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发政:科学看待食品安全问题,避免产生心理恐慌

2016-06-29 10:04:42 来源: 食品安全导刊讯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食品安全导刊讯】6月28日,由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新京报主办的“社会协同 共保安全”首届中国食品消费者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任发政从科学看待食品安全问题的角度做了精彩的分享。


 

       对于长期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压力的中国消费者而言,用科学、理智的眼光看待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可以避免产生毫无根据的恐慌心理。在本次论坛上,任发政从最贴近消费者生活的食品抽检合格率方面,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任发政指出,通过近年来发布的多项食品抽检报告可以看出,我国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在逐年提高。从1985年开始进行食品产品抽检的时候,抽检合格率只有60%;而在2016年1~5月份,食药总局对2.2万批次食品进行了抽检,合格率达到了97%。从这组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食品安全质量呈现出整体向好的态势。对此,希望我们的消费者也能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从数据上有一个全面的、理性的认识。

       当然,食品安全情况总体向好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那么,主要的食品安全风险来自哪里呢?对此,任发政从风险的种类上做出了分析。据他介绍,在整个抽检不合格批次的食品产品中,主要问题包括微生物污染、添加剂使用不当以及食品品质不达标。其中,微生物污染是我国食品安全的首要问题,容易在桶装水、熟肉制品中产生,同时食品原料本身也存在着内源性微生物问题。另外,在企业制作食品过程中离不开添加剂的使用,但是由于人为的不规范添加,如超量添加和非法添加,容易导致产品不合格,并对健康造成危害。但是作为消费者应该明确的是,添加剂本身没有问题,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它,国家对于添加剂的使用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只要在该标准范围内使用,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最重要的是我们的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要加强自律、提高管理水平。

       食品安全风险不仅存在于国内产品,国外进口产品也会时有发生。国家质检总局的数据显示,在2016年1~5月,从174个国家进口的49.8万批食品中,不合格率达到了1311批。不合格产品主要包括饼干类、饮料类、粮食谷物类,不合格的原因主要由添加剂超标、超范围使用,微生物污染等造成的。所以,消费者对于国外产品的质量也不要盲目相信。乳制品质量安全是中国消费者一直关注的热门话题,特别是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后,国家相关部委针对乳制品的生产制定了严格的政策标准,使得乳制品产品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从乳制品的抽检上就能看出,欧盟不合格比例占2.1%,而我国只有0.8%,合格率明显高于欧盟。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食品安全 心理 科学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食安观察网 © 2012-2025 健食视界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2440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702002614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城通街26号院(邮编100043)

值班电话:1850012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