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擦亮食品安全的五张名片
随着武汉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管对象总数超过16万家,成为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大市。
大江大湖大武汉,食全食美食安全。食品安全,不仅是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的工作,更是武汉本土的重大民生关切。
二维码溯源、“康康姐”科普、各具特色的小餐饮便民服务区……武汉已经涌现出一批食品安全领域的亮眼“名片”。
食用油“禁散”
吃的每一口都是“放心油”
“三无”食用油,是指无包装、无QS标志、无标签标识的食用油。其在储运、分装、批发、销售、分送等环节都可能出现变质、掺假、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餐桌的食品安全,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
如今在武汉,已不可能找到“三无”食用油的身影。
伴随武汉市105个百吨左右的大型储油罐被全部拆除,2014年1月1日起,全面实行食用油“禁散令”。
根据“禁散令”,该市禁产禁售禁用“三无”食用油。“三无”食用油生产厂家、批发企业全部停产、停售,不得向该市食品和餐饮经营者提供销售食用油;该市所有餐饮企业、食品生产企业在采购食用油时,向供应商索取企业生产资质证明、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对每批食用油采购记录要登记,相关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两年。
此外,正规桶装油,在江城也被禁止拆散卖。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处相关负责人解释:“将正规桶装油打开后散卖,容易给不法商贩在正规食用油中掺入不合格油品留下可趁之机。此外,包装一旦打开,会加速食用油的氧化变质,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对未经许可,擅自生产、经营、使用“三无”食用油的企业,监管部门依法严处。
自此,武汉市杜绝了“三无”食用油流向餐桌。目前,该市食用油市场经营稳定,监管可控。
二维码溯源
扫码刨根食品“成长史”
11月24日下午,水果湖的一家糕点门店,市民张宇正购买一份培根沙拉卷。他掏出手机,顺手一扫蛋糕包装上的二维码,屏幕上很快弹出长达两页的追溯信息,生产厂家、供应商名称、食品主要成分及产地、添加剂成分及产地、加工方式等内容一览无余。
买前扫一扫,已经成为武汉市民购物的习惯。
2014年以来,武汉市开始在大中型超市建设二维码追溯系统。该系统采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GM二维码物联网识别技术,并充分利用最新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由采集中心、网络应用传输、数据平台、控制中心组成食品安全大数据系统,由种植养殖追溯管理应用系统、生产加工追溯管理应用系统、商超追溯管理应用系统、“互联网+”食品追溯查询系统四大应用系统组成的贯穿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全环节应用追溯管理系统。
消费者可以用“感知365查询终端”“MINI查询终端”以及“手机智慧眼APP”识读软硬件获取食品安全追溯信息。通过该系统,所有江城食品都实现“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
二维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上线实施后,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环节追溯管理。针对武汉本地农产品种植企业,通过安装在种植基地的种植养殖管理系统,实现农业生产从翻地、播种、施肥、除草、打药、采摘等追溯全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并实现承包户、合同、仓储、销售管理的全面电子化;在生产加工环节,选择武汉5家精细化追溯农产品种植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在销售环节包括中百仓储、武商量贩、中商平价、沃尔玛、家乐福、永旺、大润发、华润苏果等150家大型商超企业,包括仟吉蛋糕、皇冠蛋糕、周黑鸭、绝味鸭脖等近1000家连锁直营门店作为二维码食品安全追溯的实施单位。二维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涵盖了包括蔬菜、熟食、糕点、面点和豆制品等老百姓日常消费的各类生鲜食品。
截至目前,武汉市共安装查询终端150台,升级改造电子秤1400余台,覆盖该市8家大型内、外资超市近150家卖场和80家便民超市,在价格标签上实现收银码和食品安全信息码“二码合一”。
除了一些法定的基本信息外,部分食品还能查询到更多的“精细化信息”,如中百中央大厨房生产的熟食、糕点等食品,能查询到食品主要原材料产地信息、食品检测信息等。
今年继续扩大追溯范围,武汉市1个批发市场、23个标准化菜市场、30家肉品专卖店即将被纳入追溯体系。
二维码追溯系统不仅提升了市民对食品安全的参与度,还为政府部门提供了从源头到餐桌的信息化监管手段,降低行政成本、提升监管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对食品追根溯源,食药监管部门可及时发现问题食品,提前预警预防食品安全事件,并要求企业对问题食品精准召回。
“三小”提档升级
“游击队”变身“正规军”
在武汉市超过16万家食品药品监管对象中,小餐饮、小作坊、小摊贩占大部分。以硚口区为例,该区有小型餐饮企业2512家,占全区餐饮服务企业的86.3%。
如何管好“三小”,成为保卫武汉市民舌尖上的安全的关键一环。
武汉市从2012年起开展小餐饮规范管理,在学校周边、老旧社区、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规范设立小餐饮便民服务区,将小吃店、烧烤店、流动食品摊贩引入集中经营。小餐饮便民服务区面积必须在200平方米以上或集中经营者15户以上,并配备小餐饮服务所需设施设备,有明确的管理主体,并实行集中经营和自主管理的区域。目前,该市已经建成122个小餐饮便民服务区。
硚口区的站邻社区,方圆800米范围内,聚集着武汉市十一中、崇仁路小学等4所学校,周边聚集的饮食摊点,成为上万中小学生的“校外食堂”。但今年以来,这里却仅有1起投诉。
原来在2014年,硚口区政府和街道就出资约50万元,在站邻社区兴建小餐饮便民服务区,拆除商户们私搭乱盖的雨阳棚,将流动摊贩“请”进门店经营,并规定:所有门店均使用便于清洁的不锈钢灶具,配齐冰柜、消毒柜等必备设施。该区里还以奖代补,对升级的餐饮门店给予奖励,每年约有10%的商户获奖。如今,这里的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大幅增强。
不仅小餐饮走向正规,小作坊也抱团升级。
位于武昌区武泰闸的“康美洁”的豆制品集中生产点,由14个豆制品小作坊集合而成。“康美洁”豆制品集中生产点总经理张登文介绍,以往小作坊的生产环境不好,没有“合法身份”,遇上检查只能“打一枪换个地方”。如今集中管理,生产环境好了,有了营业执照,每个生产者也办理了健康证,再也不用打游击了。
笔者走进小作坊集中生产点的厂房,看到每个小作坊的工作间前,都放置着高达60厘米的防鼠板,地面干燥整洁,木压板、塑料清洁桶和大型豆制品制作机都清洗干净并进行了消毒处理。“康美洁”豆制品集中生产点只是武汉市众多小作坊的缩影。目前,该市已建成能吸纳百家小作坊规模的食品小作坊集中生产园6个,并对厂房的硬件设施、软件管理等划出硬杠杠,引导小作坊从“打游击”组团变成“正规军”。
除了抱团发展,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引导该市的食品加工生产小作坊进行提档升级。
占据该市小作坊总量近一半的黄陂区,以奖代补,引导辖区内的小作坊添置防鼠板、灭蚊灯等硬件设备,提升厂房的食品安全水平。
明厨亮灶
厨房亮给“闲人”看
“闲人免进”的警示牌,历来是餐馆厨房的标配,也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如何揭开厨房的神秘面纱,让消费者吃得安心、放心?2014年起,武汉市开始大力推行“明厨亮灶”工程。
昨日,武汉市民金翔来到洪山区珞珈创意体验城进餐。他发现,这里的餐饮店竟清一色地在门口设立电子屏,直播厨房的一举一动。
珞珈创意城共有34家餐饮店。今年5月,这些餐饮店全部在厨房的加工、切配、烹饪及餐饮具清洗消毒区等关键区域,安装监控摄像头,并在店门口统一设立显示屏,直播后厨实况。
重庆佳永小天鹅餐饮有限公司武汉珞瑜路分公司负责人罗荣坦言,由于后厨的情况被放在门口现场直播,商场过道俨然成了“擂台”,食客扫一眼,就知道谁家厨房更卫生。因此,厨房卫生成了活广告,商家们也暗中彼此较劲。部分餐馆为增强吸引力,甚至在店门口搭设展台,展示自家用的油、芝麻、鸡精等食物原料。
截至目前,武汉市“明厨亮灶”的餐饮单位总数已达6000余户,形式不局限于视频监控,还包括玻璃幕墙模式、矮墙隔断模式、网络厨房模式。
在“明厨亮灶”工作推进过程中,武汉市主要采取三种举措:一是政府投入,示范引导,对该市68家承担重大活动较多的餐饮单位实施“明厨亮灶”改造,先行先试,引导带动其他餐饮单位;二是动员餐饮企业主动投入资金实施“明厨亮灶”,在餐饮单位新建或改建过程中给予技术指导;三是鼓励社会参与,引导社会第三方公司参与“明厨亮灶”信息公示。
“明厨亮灶”不仅让消费者吃得明白,也提升了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据介绍,所有实行视频监控的餐饮店,其监控信息全部实时传至系统后台,视频内容将被存储一个月。相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可随时登陆查看辖区餐饮店的厨房实况,并调取一个月之内的视频回看,发现问题,立即查处。
除了这些常规的“明厨亮灶”,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打造了一款汉版“明厨亮灶”。
从2014年9月1日起,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武汉电视台,共同录制《厨房现场直击》节目,对江城的餐馆厨房进行突查,对食品卫生不达标的厨房予以曝光。截至目前,节目已播出300余期,报道武汉市300余家餐饮单位。许多观众给节目组打电话,提供报道线索,还有餐饮企业自查自纠,主动邀请监管部门上门指导,邀请市民到自家后厨挑刺。
去年4月1日,武汉市食品药品执法总队在对上井餐饮有限公司国广店的执法检查中,发现后厨存在天花板吊顶多处脱落、食品操作台和餐具有鼠迹等问题。执法人员当场下达监督意见书,责令该公司整改,武汉电视台对整个执法过程进行了跟踪拍摄。当晚,武汉电视台《厨房现场直击》节目进行了报道,该报道视频在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转发,视频在腾讯网的点击量达84.6万次,引发巨大社会反响。
“康康姐”
科普食品安全的“段子手”
“食堂的老板在不在?这张整改处罚书,请你一定要收下。小小心意,千万别客气。”不久前,一段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一位头戴卡通面具、自称“康康姐”的女主持人,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夸张搞笑的动作,点评全国的食品药品新闻。
这是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官方微信公众号于今年推出的自制视频《食事要闻头条扒一扒》。视频中的女主持人,就是该局的普通工作人员。“康康姐”其实是武汉市民的老朋友。去年8月5日,该局在其官微上推出卡通人物“康康姐”,每天对全国的食品药品领域的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和点评,引导公众科学看待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比如,为了让大家“秒懂”健康人不用吃保健品,“康康姐”说:“本来自行车只用上一点机油就能让轱辘转得顺畅,结果你拼命加油,自行车不但不能跑得更快,反而还弄得全身是油。”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曾指出,食品安全科普需要高强度、高质量的交流沟通和可持续的科学传播。“康康姐”就成为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用公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搭建的政府部门与市民间的沟通桥梁。
每天推送数篇文章,涵盖全国食品安全热点事件、江城食品安全现状、问题餐馆曝光、食品安全知识科普等多项内容,微信公众号“武汉食品药品监管”的主人公“康康姐”,已经成为江城的“网红”,粉丝数量破万。该微信号运行一年来,已累计发布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图文消息700余条,总阅读数已过百万次。
科普,靠的可不仅仅是“康康姐”。
武汉市建设100家“食药安全科普宣教基地”。其中,由中国养蜂学会、蜂之巢公司和台湾明新科技大学共同联手打造的以蜂文化为主题的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蜂之巢蜜蜂博物馆”,从2014年开业至今累计接待15万人次,受到广大市民热捧。“食药健康行”活动行遍三镇。从2013年起,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启动食药安全科普活动,至今已经完成41场。该活动走进市民中间,用歌舞、快板书、游戏等容易被市民接受的方式向市民传播食药安全知识,寓教于乐。该局还制作《健康一家亲》漫画书百万册,赠送给该市每一位小学生。
组建专家志愿者团队。2012年12月起,武汉市面向全国招募首批食品药品安全科普专家志愿者,通过权威公正、科学专业的专家团队对正确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行有效传播。今年4月25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主任钟凯、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业务部主任阮光锋、知名化妆品专家尼可等26名专家,被聘任为武汉市第二批食药科普专家志愿者。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9-02)武汉106家超市建食品追溯系统 可追溯到种植环节
- (2014-09-04)武汉试行生鲜食品追溯
- (2014-09-04)武汉探索生鲜食品全链条追溯
- (2014-11-20)武汉掀起“菜场革命” 副市长称将建肉菜追溯系统
- (2014-11-21)明年武汉将建肉菜质量追溯期体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