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检验系列标准变更要点解读
□ 高光普 本刊记者
自2016年以来,国家对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微生物检验系列标准做出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变更。及时了解相关标准法规的变更,并提早做出应对措施是众多食品企业重点关注的方面。在本期食安大讲堂中,《食品安全导刊》有幸请到了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微生物实验室主任曾静,请她来对近年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食品微生物检验系列标准变更的要点进行解读。标准变更要点解读
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替代了GB 478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GB/T 4789.32-200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和SN/T 0169-2010《进出口食品中大肠菌群、粪大菌群和大肠杆菌检测方法中的大肠菌群计数》部分。此标准与GB 4789.3-2010相比,主要变更的内容为:增加了检验原理;修改了适用范围、典型菌落的形态描述、第二法平板菌落数的选择、第二法证实试验、第二法平板计数的报告。
GB 4789.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式菌检验》替代了GB 4789.6-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式菌检验》。同GB 4789.6-2003相比,此标准增加了术语和定义、缩略语,增加了血清学试验中H抗原鉴定,增加了PCR确认试验,增加了附录A;修改了设备和材料、培养基和试剂、检验程序、血清学试验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所包括的O抗原群;删除了肠毒素试验。
GB 4789.1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没有与其他标准整合,只是将标准名称修改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并增加了PCR鉴定方法、结果与报告和附录A;修改了设备和材料、培养基和试剂、操作步骤中增菌和分离培养部分试验方法、检验程序;规范了样品制备过程。
GB 4789.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单增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增加了“第二法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平板计数法”,增加了“第三法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MPN 计数法”;修改了范围。第一法适用于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定性检验,第二法适用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含量较高的食品,第三法适用于目的菌含量较低(<100CFU/g)而杂菌含量较高的食品,特别是牛奶、水以及含干扰菌落计数的颗粒物质的食品。
GB 4789.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双歧杆菌检验》增加了双歧杆菌的计数方法,增加了MRS培养基;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附录B修改为可选项。
GB 4789.3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替代了GB/T 4789.36-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与GB/T 4789.36-2008相比,此标准修改了名称,修改了标准的范围、设备和材料、培养基和生化反应的文字描述;删除了“第二法 免疫磁珠捕获法的原理”、“第三法 全自动酶联荧光免疫分析仪筛选法”、“第四法 全自动病原菌检测系统筛选法”。
GB 4789.4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克洛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检验》代替了GB 4789.4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阪崎肠杆菌检验》、SN/T 1632.1-2013《出口奶粉中阪崎肠杆菌(克洛诺杆菌属)检验》方法 第1部分:分离与计数。此标准与GB 4789.40-2010相比,名称修改为了“GB 4789.4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克洛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检验”,修改了可疑菌落的挑取数量。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6-07-18)GB 4789 系列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汇总
- (2014-06-17)食药监总局:确保高、中考期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 (2014-06-17)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十七部门关于开展201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
- (2014-06-17)山东撑食品安全保护伞 农产品能准确回溯产地
- (2014-08-12)食药总局:将开展儿童食品和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