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

2017-08-11 16:18:15 来源: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把脉我国奶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5年,是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建设的具有第三方公正地位、向社会出具公正检验数据的法定专业机构。中心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机构基本条件及审查认可评审细则、《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要求建立了质量体系并按照相关规定运行,是农业部公布的首批食品复检机构之一。中心专注于奶及奶产品检测,共授权检测2类11个产品,311个参数,具备按GB 19301-2010等相关标准进行检测的能力。
\
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
  中心简介
\
团队成员合影
\
安捷伦奶业联合实验室
    中心现有成员51人,其中研究员2名、高级工程师2名、副研究员4名、助理研究员2名、技术支撑人员9名、博士后6名、博士生10名、硕士生16名。近年来,中心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以及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等项目。“十二五”以来,中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2项,授权发明专利8项,制定行业标准4项,主编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0余篇。
作为部级质检机构,中心始终以奶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为核心,致力于奶牛健康养殖与牛奶品质形成机理、奶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与方法、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三个领域的研究,着重解决国家奶业全局性、关键性、方向性、基础性的重大科技问题。同时,建有农业部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北京)、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奶业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安捷伦奶业联合实验室等平台。牵头农业部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重大专项和液态奶中复原乳监测工作。在行业中,中心始终致力于引领奶业发展方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行业贡献
    中心成立的12年间,为推动行业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团队建设方面: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前,全国并没有建立生鲜乳检测团队,技术力量十分薄弱。2009年对全国农业部门质检机构调研时发现,能够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检测的机构不到26%,而且存在检测方法落后、效率低下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在农业部的统筹部署下,中心牵头组建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团队。通过开展业务培训、能力比对考核等工作,到目前为止,农业系统内已有45家质检机构具备了从事生鲜乳及奶产品相关检测能力。在农业部的领导下,中心带领全国团队连续9年对我国生鲜乳质量安全开展了专项监测、飞行抽检和隐患排查等系统工作,获得大量的一手数据,为政府质量安全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使我国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
    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方面:中心自成立以来,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制定的《生乳中硫氰酸根的测定方法》《生乳中碱类物质的测定方法》《乳及乳制品中舒巴坦敏感β-内酰胺酶类物质检验方法 杯蝶法》《生乳中革皮水解物鉴定-L-羟脯氨酸含量的测定方法》4项中心实验室方法,已被农业部采信并应用于监测工作中。中心制定的《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NY/T 939-2016)被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用于全国复原乳专项监测任务中唯一方法,直接完成了国务院和农业部下达的复原乳鉴定应急任务,在全国复原乳监测工作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有力打击了复原乳无序违规使用的行为。有监测数据表明,2013~2016年UHT灭菌乳中复原乳检出率逐年明显下降,有效保护了民族奶业的振兴发展。更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国家卫计委立项《食品安全国标标准 生乳》(GB 19301-2010)、《食品安全国标标准 巴氏杀菌乳》(GB 1964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GB 25190-2010)及《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这4项标准均由中心牵头制修订,充分展现出中心敢于为行业分忧和担当的勇气。
    基础数据储备方面:农业部自2009年起实施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监测范围覆盖全国除港、澳、台和西藏地区的所有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实现抽检两个“全覆盖”—抽检覆盖全国所有奶站、检测指标覆盖卫生部公布的所有违禁添加物。连续多年,中心储备了大量生鲜乳质量安全数据。
    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提升方面:从2016年度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和《中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2015年度)中不难看出,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生鲜乳抽检合格率非常高,质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从几组重点指标中就可以看出:奶源方面,样品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9.70%以上;生鲜乳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蛋白质和脂肪平均值分别达到3.14%和3.69%,体细胞平均值33.3万个/mL,菌落总数达到46.7万,均为令人骄傲的数字。乳制品方面,2015年全国乳制品抽检合格率为99.67%,在国内各类食品中位居前列,即使与国际比较,也已处于较高水平。这确实要归功于政府对奶业发展的领导和支持,归功于社会对奶业的关心和爱护,归功于科技项目的实施。
    新检测技术研发方面:中心研发的黄曲霉毒素B1和M1核酸适配体传感器检测方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立了新一代的检测平台。开发的霉菌毒素、兽药残留等高通量检测方法,在全国质检机构应用,彻底解决检测技术效率低下的难题。
主要在研项目
    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基于组学方法研究瘤胃中秸秆代谢相关微生物的生态结构和功能”,项目号31261140365,执行年限2013.01-2017.12;
    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奶牛瘤胃尿素分解优势菌群及其代谢尿素的分子机理”,项目号31430081,执行年限2015.01-2019.12;
    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奶牛瘤胃未培养尿素分解菌群的磁性纳米分离及元基因组解析”,项目号31501981,执行年限2016.01-2018.12;
    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AFM1与OTA、ZEA交互作用对肠屏障功能的损伤及其机理研究”,项目号31501399,执行年限2016.01-2018.12;
    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基于转录组学分析研究宿主与微生物相互关系对奶牛瘤胃功能的影响”,项目号31601963,执行年限2017.01-2019.12;
    ⑥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生鲜乳质量安全评价技术与生产规程”,项目号201403071,执行年限2014.01-2018.12;
    ⑦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生鲜乳质量控制与安全检测”,项目号CARS-37,执行年限2011.01-至今;
    ⑧农业部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项目和奶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重大专项。
国际交流
    中心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选派访问学者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接待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2013年,中心联合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的优势奶业机构,成立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奶业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围绕牛奶品质改良和质量安全和控制开展研究和国际合作工作,承担了国际合作项目10项,开展国际交流30余次,建立了稳定的国际奶业研究合作关系。
    2009~2017年,中心与美国奶业科学学会和中国奶业协会联合,共举办五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国际研讨会,邀请外宾100余人做大会报告,国内2000余名奶业专家、学者和企业人员参加会议,搭建了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取得荣誉
    中心先后获得国家奖2项,省部级奖5项,优秀专利奖1项,标准贡献奖1项。
    ①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优质乳生产的奶牛营养调控与规范化饲养关键技术及应用”;
   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瘤胃微生物脲酶抑制剂的合成与应用”;
   ③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奶牛合成共轭亚油酸(CLA)的调控机理研究及其产品开发”;
    ④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奶牛合成优质活性蛋白机理与应用技术研究”;
    ⑤第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增加牛奶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的营养调控方法及饲料”;
    ⑥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中国良好农业规范标准第1-3部分”;
    ⑦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天津市优质原料奶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
    ⑧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生鲜乳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⑨中国农业科学院“十二五”农产品质量安全亮点研究成果奖“《中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2015年度)》”。
\
  未来定位
    关于未来,中心将自身定位为建设世界一流的奶及奶制品质检中心,立足打造一流专业团队,成为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自中心成立以来,正是因为拥有人才优势和科研实力,才能够源源不断地为政府部门提供重要技术支持,为省市级地方检测中心提供技术服务,从而有力推动奶业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加快奶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了全国优质乳产业。将来,中心将围绕奶产品质量安全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开展深入研究,为支撑现代奶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农业部 奶制品 质量监督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食安中国 Copyright © www.cnfoodsafety.com 2012-2015 版权所有 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5079,1101055372京ICP备09075303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39号万地名苑1号楼1004室(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010-88825683  010-64972251   010-88825687   业务咨询:010-88825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