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食品安全需要多元共治

2018-02-02 11:19:46 来源: 中国医药报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因为在生产中被沙门氏菌污染,并在消费阶段导致婴儿的感染,法国乳品巨头拉克塔利斯集团在多国范围内召回问题乳粉,其中包括中国。中国监管部门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包括暂停被召回乳粉的生产企业CELIA-LAITERIE DE CRAON作为境外乳粉生产企业的注册资格,发布“法国召回疑似沙门氏菌污染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风险解析,以强化对中国消费者的保护。
 
    这一事件再次证实:食品安全具有持续性和复杂性。食品安全的这个“世界”敌手太多,不仅有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还有人类自身的懈怠与不重视。而且,随着国际食品贸易线下线上发展,这些危害还突破了官方监管的控制和食品安全治理的国界,威胁着全球消费者健康安全。由此也充分说明,食品安全需要多元共治。
 
以国家干预防控风险
    食品安全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安全优先”。一如法国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Bruno Le Maire)在此次事件中强调:“个人的利益,包括商业利益,不能凌驾于公共利益和消费者安全之上。”然而,业务优先轻视合规的发展失衡、违法收益高于成本的商业投机、以损害赔偿应对受害者的金钱万能,都会让生产经营者短视地将经济利益优先于安全保障。正因为如此,保证食品安全在强调生产经营者承担首要责任的同时,仍须依靠政府的监管,以真正确保食品安全。
 
    诚然,事后处罚和损害赔偿对于生产经营者的风险性行为也有威慑力,但对于生命、健康的损害,应当是预先避免胜于损害赔偿。因此,政府强化食品安全的监管理念就是突出以前瞻性的国家干预来防控食品安全风险。食品必须安全,这是保障人类健康的底线要求。国家的干预必须坚持“安”字为首,对于食品生产经营者而言,亦是如此。
 
企业须承担第一责任
    企业是保证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强调企业依托于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等的自我管理,就是强化生产经营者基于过程管理风险预防的“前线角色”。企业在记录、自查、追溯、召回、危机管理等方面的义务,就是为了保证在危害甚至疑似风险发生时,第一时间应对问题。其中,追溯的作用是借助记录的信息溯及销售的问题产品,并召回流入终端消费环节的产品,及时终止损害。
 
    此次法国在世界范围内召回乳粉的事件表明,不仅企业自身须以负责的态度主动召回问题产品,而且供应链中其他主体的配合也格外重要。例如,药店作为零售终端,可以在保障消费者退换乳粉的同时为其提供指导,以便为婴幼儿更换适宜的乳粉,尤其是应对过敏等问题的配方乳粉。
 
    此外,此次事件还暴露出一个问题,即在召回进行期间,一些零售商仍在出售疑似问题产品。对此,除了主要归责于涉事企业管理失灵之外,不妨进一步反思:如何强化召回中各类主体的联动性,以及对导致追溯、召回失灵的主体问责。
 
社会共治是有效途径
    尽管法国涉事企业和法国政府都快速响应并开展危机管理,但令人遗憾的是,“互相指责”替代了“同心协力”。例如,政府和销售商指责涉事企业在生产和召回中存在管理失灵,而在召回过程中经销商们“有意或无意”的“怠慢”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的“力不从心”同样遭到舆论诟病。
 
   事实上,“食品安全人人有责”已是共识,但如何通过制度的建设来督促或鼓励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仍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难题。在这方面,中国发挥大作用的社会共治原则彰显了“中国智慧”。
    笔者认为,以下这些制度的建设有助于构建社会共治格局:一是建立失信信息公开制度,一旦失信,企业将会失去在消费者和市场中的声誉,这种惩戒更具威慑力,尤其是对行业内的知名企业而言;二是建立投诉举报机制,鼓励更多的“吹哨人”举报隐匿于食品供应链中的违法行为;三是建立惩罚性赔偿机制,提升损害赔偿的额度——不仅鼓励消费者维权,还会使企业“赔偿了事”的消极应对有所改观。
 
   值得注意的是,有媒体报道指出,此次法国召回的乳粉,有的以跨境电商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且在召回期间仍然在售。对于热衷“海淘”乳粉的消费者而言,此次事件也提供了一些警示:奶源固然是安全乳粉的源头保障,但在从农场到国境再到餐桌的全程供应中,生产环节的环境卫生状况、长途运输环节的安全措施、入境的安全抽检以及销售环节在诸如召回管理中的下架配合等等,也是确保乳粉安全性的不可或缺的条件。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

食安中国 Copyright © www.cnfoodsafety.com 2012-2018

京ICP备09075303号-1 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5079,1101055372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39号万地名苑1号楼1004室(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010-88825683  010-64972251   010-88825687   业务咨询:010-88825689   值班电话:1860056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