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耻文化”刍议
□ 张签名 中国食品业诚信联盟副主席
正是因为有了内省观察,有了批判精神,有了羞耻感、耻辱感和“耻感文化”,人们人性的灵光才战胜人的动物性、兽性,人们才有了文明的生活方式。
“很惭愧啊,刚吃饱,就出现了食品安全的问题。这件事情我们很不好意思。”当年,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食品安全问题连称惭愧。王岐山曾表示:“现在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这是个大事;大家都讲民生,政府要抓民生,要突出民生、保障民生,食品安全可是个最基本的民生问题。”这种愧疚感并不是在作秀,“那天温总理去河南回来跟我说,到农民家里去,老太太捧出来一捧花生,说总理你吃,你放心地吃吧,这是我们自己家吃的,我们自个种的。”王岐山表示这种事情已经不新鲜了,他到北京郊区去,郊区农民自己吃的菜也是单种的。在大国的总理、副总理面前,当农民只有以“我们自个种的”才能确认食品的安全性时,所有的浮华岂非都意味着浮云?对于有责任感有廉耻心的人来说,这一幕显然有巨大的打击力,激发出强烈的愧疚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知耻者近乎勇”,这是圣人之言。知耻意味着起码的羞耻之心和基本的责任感被唤醒,如果监管者都能这般知耻,都对目前的食品安全乱象有着发自内心的愧疚,公众又何愁看不到食品安全的希望?
慎独内省:举头三尺有神明
倡导慎独,强调内省、正己,通过正己而达到正人。羞耻之心是人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人通过与外界的互动而促成的内心变化,进而建立一种注重内省、反求诸己的思维模式,以此制约人的正己、修身过程,这一点构成了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核心内容。
倡导“行己有耻”,就是要求人对自己的行为应该有羞耻之心。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就不去做。《中庸》有载:“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其中,知耻居于最深层次。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自古以来,中国的老百姓都朴素地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认为上天总有一双眼睛在看着人们的行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建立了礼义廉耻的文化结构,而“耻”作为文化结构的最后一道阀门是底线,耻辱感没有了,水就会流光。有人讲,中华文化就是“耻感文化”,君子之道,也是以耻作为最后的防线。近些年来,我国的一些媒体,也常常把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道德生活中的“耻感”、“耻感文化”,作为一个广泛讨论的话题。无疑,这些讨论,都是针对这样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即今日社会大环境下“耻感”、“耻感文化”氛围日益淡薄,社会道德和行为标准已经缺少了道德耻辱感的位置,人们在思想和行为上逐渐模糊了是非、道德和善恶的界限,甚至有的人完全放弃了道德感、羞耻感和耻辱感,将是非颠倒、使荣辱不分,故而价值体系混乱。
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泛滥各地的地沟油等等,这些“毒食品”蔓延在百姓的身边,这些食品安全问题是对道德、法律和现代文明底线的公然践踏。明辨荣辱是非,具有善、恶标准,坚持基本的伦理,这是人类应当遵守的普遍的、公共的道德原则,也是人类公认的一种美德。正是因为有了内省观察,有了批判精神,有了羞耻感、耻辱感和“耻感文化”,人性的灵光才战胜人的动物性、兽性,我们才有了文明的生活方式……所以,“耻感文化”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素养的体现,是需要珍视的一个道德符号。
“易粪相食”:乃是一种新的国耻
“易粪相食”一词来自于一则经济学寓言,其内容为:“W和D两名经济学家一边散步一边研究如何提高GDP,最后两人什么都没得到却白吃了两泡狗屎!D安慰W说,可是咱俩创造了200万的GDP啊!”这则寓言是本来用来讽刺市场经济为了创造所谓的GDP,可以不择手段的荒唐逻辑,现在挪来形容某些黑心食品厂家生产的有毒有害食品自己不吃却给别人吃,却不曾想,你是没吃你产的地沟油,喝的却是别人生产的有毒奶,吃的是有毒大米,喝的是假酒……同时,别人也一样,生产着假酒、毒大米和毒奶,却也吃着你的地沟油……这就是殊途同归的国耻。
麻木不仁:饱汉不知饿汉饥
国人在经历了一场场食品安全危机之后,在见惯了三聚氰胺、苏丹红、孔雀石绿、染色馒头、瘦肉精等“大场面”之后,在集体心理中形成了某种“防卫机制”,或者叫作“麻木机制”。如果仅仅是百姓丧失信心、麻木不仁还有情可原。要治疗这种对食品安全的“麻木不仁”,还得靠落实政府监管、制度创新,来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水平的预期。关键是有关部门也麻木不仁,没有痛感,可谓之饱汉不知饿汉饥。
如此说法绝非空穴来风,现在有很多政府包括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都有自己的粮食、蔬菜供应基地,聘请农民专职经营,选用传统的种子,施的肥料是成本很高的土肥而不用农药,也不用诸如膨大剂之类的可能对人体有害的东西。从头到尾都遵循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随后,这种做法蔓延到了县一级、乡一级政府,甚至,连很多国企也如是效法,从农民手里租用土地,开辟自己的绿色生态园。于是,奇怪的一幕出现了:一些部门利用自己的权力,率先在食品安全方面步入到了世界前列,对于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没有丝毫的痛感,这使他们对于民众的忧虑无法感同身受,默然看着食品安全问题困扰社会。
从开辟专用生态粮食供应基地的做法来看,有关部门是知道如何确保食品安全的?如果他们把对自己严格保护的专注和投入态度,也用到对公众食品安全上来,什么样的问题不能解决呢?因此,腐败特权下的自我保护及由此导致的不作为,表面看是耻文化的缺失,实质则是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的重要根源之一。
正是因为有了内省观察,有了批判精神,有了羞耻感、耻辱感和“耻感文化”,人们人性的灵光才战胜人的动物性、兽性,人们才有了文明的生活方式。
“很惭愧啊,刚吃饱,就出现了食品安全的问题。这件事情我们很不好意思。”当年,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食品安全问题连称惭愧。王岐山曾表示:“现在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这是个大事;大家都讲民生,政府要抓民生,要突出民生、保障民生,食品安全可是个最基本的民生问题。”这种愧疚感并不是在作秀,“那天温总理去河南回来跟我说,到农民家里去,老太太捧出来一捧花生,说总理你吃,你放心地吃吧,这是我们自己家吃的,我们自个种的。”王岐山表示这种事情已经不新鲜了,他到北京郊区去,郊区农民自己吃的菜也是单种的。在大国的总理、副总理面前,当农民只有以“我们自个种的”才能确认食品的安全性时,所有的浮华岂非都意味着浮云?对于有责任感有廉耻心的人来说,这一幕显然有巨大的打击力,激发出强烈的愧疚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知耻者近乎勇”,这是圣人之言。知耻意味着起码的羞耻之心和基本的责任感被唤醒,如果监管者都能这般知耻,都对目前的食品安全乱象有着发自内心的愧疚,公众又何愁看不到食品安全的希望?
慎独内省:举头三尺有神明
倡导慎独,强调内省、正己,通过正己而达到正人。羞耻之心是人的一种内心体验,是人通过与外界的互动而促成的内心变化,进而建立一种注重内省、反求诸己的思维模式,以此制约人的正己、修身过程,这一点构成了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核心内容。
倡导“行己有耻”,就是要求人对自己的行为应该有羞耻之心。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就不去做。《中庸》有载:“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其中,知耻居于最深层次。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自古以来,中国的老百姓都朴素地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认为上天总有一双眼睛在看着人们的行为。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建立了礼义廉耻的文化结构,而“耻”作为文化结构的最后一道阀门是底线,耻辱感没有了,水就会流光。有人讲,中华文化就是“耻感文化”,君子之道,也是以耻作为最后的防线。近些年来,我国的一些媒体,也常常把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道德生活中的“耻感”、“耻感文化”,作为一个广泛讨论的话题。无疑,这些讨论,都是针对这样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即今日社会大环境下“耻感”、“耻感文化”氛围日益淡薄,社会道德和行为标准已经缺少了道德耻辱感的位置,人们在思想和行为上逐渐模糊了是非、道德和善恶的界限,甚至有的人完全放弃了道德感、羞耻感和耻辱感,将是非颠倒、使荣辱不分,故而价值体系混乱。
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泛滥各地的地沟油等等,这些“毒食品”蔓延在百姓的身边,这些食品安全问题是对道德、法律和现代文明底线的公然践踏。明辨荣辱是非,具有善、恶标准,坚持基本的伦理,这是人类应当遵守的普遍的、公共的道德原则,也是人类公认的一种美德。正是因为有了内省观察,有了批判精神,有了羞耻感、耻辱感和“耻感文化”,人性的灵光才战胜人的动物性、兽性,我们才有了文明的生活方式……所以,“耻感文化”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素养的体现,是需要珍视的一个道德符号。
“易粪相食”:乃是一种新的国耻
“易粪相食”一词来自于一则经济学寓言,其内容为:“W和D两名经济学家一边散步一边研究如何提高GDP,最后两人什么都没得到却白吃了两泡狗屎!D安慰W说,可是咱俩创造了200万的GDP啊!”这则寓言是本来用来讽刺市场经济为了创造所谓的GDP,可以不择手段的荒唐逻辑,现在挪来形容某些黑心食品厂家生产的有毒有害食品自己不吃却给别人吃,却不曾想,你是没吃你产的地沟油,喝的却是别人生产的有毒奶,吃的是有毒大米,喝的是假酒……同时,别人也一样,生产着假酒、毒大米和毒奶,却也吃着你的地沟油……这就是殊途同归的国耻。
麻木不仁:饱汉不知饿汉饥
国人在经历了一场场食品安全危机之后,在见惯了三聚氰胺、苏丹红、孔雀石绿、染色馒头、瘦肉精等“大场面”之后,在集体心理中形成了某种“防卫机制”,或者叫作“麻木机制”。如果仅仅是百姓丧失信心、麻木不仁还有情可原。要治疗这种对食品安全的“麻木不仁”,还得靠落实政府监管、制度创新,来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水平的预期。关键是有关部门也麻木不仁,没有痛感,可谓之饱汉不知饿汉饥。
如此说法绝非空穴来风,现在有很多政府包括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都有自己的粮食、蔬菜供应基地,聘请农民专职经营,选用传统的种子,施的肥料是成本很高的土肥而不用农药,也不用诸如膨大剂之类的可能对人体有害的东西。从头到尾都遵循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随后,这种做法蔓延到了县一级、乡一级政府,甚至,连很多国企也如是效法,从农民手里租用土地,开辟自己的绿色生态园。于是,奇怪的一幕出现了:一些部门利用自己的权力,率先在食品安全方面步入到了世界前列,对于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没有丝毫的痛感,这使他们对于民众的忧虑无法感同身受,默然看着食品安全问题困扰社会。
从开辟专用生态粮食供应基地的做法来看,有关部门是知道如何确保食品安全的?如果他们把对自己严格保护的专注和投入态度,也用到对公众食品安全上来,什么样的问题不能解决呢?因此,腐败特权下的自我保护及由此导致的不作为,表面看是耻文化的缺失,实质则是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的重要根源之一。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3-25)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社会监管问题研究
- (2015-04-09)关于食品安全 你需要留心的20件事
- (2015-05-14)夏季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 (2015-05-25)四川部分高校食品安全意识调查
- (2015-07-24)食品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