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食品安全追溯”沙龙在京举办

2018-02-02 10:57:28 来源: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 武阳阳 梁文文 本刊记者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了各界对于食品安全的思考。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下,互联网无疑是食品生产变革的一大驱动因素,构建“互联网+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已迫在眉睫。
    2017年11月28日,由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和《食品安全导刊》杂志共同主办的“互联网+食品安全追溯”沙龙在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召开。此次会议由北京华通联食品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东主持,在《食品安全导刊》执行主编王崇民介绍与会嘉宾后,论坛正式开始。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信息化部主任郭卫华、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王晓辉致欢迎辞;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监测部副主任肖革新,中粮集团食品安全部副总经理曹高峰,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高级总监William Watts(华智伟),IBM中国研究院行业与解决方案研究总监任常锐,京东Y事业部-供应链规划部产品创新负责人张作义,河南卓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卓奇食品追溯平台创始人总经理符春彦出席并发表演讲。关于沙龙中的精彩内容,本期“特别报道”将为大家一一展开。
曹高峰:粮油食品企业追溯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互联网+食品安全追溯”沙龙上,中粮集团食品安全部副总经理曹高峰就“食品可追溯”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并详细介绍了中粮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关于追溯的几点思考
    第一,可追溯并不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追溯是对生产经营活动历史过程的记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追溯并不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追溯的主要目的可概括为5个方面,一是减少事故损失,缩小问题食品的范围,追踪问题食品的流向,及时回收存在危害且尚未被消费的食品;二是明确管理责任,以减少企业因食品安全事故而造成的声誉、品牌、财产等方面的损失;三是提升管理水平,通过提高各项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四是提升品牌和竞争优势;五是使食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二,追溯不等于追溯的信息化。实际上,信息化只是追溯的手段之一,企业想要实现追溯的信息化,首先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如何实现信息采集的自动化;其二,追溯系统如何与生产、检验设备相匹配,其中硬件配置更应重点考虑;其三,如何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其四,如何实现可追溯系统为企业增值的目的。
追溯系统的搭建
    建设追溯系统需遵循几方面原则,首先是夯实管理体系,进行信息化建设;其次需结合企业现状,分步建设,结合产业链业务、监管、行业的特点,进行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优先度评估;此外,还要结合供应链特点,逐步加强追溯能力;最后则是统一标准,即确保企业信息的统一性、便利性和可扩展性。
    要想使追溯系统焕发生命力,就要具备有效的运行机制。一方面是源头追溯机制,目前,国内多数企业在源头追溯环节能力偏弱,需重点加强。另外一方面是过程追溯机制,其主要包括初级生产、加工类生产企业、仓储物流企业等内部的原料使用、成品生产、加工、检验、仓储的追溯标准和重点工作。此外,终端追溯能力机制在近年来也比较流行。
    建设追溯体系时必须有相应的支撑和保障。在制度标准方面,应建立以可追溯管理办法为核心的制度标准,确保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组织保障方面,要成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管理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在技术保障方面,要建立统一追溯标识码制度,保证国有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其最小销售单元的外包装上均被赋予该统一追溯标识码。
追溯成熟度评价
    企业追溯系统建设的好坏,追溯能力的强弱,都需要有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在可追溯体系成熟度分级方面,经过几年实践,中粮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自身的分级体系。
    中粮的分级体系采用百分制,即原始级:60分以下为不具备基础的追溯体系,部分环节存在无法追溯的情况,数据标准化程度、追溯效率和准确度差,基本无追溯体系的应用;起步级:60~70分,具备一定的基础管理体系,但各环节数据完整性和精确度较差,追溯能力不足;发展级:70~85分,基础管理体系完整,但各环节数据完整度和精确度稍差,追溯应用局限在质量管理或有初步内部管理应用;成熟级:85分以上,具备完整的基础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数据完整度和追溯效率高,具备从原料种植、加工、流通到零售全环节的正反追溯能力。
IBM:认知时代下的食品安全创新
    IBM认为,食品安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并非一个公司或一个技术所能解决,需要全行业联手共同应对。IBM希望从技术和解决问题的角度着手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针对源头端,IBM从精准农业的角度出发,对农作物的种植全程进行了精准的把控,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也可更好的把握食品的安全性。为保证农业生产的监督管理更加精准,IBM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在技术方面,从传感器到基因测序的探索,IBM一直在试图做出突破;在供应链的可视化方面,如何进一步增强供应链的透明度,也是IBM正在考虑的问题。在应用下一代食品检测、检验技术保证食品的安全方面,IBM建立基于宏基因组的基因测序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的下一代食品检验检测技术
    实际上,IBM十几年前就在做多种形式的物流追溯,包括从快递到车辆、轮船、集装箱乃至食品领域的追溯等。近年来经常被提到的区块链技术同样能提升食品供应链的可追溯性和可信性,进而保证食品安全。而追溯系统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可实现货品较为精准的定位。为什么将区块链引入追溯系统?这是因为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出现保证了数据的真实性(数据无法篡改)。除了数据的不可篡改、透明、可视外,更为关键的是区块链本身蕴涵着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未来的商业理念、社会发展趋势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区块链技术为传统供应链理论体系带来了许多创新变化。IBM在区块链技术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也是看好其在商业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型食品供应链可追溯性与可信性解决方案,有望引领食品供应链协作模式与安全监管形式的转型。

图2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食品供应链可追溯性与可信性解决方案
郭卫华:食品安全追溯与统一编码
    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所谓“追溯”是指跟踪目标对象历史、应用、位置的能力,当目标对象为产品时,追溯与产品的原材料、成分、加工历史、交货后产品的分布和位置等相关。
    我国的食品安全追溯现状
    自200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提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以来,关于食品追溯工作的文件几乎每年都有下发。然而,直至2015年10月1日新《食品安全法》的颁布,我国才正式提出“建立食品全程可追溯制度”。2015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

图3   追溯对象编码
    目前,我国现有的追溯系统在提升企业质量管理能力、促进监管方式创新、保障消费安全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已经进入追溯产业的快速发展期。截至2017年11月,关于肉类、果蔬、酒类、水产品、中药材等重要产品可追溯的标准已有90项。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统筹规划滞后、制度标准不健全、推进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依然存在,如未实现完整的食品供应链追溯、没有采用统一规则的追溯码、追溯系统之间互不兼容等等。
    “标准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对追溯体系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计划到2020年,实现标准化支撑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作用明显增强,基本建成国家、行业、地方、团体和企业标准相互协同、覆盖全面、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重要产品追溯标准体系。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近年来所做的工作
    我国的产品追溯始于2003年,当时主要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跟踪研究,并由其将此概念引入国内。追溯主要由三个重要因素组成—编码:为要追溯的产品和追溯参与方分配全球唯一标识;采集:选择合适的载体承载编码信息;共享:供应链各参与方通过数据交换标准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目前,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多年的努力下,我国已经建成100多个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应用示范区,涵盖肉禽、蔬菜水果、加工食品、水产品、医疗产品及地方特色食品等,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数据资源建设方面,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商品基础信息数据库,现有超过30万家条码企业,超过7000万种源头数据,且数据量每天增长4万条以上。通过国际GDSN认证,我国的基础信息数据库与全球34个标准数据池进行商品的数据同步,与全球600多家零售商、25000多家制造商同步标准化产品信息和参与方信息;商品数据集中分布于社会大众日常消费的商品品类中。
    基于追溯标准、技术方案和数据资源,物品编码中心还开发出了国家级食品安全追溯平台,为企业、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服务,实现了与新疆、四川、山东、安徽、黑龙江5个省级追溯平台以及蜂类产品追溯平台等行业追溯系统的对接。通过网页和“条码追溯”手机客户端,向消费者提供追溯数据查询服务。
华智伟:前所未有的供应链衔接及管理方式
    此次论坛中,华智伟介绍了沃尔玛的供应链,以及沃尔玛如何联合其他参与者共同建立追溯系统以提高食品供应透明程度。
    沃尔玛成立的食品安全协作中心(以下简称“协作中心”)希望能够创造一个平台,把食品安全相关方如企业、政府、科研机构等联合起来,共同建立合作,维护食品供应链的安全,这也是协作中心的愿景。作为全球领先的零售商,沃尔玛具有天然的优势—可将食品上下游企业联合起来,进而建立起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从多个维度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沃尔玛在全球多个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利用这些经验,其正在从多个方面努力帮助中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而协作中心主要具备3种功能—进行食品安全科技创新、协助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工作和支持食品安全政策制度的制定。
    互联网时代下的世界瞬息万变,消息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这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沃尔玛深知此中关键。对于食品安全来说,互联网时代“坏”的一面体现在部分负面新闻被快速传播甚至放大,造成消费者的信任危机。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食品供应链越来越复杂,加之食品生产过程不够透明,更加重了消费者的疑虑。沃尔玛考察过很多溯源系统,发现单一的溯源系统或技术根本无法解决所有的掺假、造假问题,只有各方联合起来才能实现全面的溯源,因此沃尔玛联合了IBM、清华大学等单位建立了食品安全区块链溯源联盟。
    只有建立良好的溯源机制,才能提高食品的透明性。通过溯源不仅要知道某一商品的生产时间、生产厂家,还要让消费者看到产品整个生产过程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20多年来,沃尔玛一直追求食品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随着智能设备和移动技术的普及,沃尔玛找到了区块链技术。
    提高食品系统的透明性有诸多好处。首先,透明的生产系统可减少不法分子作案的环节;其次可以鼓励食品生产形成良性循环;再次,可减少食物浪费,传统召回的方法至少需要24个小时,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在2s内实现召回,既减少了损失还降低了不合格产品对人们的危害;最后,沃尔玛了解到中国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和营养,透明的供应链可提供给消费者更营养和新鲜的食物,这与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的初衷高度契合。沃尔玛希望食品安全的参与者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借助区块连这一契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肖革新:食品安全追溯大数据与社会共治
    食品安全追溯离不开大数据的使用,在此次沙龙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监测部副主任肖革新发表了题为“食品安全追溯大数据与社会共治”的演讲。肖革新介绍了基于大数据的食品安全共治的必要性、食品安全大数据在未来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作用、如何架构食品安全平台以及平台建成后的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食品安全的追求就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呈现。十九大报告中还提到“健康中国”战略,其中就包含食品安全这一版块,这也为食品安全追溯提供了方向—将其与食品的营养和健康结合起来。此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最直接的背景还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现状,这会对人们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伤害。因此,建立食品安全共治平台刻不容缓。
    在我国的许多企业中已形成食品安全意识并建立了自己的平台,但不同企业之间的衔接还不够紧密,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合作还有待加强。利用大数据可以将各企业之间的信息链接起来,使企业联合起来共同抵制食品安全问题,当然,这也要借助政府、科研机构的力量。未来,希望能建立起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法治保障的质量和管理体系,使食品安全平台朝着智能化、社会化、专业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架构食品安全共治平台需要考虑到多方面对接的问题,因为越全方位的数据信息就会发挥越大的威力。我国建立了四大资源库—基础的数据编码库(食物、疾病、病理)、全链条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库(从农田到餐桌涉及到的相关部门数据)、以人体健康为中心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库(包括病理、膳食消费量、爆发数据、分子溯源数据等等)以及互联网监测数据(舆情检测、消费者的投诉和举报)。收集数据后,利用同时空统计技术、人工挖掘的技术等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更好的辅助未来疾病的诊疗,进一步提出治疗方案,还可进行疾病的预警预测,以及作出相应的全链条的、科学的风险评估。大数据应用的空间巨大,有待发掘之处尚多。
张作义:电商食品安全追溯实践分享
    众所周知,近来我国电商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发展程度也越来越高。京东作为电商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拥有电商平台与物流系统,可将供应商与消费者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京东每年在食品上的交易额非常惊人,据统计,京东的供应商有16万家之多,服务可覆盖中国9亿多用户,“京东11.11全球好物节”累积下单金额达1271亿元。此外,京东深入观察消费者需求,发现我国新中产阶级逐渐崛起,对商品的品质要求有了大幅提升,也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的提高,建立追溯体系势在必行。这体现了京东一贯的作风—打造品质电商,对假货零容忍。
    京东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及顺畅的数据对接机制,从入驻源头开始实施把控,将商家入驻系统接入所对应的官方数据库,以减少甚至代替人工审核,并对官方增量数据及时推送,动态监管商家的资质信息以便快速的对问题企业采取措施。京东的数据系统信息全面,已实现与烽火台系统数据的双向对接,抽检等信息实施线上交互,可同步线上反馈,便于监管。
    同样,京东也十分重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列于高盛创新系列报告中,是七大新兴技术之一,其可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安全性和效率。Gartner 2017年新兴技术曲线报告显示: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商业生态扩展类技术正得到人们的认可,未来它将改变行业的经营模式。此外,为响应国家的战略布局,京东大力推进防伪追溯工作,已与各项政府部门,例如国家质检总局、工信部、商务部和农业部等达成多项合作。京东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带来的优势,建立了区块链追溯解决方案,与京东大数据、分布式计算、网络CDN、人工智能风控与大数据舆情相结合,充分发挥其威力。防伪追溯涉及原料、工厂、物流、仓储、零售、购买、展示等多个环节。利用区块链技术,京东通过数据采集、整合和可信度分析,多渠道的向消费者展示营销与质量数据分析报告。跨主体的供应链信息采集与区块链存储,真正实现了从原产地直达餐桌的全程信息追溯,让消费者买的放心,吃的安心。
    未来12年,京东集团将坚定的朝着技术转型,利用技术对第一个12年建立的所有商业模式进行改造,打造一个全球领先的智能商业体。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食品安全 沙龙 互联网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食安观察网 © 2012-2025 健食视界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40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城通街26号院(邮编100043)

值班电话:185001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