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 陕州地坑院景区 荣登人民大会堂颁奖台

2017-12-29 10:57:36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肖    伟     本刊记者 柴占阳

    新时代里喜事多,陕州在京奏凯歌。年末岁尾的12月28日,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彩灯绚丽绽放,洋溢着浓厚而热烈的氛围。    

    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社等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隆重举行中国 “2017年民生示范工程" 颁奖仪式。陕州地坑院获此殊荣。

    会上,本刊记者看到,第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宣布大会开幕,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白立忱、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张建星、民生公益理事会执行主席束昱辉分别进行了致辞。

    陕州地坑院作为河南省豫西地区居住文化的符号,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实的文化内涵,而且衍生了独特的民间文化。陕州地坑院景区是三门峡市委、市人民政府大力支持,陕州区委、区人民政府立足独特资源优势,倾力打造的一个龙头旅游项目,该项目对区域旅游发展、脱贫攻坚、转型发展都具有典型的示范引导、带动作用。

    

    来京参加这次会议的三门峡市陕州区的同志向本刊记者介绍,陕州地坑院,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距三门峡市区11公里,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据资料考证,四千多年前的轩辕黄帝时期,陕塬先民们已经掘地为穴而居,《诗经》称为“陶复陶穴”,地坑院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早在庙底沟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地坑院的雏形。著名建筑学家鲁道夫斯基就是根据这幅照片,在《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中最早向世界介绍了地坑院,书中刊载了4幅航拍的陕州地坑院村落照片。

    地坑院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进入村内,只闻人言笑语,鸡鸣犬吠,却不见村舍房屋,“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就是它的真实写照。

    地坑院的建造过程共分为四个步骤,可以简单通俗地概括为“向下挖坑、四壁凿洞、穿靴戴帽、美化装饰”。营造技艺既与传统的阴阳八卦方位密切结合,又和宅主的命相息息相关,反映了古人卓越的智慧。如今,像这样的村庄现存200多个,有地坑院12000余座,保存最完整现存时间最久的地坑院已有300多年。这种神秘、奇特的民居,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据悉,此前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已获得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此次再获殊荣,可谓双喜临门。随着第二届陕州地坑院主题文化灯会的举办,必将使陕州地坑院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使地坑院向着河南省龙头、全国一流的旅游景区迈进!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三门峡市 河南省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食安观察网 © 2012-2025 健食视界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40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城通街26号院(邮编100043)

值班电话:185001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