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食药监总局多方联动建立社会多元主体共治谣言的长效机制

2017-04-21 15:10:46 来源: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4月17日,食药监总局召开“多方联动有效治理食品谣言通气会”,研究食品谣言治理良策。食药监总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就当前食品谣言的危害、成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她表示,治理食品谣言一定要下重拳,推动建立社会多元主体共治谣言的长效机制,让政府部门、专业机构人士、企业、新闻媒体和公众形成合力,“五位一体”击碎谣言,形成全链条立体式的治理模式。

 

 

颜江瑛说,目前食品安全总体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在逐年增强。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领域成为网络谣言的重灾区。

 

“建立协同合作机制,及时打击食品谣言传播。”颜江瑛介绍,食药监总局与国家网信办、农业部、质检总局联合新华网成立“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及时发布相关辟谣及科普信息,积极引导公众走出食品安全认知误区。

 

会上,新华网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食品辟谣联盟”旨在整合各界力量,聚合资源,主动、集中打击食品谣言。以净化网络环境、肃清网络食品谣言、促进中国食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己任;关注食品安全、传播科学知识、维护食品行业形象。截至目前,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共发布65条权威辟谣信息,邀请200余家(次)媒体参与食品辟谣活动,发布及转发相关食品科普信息累计1000条。

 

据了解,2017年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将在6月底开展。颜江瑛表示,宣传周期间食药监总局将组织食品安全辟谣日活动,举办“中国食品安全辟谣论坛”,邀请监管人员、科普专家、媒体记者和法律工作者共同探讨食品安全谣言综合治理。

 

对于如何有效防控和治理食品谣言?在通气会上,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认为,治理食品谣言必须加大辟谣力度,“因为辟谣力度越大,谣言舆论场的净化速度就越快。而快速、精准的辟谣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

 

“食品谣言泛滥成灾,很大程度上源于造谣传谣者利用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蓄意编造、偷换概念,甚至刻意抹黑,诱导消费者对其产生不信任感,而一些消费者又常常缺乏科学判断。”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副所长苏婧分析说,眼球博弈是谣言传播中传者动机最多的一类,以自媒体和网络媒体为主,为追求“10万+”制造噱头,一些旧谣言往往会改头换面后又重新像“流行性病毒”一样,通过不明真相的“感染者”扩散传播。

 

数据显示,网络谣言中与食品有关的占45%。食品安全谣言具有有意编造、别有用心、偷换概念、混淆视听、旧闻翻炒、刻意抹黑等特征,严重干扰了正常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扰乱了百姓的消费判断,损害了行业发展,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声誉。

 

颜江瑛说,近年来,食药监总局坚持把信息公开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压缩食品谣言生存空间。通过在总局官网增设“科普知识”专栏和“辟谣平台”,建立120个信息发布栏目、4个互动栏目。目前,信息公开已逐渐制度化:食品药品安全抽检信息现在已经做到了“周周抽检、周周公开”。

 

此外,为降低食品安全谣言对社会公众带来的恐慌,食药监总局还大力开展食品科普宣传。加大官方网站和 “两微一端”传播力度,与新媒体合作,促进信息传播多元化,推动监管信息共享。开展预防式科普宣传,注重将信息公开和政策解读同步考虑、同步推出,通过配发专家解读和小贴士等方式,用媒体、公众看得懂的语言进行政策解读。

 

会上,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质检总局、国家网信办等部门有关负责人以及业内专家学者就如何治理当前食品谣言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者一致认为,治理食品谣言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推动建立社会多元主体共治谣言的长效机制,形成全链条立体式的治理模式。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谣言 总局 主体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食安中国 Copyright © www.cnfoodsafety.com 2012-2015 版权所有 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5079,1101055372京ICP备09075303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39号万地名苑1号楼1004室(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010-88825653   010-88825683  010-64972251   010-88825687   业务咨询:010-88825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