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关注食品安全,两会代表委员有话说

2019-04-25 10:34:59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 张聪 本刊记者

2019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下简称“两会”)分别于3月3日、3月5日在北京开幕。2019年度“两会调查”情况结果显示,“健康中国”成为网友关注的热点关键词之一,而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食品安全话题成为两会代表们讨论的焦点。本期特别报道将为您揭晓2019年两会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提案。

张茅:实行最严厉的惩罚,让假冒伪劣制造者付出付不起的成本

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2019年全国两会第二场“部长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部长们在这里直面热点,回应关切。针对记者提出的“近期有关假冒伪劣产品问题屡禁不止,造成了消费者信心的损伤。对此,2019年监管部门的打假工作是如何部署和安排的?又将如何进一步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给出了答案。

张茅表示,假冒伪劣产品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干扰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是国家及各地方市场监管局的职责。2019年,监管部门要做好几项重点工作:第一,抓住重点监管领域,特别是食品、药品、儿童、老年人用品等行业;第二,要实行最严厉的惩罚并依法严格监管,同时要创新奖惩制度,如巨额惩罚制、内部举报人制等,一经发现,没收和销毁被相关部门发现的全部假冒伪劣产品,让其制造者付出付不起的成本;第三,加强企业自律,完善社会共治体系和信用体系,同时建立有关法律法规。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及持久作战,逐步减少假冒伪劣产品,做到“天下少假”,让消费者少一分担心,多一分放心。

陈瑞爱:建议尽快立法以监管保健食品市场


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一直在开展对保健食品市场的联合整治和专项整治工作,以推动保健食品行业规范化发展。在2019“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总裁兼科研首席、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教授陈瑞爱建议抓紧制定《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法》。

陈瑞爱表示,由于我国在保健食品监管方面尚未建立专门法规,行政部门无法对保健食品各个环节进行依法监管,这不利于我国保健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构建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法治秩序才是解决我国保健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陈瑞爱建议尽快梳理保健食品市场管理上的政策空白点,并有针对性的立法监管。一是建立明确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明确保健食品概念,完善保健食品安全标准;二是建立从原料到生产再到市场流通的全过程监管体系;三是明晰相关部门审批、监督和处罚职责,进而建立监督通报协查制度和常态化长效监管机制;四是严厉打击保健食品虚假宣传,把虚假宣传的生产企业列入“诚信黑名单”;五是明确监管机构对保健食品市场的统一管理职责,统一执法,让监管真正落实到位。

韩长赋:2019年还要对玉米和大豆的生产者给予生产补贴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关于“农业农村部将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他回应道,“粮食是永恒的话题——中国有近14亿人,人人要吃饭,天天要吃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有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粮食产量有所下降,但实际上降得不多——减少了74亿斤,相对于粮食总产量而言约占0.6%。韩长赋表示,“粮食产量下降”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调减的结果。比如,对“镰刀弯”地区的玉米就作了减法,因为它不是优势区,但增加了大豆、马铃薯和优质饲草料的生产,有效供给实际上是增加的。我国粮食已经连续4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水平,未出现大起大落。

韩长赋强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9年要稳定粮食产量,防止经济下行和物价上涨“双碰头”的情况发生。2019年粮食生产要做到“三个稳”:稳定产量、稳定面积、稳定政策,这是一个总体的考虑。

韩长赋还透露,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了,中央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会始终一贯,2019年还要对玉米和大豆的生产者给予生产补贴,水稻最低收购价也将保持稳定。

最后,韩长赋强调,从中长期来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做到三个“两”。第一个是“两藏”,就是要实施藏粮于地战略,要确保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在这个基础上建设高标准农田——2019年要新增8000万亩以上,同时推进种业创新和技术集成,使粮食生产有科技支撑。第二是“两区”,即要在全国划好和建好粮食生产功能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的保护区,“两区”建好以后,可以基本保障我国小麦和水稻两大口粮的安全。第三是“两个积极性”,就是要保护好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要在政策上让农民种粮有账算,让主产区政府抓粮不吃亏。相信有中央的重视和地方的支持及广大农民与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的国家粮食安全就会有保障。

刘延云:积极引导多方协作,落实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生命健康的大问题,尤其在群体性就餐的校园环境中,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旦受到威胁,不仅会干扰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还会引发信任危机,甚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禧云国际董事长刘延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积极引导多方协作,以落实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相关部委共颁布20余部(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意见等,足见国家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之高。但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依然时有发生,食材缺乏品质保障,如过期、变质、产检不达标的菜品被学生食用等,很可能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校园的食品安全工作未落到实处,不能为师生的健康安全负责。此外,校园中人群基数较大,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细节复杂,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为此刘延云有如下建议。

一是建议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采取“强监督、零容忍”的态度。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并要求和监督校园团餐企业严格执行与遵守《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定期投放与食安相关的宣传标识。此外,建议相关部门强制性规定食堂配备食品安全员,实现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二是引导学校食堂在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学校食堂要成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一旦发生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停止销售可疑食物,封存造成食物中毒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并将病人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另外,政府也要引导学校在第一时间向所在地的食品监管部门、卫生防疫部门报告,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查明食物中毒的原因。

三是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建议搭建全国统一的校园食品安全溯源信息平台。政府应鼓励和支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整合与统一食品追溯标准规范,推广追溯流向查询、风险预警、企业监管、统计分析等食品安全技术服务,进而实现对食品采购、仓储、运输、加工、销售的全流程监控。

四是强化社会监督机制,建立校园食品安全信息监测、通报、发布的互联网体系。食品安全需要全民参与,政府应引导消费者借助网络的力量发现、曝光、检举学校食堂在许可管理、人员健康管理、场所环境、设备设施、采购贮存、加工制作、清洗消毒、食品添加剂、备餐、营养膳食等方面存在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助推食品安全生态圈良性循环。

五是鼓励餐饮协会、教育机构等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为校园输出专业的食安管理人才。由于校园食堂内部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缺乏对食品安全知识的系统性认知,因此需开展食安知识培训,能帮助学校食堂消除认知盲区,强化食安意识。与此同时,吸收、引进专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并输送到各校园团餐企业,帮助其提升整体操作水平,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六是政府应倡导引入专业的第三方食品安全服务机构,提高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第三方食品安全服务机构的专业服务可以针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及各学校食堂的特点,通过体系导入、可视化管理实施、现场辅导追踪等措施,为食堂建立食安管理制度,规避食安风险。

岳国君:保障食品安全需尽快处置超期、超标稻谷


稻谷是我国百姓第一大口粮。但当稻谷储存超过正常年限或储存不善时,则会发生生理或生化变化,成为超期、超标粮食,其品质达不到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存在着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岳国君在2019全国“两会”上建议,保障食品安全需尽快处置超期、超标稻谷。

自2011年以来,我国稻谷年产量持续保持在2亿吨以上,对保障国内稻米口粮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统计局关于2018年粮食产量的公告》显示,2018年全国稻谷产量高达2.12亿吨,处历史最高水平。但是,2012年以来,随着我国政策性粮食收购量大幅增加、进口量增加、出口量较小、消费量下降等原因,导致粮食库存量远超合理水平,其中稻谷库存总量创历史高位。按照目前的储存条件,稻谷储存超过2~3年就会成为超期、超标粮食。根据行业经验,目前我国超期储存稻谷占粮食总库存的10%~15%,约1400万吨。

岳国君解释说,稻谷在储藏期间往往会因发热、霉变、生芽等导致稻谷品质劣变,且储藏时间较长的陈米将基本丧失香、黏、软的食用品质。更严重的是,稻谷霉变产生的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目前发现的稳定性最高的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进入人或动物体内后,除抑制DNA、RNA合成外,也会抑制肝脏蛋白质的合成,继而导致人体中毒,另外其还可引起人或动物胆管上皮细胞增生及脾、肾、睾丸、大脑、神经系统病变,以及抑制免疫。因此,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大米中黄曲霉毒素限量有明确要求。有毒、有害的稻谷只能用于工业,不得进入口粮和饲料市场。但由于监管缺失、储存环境较差、缺乏有效处理手段等原因,部分投机商采取掺兑等方式变相销售,最终使超期、超标稻谷不可避免地进入人体,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过多的稻谷累积还将给国家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按目前稻谷收储政策进行初步测算,每吨稻谷储存1年,中央财政直接补贴260元左右(约含收购费用50元、保管费80元、利息补贴130元),如超过一年需继续支付保管费和利息补贴共约210元,按1吨稻谷平均存储两年计算,国家将补贴470元,其中还不包括调运、移库、损耗和建仓等费用。因此,稻谷储存时间越长,费用越高,财政压力也就越大。

消除超期、超标稻谷这一食品安全隐患迫在眉睫。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的要求。因此,在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管的基础上,急需采取安全有效、切实可行的处置方式,避免超期、超标稻谷流入市场。

岳国君建议,一是在当前国家正在开展的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中,彻查我国库存粮食中稻谷的数量、分布及流向,科学评估超期、超标稻谷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然后制定消纳计划,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二是加快建立长期稳定的超期、超标稻谷定向供应机制,设定年度供应目标,明确供应对象,建立全程闭环监管机制,确保超期、超标粮食优先、高效、安全的转化,保障食品安全。三是强化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稻谷流通和消费环节的日常监管,严禁超期、超标稻谷流入食品领域。

魏定梅:制定网络餐饮食品标准,让百姓吃得放心


送货上门的餐食有没有风险?订餐平台提供的店家是否可靠?如今,消费者对这些问题存在质疑,并表现出持续地担忧。“为让百姓吃得放心,促进网络餐饮产业健康发展,急需设立强有力的、科学的、贴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贵阳市副市长魏定梅建议,应抓紧制定适用于网络餐饮服务中有关食品加工、储藏、配送及成品的食品安全标准。

履职一年来,魏定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撰写了10余份相关提案,做足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准备。在撰写《关于订立网络餐饮食品标准推动网络餐饮服务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前,魏定梅向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美团外卖)和上海拉扎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饿了么、饿了么星选)了解到,以上两家网络餐饮服务平台目前日均订单量合计为3000万单左右,囊括热加工食品、冷食、饮品、糕点、直接食用农产品、预包装食品及散装食品等,覆盖我国大部分行政区域,用户近6亿人。

餐饮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网络餐饮服务产业。“网络餐饮服务中食品加工点和就餐地点分离,由快递员、无人机等多样化的短途物流配送连接。”魏定梅认为,外卖配送过程中有配送餐盒的封签要求,污染物限量、微生物繁殖限量、时间及温度限制等各种过程性和安全性风险控制要求,通过虚拟交易和物流配送完成的过程卫生情况和最终食品是否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伤害是消费者和经营企业担忧的问题。

目前,我国尚未设立网络餐饮服务的食品及加工、储藏、配送等环节的食品安全强制性标准,而现行的《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是对卫生状况、操作过程的规范性文件,并不适用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

“入网经营企业在依规实施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后提供的服务和食品是否安全可靠缺少一个权威的、可检测、可判定的标准。”魏定梅建议,应抓紧制定适用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的加工、储藏、配送、成品等的食品安全标准,“针对食物成品(半成品)及其在常温配送过程中可能的污染及污染发展变化情况设立安全阀值,依据标准可实施在互联网线上购买网络餐饮服务食品用于抽样检验,对网络食品(半成品、成品)及配送过程的安全性进行定量、定性的实验室检验和判定。”

魏定梅还建议,如因各地区气候条件差异较大、食品种类复杂、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性等导致不能较快地制定和实施全国性的网络食品安全标准,国家卫健委可鼓励和推动各省先行先试,制定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卫生规范”等的地方性食品安全标准。

杨信廷:可追溯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并备受百姓关注。如何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进而形成全流程监管制度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信廷一直在“可追溯”这条道路上不懈探索。在他看来,可追溯体系是国际公认的质量安全保障手段。尽管我国政府一直在大力推行农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通过技术手段做到生产、流通、管理和消费全程可追溯,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着诸多瓶颈。

攻克核心环节,实现精准追溯

杨信廷总结了安全可追溯体系的三大瓶颈:一是追溯标识易断链,单一环节的产品编码难以统一,标识防伪能力弱,导致多环节及多包装转换标识不能有效衔接;二是生产源头保障较弱,生产环节信息技术应用较多,但预警决策能力较差,导致源头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不强;三是全程管控水平低,供应链各环节信息采集手段单一,导致信息不能有效衔接,质量安全全程控制能力薄弱。

为了做到提前防控、减少用药,实时监控、减少腐损,全程管控、精准追溯,近5年,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与物流技术研究,杨信廷带领团队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先后主持了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欧盟第七框架协议(FP7)等项目,不断收获创新成果。

针对农产品追溯编码防伪性差的问题,杨信廷提出了“基于GS1的农产品三段式追溯编码方法”和“基于AES的农产品追溯码分组加密压缩方法”,实现了农产品追溯码的在线赋码和防伪。同时,杨信廷通过建立基于环境病/虫情实时监测数据的果蔬主要病虫害预测预警模型,提出了果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数据安全锁定方法;通过开发物流配送过程、交易过程质量安全监控系统等,实现了流通过程的信息采集与管理;研制嵌入式包装标识识读设备,实现了面向政府管理部门的现场监管和面向消费者的实时追溯。

多模式并举,创新成果落地开花

经过13年的研发和示范应用,杨信廷带领团队研发的技术成果已成功应用到农产品各品类、供应链各环节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各相关主体,并在11个省市的425个单位开展了示范应用,应用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

在天津“放心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规划中,计划用4年时间建设“放心菜”基地40万亩,以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化、监管信息化的标准,实现蔬菜质量安全全面提升。目前,该技术成果在天津市10个区县级72个乡镇级应用,已覆盖所有涉农区县。与此同时,这一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产品追溯应用模式也在广州、河南、三门峡等地得到推广。2017年,针对天津市十三届全运会蔬菜质量安全保障的需求,杨信廷带领团队开发了蔬菜专供基地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实现了对生产基地、物流过程、产品检测的全流程管理。

“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提高农业竞争力必然要求产出更安全的农产品、提供更透明的供应链信息、打造更知名的品牌。”杨信廷说,“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而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迅速,正在加速向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渗透和应用。”他坚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将更快、更准、更便利,并迎来又一新的发展机遇。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食安观察-《食品安全导刊》杂志官方网站 © 2012-2025 食安观察版权所有

京ICP备0907530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5079, 1101055372号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城通街26号院金融街长安中心5号楼4层403(邮编100043)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18500121702

稿件查询:010-5191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