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肉菜追溯体系真正运行起来?
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之一,重庆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滞后于全国。近日,市商委立下“军令状”,确保在7月底之前,实现该体系在全市试点范围内的稳定运行。
重庆市肉菜追溯体系建设为何滞后?推行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目前的试点工作,对于该系统下一步的全面铺开有何启示?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被闲置的追溯系统
记者走访市内多家肉菜追溯试点菜市场发现,虽然每个摊位上都摆着统一发放的溯源电子秤,但商贩们多是把它当作普通电子秤来使用。
“整个追溯系统建设其实已经完成。”市商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但除部分超市之外,绝大多数设备都成了摆设,根本没有运行起来。
“猪肉进场信息没有问题,但出去后便不容易追溯了。”合川某屠宰场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猪肉摊贩通常在中间商手里拿货,中间商没有纳入市场管理,追溯系统在此被切断。”
而蔬菜追溯方面,由于纳入试点范围的批发市场只有观农贸和祥和两家,而观农贸又面临“搬迁”,其蔬菜追溯系统的运行基本停滞。
消费者“倒逼”是关键
“建设肉菜追溯体系,最终要达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以确保市民的‘菜篮子’安全。”市商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仅靠“政府包办”和“企业自觉”,要让这条食品安全保护链“活”起来并不现实。
“每天要有专人来录入追溯信息,企业从中得不到直接效益。”重庆梅林屠宰场负责人说。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多数试点单位都非常清楚肉菜追溯系统的意义,但普遍都认为追溯工作是个“累赘”。
如何才能激发各个环节的参与积极性?我市通过试点发现,消费者的积极参与将形成倒逼效应,成为整个追溯体系有效运行的动力所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较为敏感,让消费者主动选择可追溯的肉菜产品,便可倒逼整个追溯体系的有效运行。”市商委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市内部分试点市场已经开始尝试这种倒逼机制。北碚鱼塘湾菜市场,正在尝试给可追溯摊位颁发“放心肉”“放心菜”标牌,吸引更多消费者,以让更多摊位效仿,主动参与到“可追溯”系统中来;渝北龙塔帝怡菜市场也在定期举办活动,以激发市民参与热情。
期待出台管理法规
事实上,作为市场倒逼的典型,奥运期间,北京推出的奥运食品可追溯系统曾广受好评。但由于未能及时普及,“可追溯”被贴上高端标签,这类食品价格高出普通食品数倍以上,令多数消费者难以承受,最终被市场所抛弃。
重庆工商大学教授梁云建议,尽快制定出台市场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设置市场门槛,强制要求“肉菜不可追溯便不能入场”,从法律层面来推进肉菜追溯体系的建设和运行。
对此,市商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赞同。他认为,通过立法,上游生产、加工企业都必须主动融入追溯体系之中,最终形成一个可追溯的闭环链条。据了解,目前,欧盟、美国等都通过立法来确保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的实施,而我国的青岛、石家庄等地也已将肉菜追溯体系纳入地方立法计划之中。
相关热词搜索:体系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6-18)中药奶制品将纳入流通追溯体系
- (2014-06-18)肉菜追溯体系“保卫”百姓餐桌
- (2014-06-18)我国将建设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
- (2014-06-18)沪8大类食品拟纳入追溯管理体系 或公示溯源信息
- (2014-06-18)食品追溯体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