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的包装保鲜技术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紧紧牵动着广大民众敏感的神经。近日,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水产品的抽检结果显示有4个批次的水产品不合格。由此追溯发现,水产品的安全问题早就存在,消费者因食用变质鱼肉而对身体造成损害的事件时有发生。鱼类死亡后,其体内会发生各种酶促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微生物反应,在这些化学反应共同作用下,造成了鱼肉鲜度的损失。中国作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水产品产量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的1/3,巨大的产能使得水产品保鲜需求日益迫切。
本文,笔者以鱼肉保鲜包装为例,通过测试不同鱼肉包装的保鲜效果,分析鱼肉包装保鲜效果的影响因素,为水产品保鲜包装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鱼肉包装保鲜效果测试
笔者分别采用8种不同保鲜技术和包装技术相结合的保鲜包装,对带鱼进行了包装,并将包装后的带鱼放置在温度为4℃冷藏环境下进行长时间贮藏,分别于4天、8天、12天、16天、20天进行感官评分。评分依据为GB/T 18108-2008《鲜海水鱼》中的感官要求等级,8~10分为一级,6~8分为二级,6以下为不新鲜。评分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带鱼不同包装保鲜形式贮藏感官评价
从表1中可以看到,包装技术和保鲜技术的不同结合方式对于鱼肉起到的保鲜效果截然不同。对比1#、2#、3#样品,1#样品至第4天呈现局部鱼鳞脱离、弹性较差、有轻微异味等不新鲜的状态,第8天已经完全腐败,相比之下,2#和3#样品直至第20天和第16天才发生腐败。可以看出,真空包装和气调包装的保鲜时长是空气包装的2倍之多。4#和5#样品是在1#样品空气包装形式的基础上,分别添加了利用浓度为2.5%的山梨酸钾溶液浸泡鱼肉的化学保鲜技术和利用质量分数为1.0%的壳聚糖涂膜,保鲜效果非常明显,完全腐败的时间点延迟到第16天。可见,当包装技术与保鲜技术相结合后,保鲜效果显著增强。
3#、6#、7#、8#样品均采用了气调包装,相比之下,没有额外施加保鲜技术的3#样品的腐败时间最短为16天,其次为6#和8#样品,为20天,而7#样品贮藏20天仅呈现为不新鲜的状态并没有发生腐败。因6#、7#、8#样品均采用同一种保鲜技术,可见,保鲜效果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包装技术。
鱼肉包装保鲜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鱼肉保鲜包装主要以气调包装和真空包装两种形式为主,包装材料的特点以及成型工艺的差异都会对其保鲜效果产生影响。
1.鱼肉气调包装保鲜效果影响因素
(1)CO2含量的影响
对于新鲜鱼肉,气调包装中CO2的作用在于抑制微生物繁殖。研究表明,提高CO2的含量能加强对微生物繁殖的抑制能力,而且随着CO2含量的继续提高,抑制作用会逐渐增强,从而加强气调包装的保鲜效果。这也是7#样品的保鲜期长于6#样品的原因所在。但当CO2含量达到50%以上时,其抑菌的增强效果便不再显著。
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鱼肉气调包装的CO2含量呢?笔者认为应视鱼肉的初始微生物种类、数量来具体确定CO2的含量。若内容物的初始微生物以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为主,CO2含量过高反而会促进其生长繁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表1中8#样品气调包装虽CO2含量高但保鲜效果却不及7#样品的原因。
(2)气调包装内气体氛围的变化对保鲜效果的影响
确定了合适的气体成分和含量配比后,鱼肉气调包装在贮藏、销售过程中气体氛围的变化,也是影响气调包装保鲜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进一步验证气调包装内气体变化情况,笔者取了9份KPET/PE气调包装(60%CO2+10%O2+30%N2)的带鱼样品,每隔一定时间利用HGA-02顶空气体分析仪测试其中3份气调包装内O2含量,取平均值。测试结果为:初始O2含量为10.02%,2天后为10.07%,4天后为11.39%,6天后为12.87%。可见,气调包装内部气体氛围是时刻变化的。这是由于气调包装内“低O2高CO2”的气氛与包装外大气中“高O2低CO2”的气氛存在浓度差,包装内外的O2、CO2分子通过包装材料互相渗透与扩散,随着贮藏时间的增长,包装内的O2含-量逐渐升高,CO2含量逐渐降低,最终达到包装内外气体浓度的平衡。这一变化,有利于包装内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加速腐败。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6-18)机械出口“平淡年”:食品机械企业须加大科研力度
- (2014-06-18)保健食品过度包装现象严重 镀金彩绘成本过高
- (2014-06-18)食品瓶包装问题更多出在使用不当上
- (2014-06-27)线上称重器给食品装袋带来便捷
- (2014-07-03)EAGLE在PROPAK上展示全球食品安全解决方案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