10mg番茄红素标准品和20mgBHT,取少量乙酸乙酯溶解后,定容至100mL棕色容量瓶中。
3.1.2 标准曲线
将标准溶液稀释为1、2、4、8、1、12μg/mL,于502nm下测定其吸光度建立回归曲线(如图9)。
3.2样品加标提取及测定
称取0.5~2.0g样品5份,2份加入标准溶液2mL,在暗室中进行提取,其中用乙酸乙酯定容并测定其吸光度,带入回归曲线,计算回收率为91.2%、95.4%,回收率满足要求。
4 结论
经试验验证,用乙酸乙酯作为溶剂,在50℃温度下,提取时间为2h等最优条件下,于502nm处测定其吸光度,回收率较好,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出番茄红素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李雪雁.番茄红素的生产与检测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3,32(6):760-763.
[2] 张连富,丁霄霖.番茄红素简便测定方法的建立[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7(3):51–551.
[3] 侯纯明,周鑫,等.紫外分离测定番茄红素[J].粮食与食品工业,2006,13(2):11-14.
[4] 滕秀兰,蒲陆梅,王兴民,等.分光光度法测定番茄红素[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3,49(11):1385-1389.
[5] 王鹏,张春枝,李代,等.番茄红素标准品的制备[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2):124-127.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