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极被立案调查,保健品直销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19日下午,陕西省西安市工商局称,针对媒体报道的“幼童疑因服用无限极产品致心肌损害”,西安市工商局已责成工商雁塔分局对无限极陕西分公司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责成蓝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事件中经销商樊乐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而就在昨天,无限极公司总部所在地的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向媒体回应称,就近日媒体反映的无限极保健品有关的舆情事件,广东市场监管局正在调查了解中。权健刚走,无限极又来,直销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无限极产品缺少明确标注 家长被告知加大剂量也没有任何副作用
近日,中国之声持续关注报道陕西省商洛市市民田女士3岁的女儿被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在当地一名“无限极指导老师樊乐”推荐下,每日大量服用无限极多种产品,后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心肌损害、低血糖等病症,致病原因是药物过量。田女士认为,孩子出现这些症状,与长期过量服用无限极保健品有关系,而且是与无限极公司总部有直接关系。
在接受央广记者采访时,田女士说道:“有好几种产品上面没有明显标注孩子能吃还是不能吃,都没有写。其中有一种“常欣卫口服液”上面写着“不适宜人群:少年儿童”。我打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4008001188的电话,他当时就说这个产品的性质很温和的,如果孩子的病是医院确诊的,这个就可以给孩子吃,并且加大(服用)量也没有任何的副作用,有很多小伙伴都是在家大量服用以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我拿你的一分钱,你给我赔偿的一分钱,我要拿得明明白白!我不稀罕钱!我就觉得这是一个责任问题,我就追究一个责任问题。”
西安市工商局成立专项工作小组 责成无限极陕西分公司立即进行自查自纠
昨天下午,西安市工商局方面称,本月17号,市工商局立即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组织召开处置工作会议,并按照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文件要求,研究安排部署核查该事件。18号,西安市工商局在核查排查的基础上,召开约谈告诫会。会上,责成无限极陕西分公司立即对所有直销员及相关市场主体经营行为进行自查自纠,并进一步提供所有西安地区分公司关联市场主体详细名单,形成报告报西安市工商局,就事件中涉及的无限极相关公司开展调查。
同时,西安市工商局还责成工商雁塔分局对无限极陕西分公司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责成蓝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事件中经销商樊乐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目前,案件正进一步调查中。
无限极公司官网上的资料称,无限极是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旗下成员,成立于1992年,总部在广州,从事中草药健康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根据公开排名,2018中国直销公司中,无限极销售额高达249亿元,成为我国最大的直销公司。
除了这次陕西商洛三岁女童的事件,多家媒体这两天还报道,无限极的保健品此前就曾涉嫌“背上多起人命官司”。比如在2016年,重庆市与河南省驻马店市分别发生一起因听信无限极营销人员宣传,停止正规治疗而死亡的案例。
专家:法律有明文规定,凭双方签署的不追责协议并不能不还钱
权健事件发生后,本月9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13个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的通知》,集中整治保健食品和保健器械行业存在的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规直销和传销,以及以“保健”为名开展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在无限极官网的突出位置,公司也发布了《无限极积极拥护主动配合“百日行动”》。此前的1月8号,无限极还对《业务守则(2018版)》进行补充规定,特别强调严禁夸大、虚假的宣传和推销行为;严禁利用公司名义、公司资源从事违法活动;业务人员违规行为的赔偿责任。同时,附上相应处罚条例。但全国各地的实际情况却并不相同。
央广记者近日走访了多个地方的无限极专卖店。但销售人员言辞之间十分谨慎。安徽一家无限极专卖店的工作人员说,她只是销售,不懂产品的疗效,对此,工作人员介绍道:“根据个人体质,我也不是很清楚,就在盒子上面,上面有说。向你们推荐用产品的人你可以向他咨询,他肯定知道一些什么疗效什么东西。”
青岛无限极专卖店的店员则向记者推荐一款售价360元,号称能调理肠胃的口服液:“我自己的亲二舅吃着,他容易胀气、打嗝,喝完酒之后非得吐,他吃这个调理的挺好。这个我不敢给你说一个保证(能治好)的日期,因为每个人体质不一样,用的量也不一样。”
但是,辽宁一位自称经营了5年、开了两家无限极专卖店、月收入超万元的经营者说,无限极的产品,是中草药中的上上品,谁都能吃,经营者向记者解释道:“你看那里面的成分,香菇、银耳、枸杞、大枣、桑葚这些属于中草药,它是属于中草药的上上品嘛。你就想呗,它是复合多糖,专门作用人身体细胞的嘛,所以它不分什么老人、小孩、孕妇,都是可以吃的。”
这位经营者还极力向记者推荐无限极的增健口服液:“增健(口服液)是属于平衡免疫力的,高了它给你弄下来,低了它给你弄上去因为你去医院做检查就是按细胞值说话,没达到(指标)医生就说你没病嘛。一盒是268,怎么着你也得按半年吃吧,吃一年多的时间就有所好转,一盒里60支,一天两支。发烧尽量不要给吃消炎药和退烧药,两个小时给它吃一次(增健),直到烧退了。它比西药好多了,西药的话,伤身体啊。”
多位曾使用过相关产品的群众认为,至少,无限极的产品在自己身上没起到什么作用:
安徽张先生:“我买的是那个无限极增健口服液,我喝这么长时间,大概有四个多月了,你看这一次流感吧,我也中奖了,还是感冒了。我觉得并没有他说的这么好,你像我喝过一支以后就感觉口渴,就感觉一天都是嘴巴干干的。”
辽宁王女士:“她说的吧,就是这个无限极什么都能治,刚开始倒是吃着没啥,后来吃了几个月了,这个症状都出现了,失眠,然后脸过敏、红肿,对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来。她就说我这是毒素太大了,坚持吃下去就好了,后来我就把这个东西停了,这些症状都没了。我现在老后悔了,就这一年把我折腾坏了。”
不过,在网络上,也有网友表示,自己使用过无限极的产品,挺好的。
“无限极”产品在电商平台仍有销售 公司回应称“一定积极配合调查”
目前,“无限极”产品已被京东及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下架,在淘宝和天猫平台上,有个别商家自行下架了相关产品,但不少商家店铺里的无限极产品仍在售。
19日晚,无限极媒体事务部门相关负责人回应记者称,该公司19号下午通过媒体获悉其陕西分公司被立案调查。无限极公司支持、尊重市场监管部门依法行政,称“一定积极配合调查,也会及时对外公布相关情况。一定会以此为鉴,自省自查,坚持合规发展。”
购买的无限极增健口服液
不仅如此,无限极还有其他类似的事发生。
1月17日下午,河南新密市大卫镇桃园村的梁起超向澎湃质量报告投诉平台讲述,他轻信当地无限极门店销售人员鼓吹保健品能治好他儿子梁宏(化名)“双肾结石、肾功能不全”的病,让其子服用无限极产品当药品“治疗”一年多,其子终因尿毒症去世。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媒体事务部门一位人士称,目前具体情况还在进一步了解中,“针对此事件,无限极在此恳请有关医疗、司法部门介入调查,还原事情真相”。
梁起超告诉记者,儿子小时候吃过三鹿奶粉,肾上出现问题,经国家安排统一治疗,已基本痊愈。2014年2月,儿子又被确诊为“双肾结石、肾功能不全”。在2015年7月至次年8月,他经村卫生室医生郑某安介绍,从大卫镇宋某霞经营的无限极门店处购买“保健品”超27次,花费超4.6万元。
这一年间,15岁的梁宏病情愈发严重。2016年5月,梁宏被诊断为“已接近尿毒症”;但梁起超夫妇碍于所购无限极产品昂贵,舍不得扔,仍继续让儿子服用。
2017年7月,梁宏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肾结石”。后虽全力救治,但梁宏仍于2018年2月病故。
梁起超称,儿子患病期间,宋某霞曾多次向他们宣称无限极产品无毒副作用,坚持服用能让孩子的病早日治好。
1月17日晚间,澎湃新闻多次致电郑某安、宋某霞二人求证上述说法,但电话均无人接听,也未回复短信。
1月18日上午,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媒体事务部门一位人士发来情况说明称,1月17日,无限极方面刚刚获悉此事。经了解,2015年7月,梁起超开始购买无限极产品,并将部分产品用于帮助儿子调理身体;2018年1月,梁起超的儿子因尿毒症去世,后与无限极经销商进行接触,要求赔偿,双方协商未果。
起超所持有的无限极的优惠卡
价值4.6万多元的27张无限极产品“销货清单”
梁起超称当时妻子没母乳,2000年左右,买三鹿奶粉让俩个孩子服用。2001年左右,儿子梁宏两岁多时尿不出来,到医院就诊,医生说国家免费治疗。经在新密市人民医院就诊二个月多月,经儿科主治大夫会诊,康复出院。“当时新密市还给赔了2000元,这些医院都有医疗档案证明”。
但在2014年,梁宏又被查出肾病。其提供的病例资料显示,2014年2月,14岁的梁宏被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诊断为“双肾结石;肾功能不全”。
2014年2月,14岁的梁宏被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诊断为“双肾结石;肾功能不全。
梁起超声称,此后,通过中药调理,儿子病情逐渐好转。
转折出现在当年秋季。梁起超称,2014年9月,村卫生室医生郑某安向他推荐无限极系列产品,称服用无限极产品治好了自己的“骨癌”,疗效不错。
梁建超称,当时他并没有相信,但此后,郑某安和一位在镇上开无限极产品销售店的宋某霞多次上门向他推销产品,鼓吹用无限极治好了自家亲戚的宫颈癌,让放心使用,并展示了一些康复案例。
“最终使用无限极,一是因为郑某安是医生,他和宋某霞宣传的康复案例很让人动心;二是他们说无限极产品是中草药,大学教授说过服用中草药治疗稳当。”梁起超说。
2015年7月19日,郑某安带梁起超前往宋某霞所开的无限极门店,一次性购买了3088元无限极产品。梁起超称,宋某霞当时还告诉他,这些产品是没有毒副作用的,坚持服用孩子的病会早日治好。
梁起超表示,其家境不富裕,带孩子到处看病已花费不菲,但想着能治好孩子病,夫妻俩就咬牙寄希望于无限极。服用无限极产品期间,儿子没有再接受任何专业治疗,也没服用药物,只是会定期去医院检查。
梁起超初次购买无限极产品购销清单
梁起超展示了保存的27张“销货清单”,从2015年7月19日至2016年8月23日,他前后在宋某霞处购买无限极产品超27次,累计花费超4.6万多元。产品含“增健、灵芝皇、钙片、海豹油”等9款产品,单价最贵的“灵芝皇”显示为499元,“钙片”最便宜,为99元。
澎湃新闻在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官网上查询发现,上述“销货清单”中,含“增健”字眼的对应产品有“无限极增健口服液”和“无限极增健牌固体饮料”两种;“灵芝皇”为“无限极灵芝皇胶囊”。
除了前述9款产品外,梁起超所购还包括“无限极男仕口服液”、“无限极牌常欣卫口服液”、“无限极牌儿童口服液”等产品。
国家药品监管局网站上查询发现,“无限极牌常欣卫口服液”备案信息显示“少年儿童为不适宜人群”。
但截至2019年1月17日晚22时,无限极官网所有产品的“产品介绍”、“相关知识”、“使用指南”内容均为空白。目前尚不清楚未显示该部分内容的具体原因。
“无限极一盒四五百元,不吃可惜了,就还给儿子吃着”
梁起超说,当时有宣传称购买一定金额产品,就会成为无限极“会员”,会给优惠卡,这时就可以拿着这张卡享受购买产品优惠,也可以推销产品赚提成。
2015年7月19日,梁起超拿到了一张编号为160049486的无限极“优惠卡”,但他说自己从来没有推销过无限极相关产品。
梁起超说,“我始终相信无限极保健品是中草药,能治疗好我儿的病情”。儿子在服用无限极产品期间,并没有出现特别症状,但是经常感冒发烧。当时,他们以为是抵抗力差,未接受专业治疗。
2016年5月,梁起超发现儿子病情加重,遂去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已接近尿毒症”。
“当时医生看了我们吃的无限极产品后,让别再吃,但我和他妈觉得一盒四五百元,不吃可惜了,就还给吃着,现在想想真后悔。”梁起超回忆,直到2016年10月,儿子吃完了剩下的保健品后,就再没有购买过无限极产品。
此后,梁宏病情继续加重,开始出现“浑身疼痛”症状。2017年7月,梁宏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诊断为“尿毒症期”。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显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
梁起超提供的“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证明书”显示,梁宏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肾结石”。
梁宏最终于2018年2月因病不治离世。
孩子去世后这一年,梁起超没有去找宋某霞,夫妇俩一直(因为用“保健品”给孩子治病)充满愧疚、自责。“妻子得了乳腺癌,我每天都要服用精神药物。”梁起超说,宋某霞的店仍然开着,不时还会听身边人说去那里购买无限极产品。
2019年1月17日晚,澎湃新闻多次致电郑某安、宋某霞二人,但电话均无人接听,也未回复短信。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媒体事务部门一位人士证实,梁起超所持的的确是无限极的优惠卡,但这张卡只能用在购买产品时享受相应折扣。持优惠卡的消费者并不是公司的业务人员,不能推销公司产品。
稍早前,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曾就此前报道的“产品被指疑致西安女童心肌损害”发来一份《情况说明》,称无限极(中国)公司一直将遵循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作为立身之本,明令禁止经销商对公司产品进行夸大或虚假宣传。
无限极回应:恳请有关医疗、司法部门介入调查还原真相
1月18日上午,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媒体事务部门一位人士发来一份《关于商洛市消费者梁先生投诉的回应》,以下为回应全文:
1月17日,我司400客服热线收到消费者梁先生的投诉电话,表示其19岁的儿子因服用公司产品而离世。对于梁先生及其家人的遭遇,我们深表同情。由于此前我司并未收到相关信息,对于梁先生投诉的情况,我司正在紧急核查中,目前了解到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梁先生儿子小时因食用三鹿奶粉,被确诊患有双肾结石,多次住院治疗。“三鹿事件“事发后,梁子获得赔偿2千元。此后,梁先生四处求医盼能治好其子疾病。
2014年2月,梁先生儿子时年15岁,因无故摔倒起不来被送院检查,确诊患有慢性肾脏病3期,双肾多发结石。
2015年7月,梁先生开始购买公司产品,并将部分产品用于帮助儿子调理身体,共购货12次,合计33562元,其中保健食品及食品23989元。2016年8月之后,梁先生所持优惠卡再无购买公司保健食品的记录。
2017年7月,梁先生儿子确诊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后期。梁先生通过“水滴筹”向社会筹集捐款17651元。
2018年1月,梁先生的儿子因尿毒症去世,梁先生与我司经销商进行接触,要求赔偿,双方协商未果。
本月17日,梁先生拨打客服电话,我司才知晓此事,立刻让分公司连夜核查。目前具体的情况还在进一步的了解当中。
针对此事件,我司在此恳请有关医疗、司法部门介入调查,还原事情真相。也欢迎媒体及社会各界人士一同监督。我们愿与消费者一起,促进事件的解决,并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夸大宣传,涉嫌违法吗?
在这次事件被曝光之前,无限极俨然是保健品直销行业的标杆性企业。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8 年无限极销售额达 249 亿元,已经超过安利成为中国最大直销公司。但在业绩不断上升的同时,无限极从未远离纷争。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通过天眼查发现,自 2016 年开始,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涉及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的法律诉讼已有两起。
公开信息显示,河南省平舆县一位受害人在2011年发现患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16 年 3 月被告一向受害人推荐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的保健品,受害人即在被告二的专卖店内购买部分该产品进行服用,2016 年 3 月 26 日受害人去世。
一审法院认为,被告一在推荐产品及指导服用的过程中存在部分夸大产品效果和需要具备一定中医专业知识才能给予的指导意见,但被告一并没有提供证据证明其具备相应的条件。一审法院判定无限极公司赔偿原告方各项损失 3 万元,被告一赔偿原告方损失 7 万元。
随后无限极上诉驻马店市中院称与被告一属经销合同关系,并非无限极工作人员,双方不存在隶属关系;一审法院认定上诉人对被告一存在管理责任,属认定事实有误。而被告一在答辩中却称,其是无限极的直销工作人员,每月按时发放工资。最终,二审法院驳回了上诉,维持原判。
“这些宣传技巧和操作流程怎么会是经销商个人能完成的呢?”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内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大部分保健品企业对经销商的宣传内容、操作流程,以及如何引导消费者购买、如何开会等都会做出指导。
在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看来,这几年随着国家打击虚假广告的力度加大,保健品的宣传手段也出现了变化,曾经大张旗鼓的电视广告逐渐减少,现在主要是以开会为主的社群营销。
夸大保健品的治疗效果是大部分国内保健品企业在宣传中所惯用的手法。史立臣认为,中国的保健品宣传始终脱离不出功效宣传的范围,如果企业不大力宣传其产品功效,产品就不会受欢迎;而在该行业相对成熟的欧美国家,则定位于营养补充剂。
瞭望智库食品健康产业研究员王先知表示,保健品对健康仅有辅助作用,不能取代药品,某些机构打“擦边球”忽悠消费者,不仅是不道德,也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换个马甲,怎么治?
权健之后,无限极又出事。为什么这些事件屡屡曝光后,中国保健品市场的状况仍未得到明显改善?
在史立臣看来,“运动式”治理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的,一旦风头过了,某些恶性行为依然会卷土重来。王先知也认为,由权健事件引发的行业大地震,短期来看对规范直销行业和保健品行业能起到威慑作用,长期还得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否则一些不法分子还会换个“马甲”再来,继续侵害消费者利益。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梳理发现,此前备受争议的鸿茅药酒在消失了不到半年后,又掀起了新一轮的广告攻势。在多家地方电视台和地方卫视,鸿茅药酒的广告和植入再次多了起来。
另外,2009 年因遭舆论对其活熊取胆的道德性批评最终谋求上市未成的归真堂,不仅仍在多方寻求新三板上市,而且依托熊胆粉系列产品,登上了某商会主办的“ 2017 年度中华民族医药百强品牌企业榜单”。
保健品行业的一次次乐观,缘于消费市场的快速扩张。特别是无论行业曝出多少负面事件,消费者似乎总是热情不减,这也给一些违规企业“卷土重来”提供了土壤。
“这个行业的消费者几乎没办法教育。”上述不愿具名业内人士表示,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对消费者的警示提醒,其作用远不及保健品企业向消费者“洗脑式”灌输的东西。
史立臣表示,当前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对保健品行业的监管,一方面应出台相关行业规范,对违规行为的问责有章可循,让消费者投诉有路;另一方面,监管应该常态化,并且要加大违规违法者的处罚力度,增加其违规违法成本。(综合 澎湃新闻报道等)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