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食品安全谣传还得从“根”上治
然而,杜绝食品安全谣言,真的单单通过严格监管就足够了吗?
所谓食品安全谣言,实际上就是指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将一些虚假、没有科学依据的食品信息散播出去,从而导致部分群众盲听盲信的现象。这一现象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治理,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觑。
类似于“塑料紫菜”“生吃酱油能致癌”“某快餐企业使用6翅8腿怪鸡”等食品安全谣言这些年来在网上屡见不鲜,它所导致的最直观的问题就是相关企业在效益上的亏损。
就目前来看,此类谣言得以传播的原因无非有两个。其一是因为大量的网络媒介平台缺乏有效的管理监察手段,给这些谣言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途径。并且由于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之下,谣言的始作俑者很难被找到,这也就使得不法分子愈发猖狂。其二,实际不难看出,这些食品安全谣言针对的受众多为中老年人。这类人通常是属于刚刚接触到网络这个新世界,对其所带来的东西缺乏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加之自身文化水平又不是很高,无法做到“谣言止于智者”,所以特别容易轻信此类谣言。
针对以上两个问题,食药监总局长毕井泉也提到:对造谣者应根据《食品安全法》严惩,消费者也要增强自身判断意识,不要盲目相信和传播此类谣言。
然而,治表容易,治里却很难。实际上,这些谣言的出现与我国近十年来糟糕的食品环境是脱不了干系的。从轰动全球的“毒”奶粉事件到久治难平的地沟油,好像我们的食物就很难让人放下心来。正是因为整个食品环境不安全,才导致我国民众对现在的食品问题十分敏感,并且充满了戒心。当民众的这种情绪碰到食品安全谣言时,就像找到了一个发泄口一样,刚好通过转发和传播谣言把自己不满的情绪表达了出来,然而这种表达往往是缺乏思考和理性的。谣言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找到了得以滋生的养分。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想要根治谣言的问题,一是需要相关部门从源头上改善我国的食品环境,严把每一道防线;二是需要相关的食品企业树立社会责任,自觉做合格放心的产品。只有二者真正相辅相成,才能打造让民众放心的食品环境,从而让谣言无处可传。
相关热词搜索:食品安全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6-18)大型餐企年底试点“食品安全追溯”
- (2014-06-18)大庆启用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75家餐饮业信息录入完毕
- (2014-07-07)让食品安全追溯更有效
- (2014-07-07)上海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
- (2014-07-28)采用物联网 构建合格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