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禁药” 何以难禁
随着抽检结果的公布,水产品消费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公众不禁要问:有毒有害食品何日才是尽头?“舌尖上的安全”何日才能得以保障?
水产品养殖环节乱用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药物,这些残留物质进入人体后,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等毒性,对人体危害极大。近年来,因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引起的水产品安全问题,已受到广泛关注。鉴于孔雀石绿的危害性,目前许多国家都将孔雀石绿列为水产养殖禁用药物。我国早在2000年,农业部就开始强调水产品禁用孔雀石绿;而到了2002年,孔雀石绿被正式列入《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同时,国家颁布的《无公害食品标准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 5070-2002)明确指出孔雀石绿“不得检出”。
尽管我国明文规定在水产养殖业中禁止使用孔雀石绿,但10多年过去了,孔雀石绿等禁药仍没有在水产养殖业中销声匿迹。事实证明,自2011年以来,全国多地的卫生检疫检验和疾控部门抽检数据中,均有检出孔雀石绿的记录,这次被检出的69批次不合格样品即是一个例证。
应当承认,我国打击动物性食品使用违禁兽药的行动一直在进行,但由于孔雀石绿等兽药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效果明显,易于获取,实际上不少地方在水产养殖业和水产品贩运中仍普遍使用。一方面,使用孔雀石绿给活鱼“防病”,一直都是水产行业内部心照不宣的“秘密”。由于当前水产养殖密度之高,早就超出了正常水体承受的范围,鱼虾蟹贝之类易生病也已是不争的事实,养殖户往往依靠大量投药的方式保证“不减产”,而“成本低廉、效果明显”的孔雀石绿就广受“青睐”。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就这次公布的情况看,水产品运输、销售环节违规“用药”现象较为乐观,327批次样品中只有1批次不合格。另一方面,由于只是规定禁止在动物性食品中使用孔雀石绿等物质,而孔雀石绿作为一种染料,都可以公开销售,购买这些产品也没有任何限制。在实体店里、电商平台上,各个品牌的孔雀石绿试剂都可以随意购买,养殖商、批发商、零售商能够轻易获取并添加在水产品中。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更严格的监管措施出台,可以预料水产品商家绝不会改变现在的“违规添加”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监管部门应当更进一步地承担起“守护者”的责任,面对“水产品添加禁药”成风的局面,除了要重拳出击、严查严打之外,还要着手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推广实施产地标识准入制,给水产品贴上特有的“身份标签”,若日后检测出问题来,直接可以“追溯”到源头,依法让违规者付出应有代价。同时,探索建立互联网兽药销售监管联动机制,对在实体店、网络销售孔雀石绿等具有抗生素功能的禁用化合物,建立实名购买和流向登记制度,实施严格管控。唯有如此,水产品“禁药”方能禁而有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12-10)水产品含违禁药物可直接判刑
- (2016-10-24)海南开展畜禽水产品 专项整治行动
- (2016-10-27)海口整治畜禽水产品使用禁用化合物
- (2017-11-10)国家公布经营环节鲜活水产品抽检监测结果
- (2018-05-22)这些水产品谣言别信了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