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香里面说丰年
河南人唯麦是命,对麦情有独钟。作为“细粮”,擀面条、蒸馒头、炸油条、包包子,一日三餐,一年四季,天天不离。河南适合种小麦,是全国最大的小麦产地,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强,河南小麦丰收对中国夏粮生产举足轻重,因此也有“中原熟,天下足”的说法,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视察时曾说:“河南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是一大优势、一张王牌,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可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增多,人口老龄化加剧,农业劳动力数量和素质下降成为小麦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尤其是去年,河南小麦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农民家里麦堆高筑卖不掉,粮企守着粮仓缺麦子。今年河南的小麦情况又如何?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麦金黄,杏初尝,镰到之处穗粒香。6月13日,记者在采访河南农大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郭天财时了解到,河南全省除西部山区自然条件特殊、少量小麦成熟滞后外,麦收基本结束,共收获小麦8188万亩,占种植面积的99.85%。其中机收8092万亩,机收率98.83%。
郭天财介绍说,河南农业耕种条件好,加上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又是一个丰收年。他说,今年河南小麦生产的特点是比较均衡,即南边和北边、水地与旱地,长势普遍较好,高标准粮田是河南省小麦丰产的大“功臣”。在小麦生长期间,多种病虫害重发、多发、叠发,如条锈病在年前发生,叶锈病、纹枯病发生较重,根腐病、茎基腐病、病毒病等也有发生,后期有些地区发生了白粉病,但由于防控工作及时得力,损失得到最大程度遏制,而且因为老天帮忙,原本预测会重发的赤霉病发生较轻。若不是后期因降雨和大风导致了倒伏,以及受干热风影响,产量应该会更高一些。
今年河南小麦发生了大面积的倒伏,倒伏对小麦的产量与品质影响均较大。郭天财解释说,近年来由于连年旋耕或小拖拉机耕作,导致耕层由原来的20多厘米变为不到15厘米,有效耕层土壤量显著减少。同时由于小四轮拖拉机反复辗压,形成坚硬的犁底层,且逐年变厚上移,土壤结构坚实,板结严重,保水保肥能力降低。同时,旋耕麦田和秸秆还田镇压不实,不仅影响正常出苗,且极易受旱受冻,还易倒伏。播量大是小麦倒伏的又一重要原因。过去常说“斤子万苗”,现在由于整地不好,种子出苗率降低,农民只能加大播种量以保证苗子充足,部分地块每亩播种40-50斤,这就造成麦田群体过大。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没有做到深耕深松土壤。去年商水县意识到“再不深耕,田就毁了”,于是出台了全面实施土地深耕增强地力的意见,县财政给各乡镇拨付深耕和秋季禁烧专项经费,并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严把深耕关,要求深耕不足25厘米的地块不得进行麦播,从而使全县百万亩农田全部实施深耕深松。这套“组合拳”打出来,预计在同等条件下,与旋耕地块相比,深耕地块每亩至少要多打100斤麦子、200多斤玉米。
高产与优质可以兼得
因环境条件及育种目标的不同,我国不同小麦产区选育的品种也各具特点,河南小麦的突出特点就是高产。2014年,周麦27亩产821.7公斤,创造了国内冬小麦最高单产纪录。
我国小麦分为强、中、弱筋三大类,强筋小麦适于生产面包粉,中筋小麦适于做面条、馒头等 传统主食用的小麦,弱筋小麦适于制做饼干、糕点和南方馒头、包子等食品。在“求温饱”的年代,人们对中筋小麦的需求量大,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优质化、多样化、营养化的农产品要求越来越大。我国优质麦年需2000万吨,但缺口1000万吨。河南省是我国中强筋和强筋小麦的优势产区,也是优质弱筋小麦的优势产区,且加工能力强,发展优质小麦的市场前景好。
可优质小麦的种植面积为啥少呢?
一直以来,小麦育种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实现高产与优质兼得,现在很多所谓的强筋、弱筋小麦品种,年际间、地域间表现不稳定,给生产企业带来很大困扰。许多品种产量高但品质不好,还有许多品种品质好但产量不够,有些强筋优质小麦品种比普通小麦品种每亩产量低100-200斤,优质麦价格增加的收入还抵不上产量低带来的损失,农民自然不乐意种。就连业界人士也说,“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难道它们真的是一对儿不可调合的矛盾吗?鱼与熊掌真的不能兼得?
今年5月31日,漯河市郾城区新店镇庄店村的高标准粮田(郾城)示范方里传来喜讯:“由郭天财担任组长的农业部验收专家组,对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种植的1517亩‘丰德存麦5号’进行了实打验收,参照小麦的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随机抽取4个样点,经测算平均产量是每亩704.8公斤,创造了我国优质强筋一等小麦的高产记录!”
丰德存麦5号育种人郑天存告诉记者:“这个品种于2015年通过国家审定,很好聚合了高产品种‘周麦16’的丰产性和优质强筋品种‘郑麦366’的优良品质性状,实现了既优质又高产的协调统一。”由此可见,这个矛盾不是不可调和的,在育种家们的不懈努力下,问题终会得以解决。
另外,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从业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呈下降趋势,对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新的种植模式与技术接受能力不强。还有一个原因是优质小麦零星种植,与普通小麦混种、混收、混贮,无法保证优质优价。
郭天财说,现在要做的,一是培育出产量与中筋、中强筋小麦相当,品质能够稳定达标的强筋弱筋小麦品种。品种要得到加工企业的认可,而不是自说自话、自娱自乐。二是要研究优质小麦配套的栽培技术,以简化易推广为主。三是要搞好订单种植,做到专种、专管、专收、专储、专运,把优质小麦和普通小麦区分开来,真正实现“优质优价”。当然,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促进优质小麦生产,这才是重中之重。
为了指导大家科学种植优质小麦,郭天财和他的团队在通过调研后,根据河南的气候土壤条件、区域比较优势,将河南的小麦生态区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生态区。
豫北强筋小麦适宜生态区位于河南省黄河以北,包括安阳、濮阳、鹤壁、新乡、焦作等地,适宜发展优质强筋小麦。
豫中豫东强筋小麦次适宜生态区,位于河南中东部,黄河以南、沙河以北。包括开封、商丘、郑州、许昌、兰考、鹿邑等地及平顶山、漯河、周口3市的沙河以北地区,适宜发展优质强筋小麦。
豫南沿淮是优质弱筋小麦适宜生态区。该区位于河南南部,包括信阳市、固始县和南阳市桐柏县、驻马店市正阳县。沿淮沙壤土适宜发展优质弱筋小麦。
据悉,今年全省优质专用强筋、弱筋小麦发展到600万亩。明年河南将进一步加快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力争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面积发展到1200万亩,其中优质强筋小麦950万亩,优质弱筋小麦250万亩,在全省初步形成专种、专收、专储、专用和经营规模化、产销加工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让河南农民鼓起腰包
河南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但自然灾害也频频发生。而且随着耕作和气候条件变化,机收跨区作业和跨区调种等,导致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府病、胞囊线虫病,以及条锈病、赤霉病、吸浆虫、土传花叶病和地下害虫等危害加重。
郭天财说,“旱生虫、湿生病。”小麦生育期降水比较多,田间湿度大,很容易爆发多种病害。另外小麦播量大,群体大,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不好,也容易感病。以赤霉病为例,小麦在抽穗扬花期遇到阴雨,就容易发病。因此,培育健壮植株,或者调整播期,避开降雨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赤霉病的发生。再者是提前进行预防,打“保险药”,但是,农民通常重治轻防、重治虫轻治病,而赤霉病一旦发病,就回天无力了。过去赤霉病在黄淮地区是偶发性病害,现在有变为常发性病害的趋势。赤霉病首先会导致减产,其次产生的DON毒素是致癌物,感染了赤霉病的小麦不但人不能食用,也不能作为动物饲料。
而在连年复种条件下,土地不堪重负,像驻马店的西平等地,土壤酸化的问题已很严重,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病虫害、气候、土壤、管理的责任心等因素,制约了小麦产量与质量的提高,而生产成本的加大和种粮效益低下的对比更影响了农民使用科技和种粮的积极性。尤其是2016年,夏粮收获遭遇连续降雨,小麦达不到入库标准,同时又逢玉米临储政策调整,粮价低迷,农民收入锐减,苦不堪言。他们说:“辛辛苦苦种一亩田,不如打两天工挣的钱。”这是河南农民的悲哀。于是,今年河南省政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统筹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具体到小麦上,就是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两头,带中间”,即抓好强筋、弱筋小麦,带动中筋小麦发展。
郭天财说,粮食生产是河南的王牌,要保住这个王牌,一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土地流转,推广统种统管统收,规模化种植。他建议,现在如果租地种粮的话,最好是以家庭为单位,控制土地规模,以200-300亩较为适宜,以节省人工费用,同时保证管理质量。地方政府应下拨专项资金,对创业农民开展多形式的培训,打造高素质农民队伍,增强市场竞争力。二要加快构建新型经营服务体系,提高小麦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当前一些很好的栽培技术难推广,原因就是会增加种地成本,建议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来推广。 三要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需求,强化农机、农艺、信息技术三融合,提高小麦全程机械化和智能化装备作业水平,实现小麦的高效生产,提高农民种麦收益。四要打通小麦产业链,让优质小麦从种植到收获、从储运到加工的各个环节都能高效运转,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小麦产业的竞争力。
他感叹道,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是农民的改革意愿,只有让农民丰产又丰收,改革才能持久,农业才可持续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