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李逵与李鬼的斗争,是什么催生了造假泛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已经不只限于温饱,而是吃的更好,更有品质,至今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球问题,“在每个种植和生产食品的国家里,都会发生食品造假。几乎每个有一丁点儿经济价值的成分都可能出现造假问题。”
5月7日,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了广西梧州市、广东肇庆市部分花生油作坊产品掺假、黄曲霉毒素B1超标等食品安全事件。5月17日《每周质量报告》又曝光了北京市场上茶叶存在的虚标等级问题。十多天的时间里食品安全问题的两次曝光,再次引发社会的关注。在新《食品安全法》刚刚通过全国人大修订的背景下,人们不禁再次发问“食品造假事件为何屡禁不止”、“到底还能吃什么”?
食品造假,首先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地也经常爆发食品造假事件。2014年8月13日,丹麦发生毒香肠致死事件,至少造成12人中毒死亡。2014年2月13日,台湾的台南市仁德区一工厂被查出以俗称“保险粉”的工业用连二亚硫酸钠和漂白剂次氯酸钠浸泡豆芽漂白保鲜。
再比如说这个欧洲马肉风波也称德国马肉事件,因事件起源于欧洲几国,最终在德国事态扩大而命名。百度百科对欧洲“马肉风波”的介绍如下:2013年1月,瑞典、英国和法国部分牛肉制品中发现了马肉,德国也宣布发现疑似此类“挂牛头卖马肉”情况。事件曝光后,欧洲各国自相排查,不断发现了问题,爱尔兰、荷兰、罗马尼亚等多个欧洲国家卷入丑闻中,引发消费者反感。2013年2月13日,欧盟拟订方案,要求所有成员国对加工牛肉开展脱氧核糖核酸(DNA)抽检,以消除“马肉风波”忧虑,恢复消费者信心”。其简要过程回顾如下:
2013年1月初,英国媒体曝光,部分超市中牛肉制品混入马肉。消息自曝光后,在英国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英国政府下令对此进行彻查,并表示这一事件可能涉及犯罪行为。
同月中旬,爱尔兰发现部分超市出售的牛肉汉堡包中掺杂了马肉和其他肉类,在被检查的27种汉堡中,10种被发现含有马肉,23种含有猪肉。
2013年2月13日,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召开紧急部长会议,商讨“马肉风波”对策,与会成员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爱尔兰等受影响国家负责农业和消费者事务的主要官员。欧盟负责卫生与消费者事务的委员托尼奥·博格在会后介绍,欧盟委员会已经建议成员国增加对加工牛肉的DNA抽检。
2013年2月14日,欧洲“马肉风波”持续振荡,为使公众了解本国马肉卫生状况,英国食品标准局发布消息:在英国新近屠宰的部分马肉中发现止痛药成分,这些马肉可能已进入食物链。
此后,“挂牛头卖马肉”事件持续扩大,除汉堡外,其他牛肉类食品也被怀疑掺入马肉。英国最大的连锁超市Tesco宣布,因担心更多食品可能受到马肉“污染”,决定将包括两款意大利冷冻食品——博洛纳牛肉酱面条和拉萨尼亚肉饼在内的含牛肉馅的食品下架。
“风马牛不相及”,中国这句老话是说马和牛是两类不同的动物,马肉不能冒充牛肉卖。为什么高度西方文明的欧洲国家发现了如此大范围的马肉冒充牛肉卖的事件呢?资本的贪婪使然。其实,马肉冒充牛肉卖,肯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是好过年的事,直到“东窗事发”,被媒体曝光才被公众知晓而已。牛肉和马肉的价格差距甚远,以平价牛肉末为例(大家注意这个牛肉末,也有可能存在问题,容以后有时间再详细介绍),约为3.5英镑/kg; 但掺了马肉的所谓牛肉汉堡,1英镑可以买12个,假牛肉千层面的制成品也仅3英镑/kg。利润空间可想而知。
在欧盟国家,马肉的价格只是牛肉的三分之一左右,有些供应商就以马肉充牛肉,来获得更高利润。而欧盟错综复杂的食品生产链条,又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比如英国超市的冷冻意大利千层面和牛肉汉堡,由同一家位于法国东北部的食品商提供;法国食品商从超市手中接过订单后,指派下辖的一家位于卢森堡的食品厂负责加工生产;这家食品厂随后向法国南部某肉食厂订购牛肉;法国肉食厂又把这批牛肉订单转而承包给一家塞浦路斯的分包商;塞浦路斯商家进而去找一家荷兰贸易公司进货;荷兰贸易公司到罗马尼亚的屠宰场采购牛肉。如此复杂的食物供应链,在哪一个环节都可将非牛肉制品添加进去。
马肉便宜是因为马失去了做动力的资格之后,那些用来观赏、表演或者骑行的马失去了用途,老死或病死的马肉还是可以吃的。如果直接标明是马肉,可能消费者不愿意购买,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让马肉冒充牛肉,则有很大的利润。“马肉风波”之后,欧盟对食物监管不是从监管销售手法入手,也不找生产商及西欧承办商的问题,而是要求加入马肉的牛肉产品贴上正确标签,实现所谓的合法销售。马肉市场在欧洲仍有利可图,特别是欧洲经济不景气,部分民众已负担不起较昂贵的纯牛肉,默许了掺了马肉的牛马肉存在。
马肉事件出现后,欧洲消费者对食品表现出了极大的不信任。英国天空电视台和YouGov联合调查显示 “马肉风波”使得不少消费者改变了消费习惯。在约2000调查对象中,33%受访者表示,不再购买便宜的肉类加工制品,会考虑到高档超市买价格贵一些的产品;20%的消费者购买习惯会因此发生较大改变;58%的人表示今后将不再购买肉类加工品。对于事件的责任人,49%的受访者认为肉类加工企业应该负责任,而20%的消费者认为食品生产企业也有过错。相反,他们对超市相对比较宽容,只有10%的人觉得超市该负一定责任。
无独有偶 2013 年陕西西安的牛肉造假案,经过这些工序后,原价 11 元 / 斤的生猪肉摇身一变,变成了 34-40 元 / 斤的熟牛肉。
两种最容易造假的羊肉,一种是羊肉串,一种是羊肉卷,基本上都是用鸭肉、猪肉、狐狸肉以及一些来源不明的肉拼接在一起的。做假牛肉可以用牛肉膏,做假羊肉有羊肉精,甚至,有些商贩为使假羊肉更逼真,让其有膻味,还故意泡到羊油中增味。
假酒制作主要靠灌水和使用添加剂,贴上假冒国内外名酒标签后,成本不超过一块钱的劣质品摇身变成了名酒。更黑心的造假者甚至连一点葡萄酒原酒都没有,直接就是酒精、水、添加剂和香精的混合物。
葡萄酒的另外一种造假方式是以低价的葡萄酒重新灌装在高档酒瓶中。这些造假者会在全国各地寻购名酒的酒瓶、酒标、木塞等原材料,用廉价葡萄酒重新灌 装后,贴上“拉菲”、“拉图”、“木桐”等国际知名品牌的商标,随后通过物流公司销往各地。当然,这种制假手段并非国内独创,国外也屡见不鲜。
现在已有一些实验室运用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等方法开始葡萄酒的鉴别工作。然而,对于普通老百姓真的只能吃哑巴亏了。
但食品产业链很长,种植、养殖、加工、初加工、深加工、运输、储存,直到销售、餐饮有很长的环节,这就导致食品安全薄弱环节多、食品企业数量多,但产业集中度较低、工业化程度低、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低。因此,现代食品供应链体系的高要求与我国现实的以“一长两多三低”为基本特征的低层次之间的矛盾客观存在。客观上管理不善的非故意因素难以避免,并与追求经济利益的故意性因素交织共振,必然导致食品安全造假事件频繁发生。
那我们该怎么辨别食品造假呢?接下来就为大家推荐一个由讲师:冯晨晨 (普华永道中国食品行业诚信服务经理) 演讲主题:食品造假漏洞评估与应对。
主讲内容:
1.食品造假的定义及种类
2.食品造假漏洞及评估工具
3.食品造假漏洞评估效果及预防措施
通过以上的内容如果看得不过瘾,可以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一大波完整课程精彩来袭。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6-20)食品安全责任险“突围”强制立法或成契机
- (2014-06-20)遇食品安全问题过半消费者不维权
- (2014-06-20)舌尖问题屡禁不止 食品安全靠什么“打黑”
- (2014-06-20)食药总局解读近期食品安全热点传言
- (2014-06-21)2014中国食品安全诚信宣言大会暨首届食品诚信联盟峰会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