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士强:食源性疾病在世界和中国的现状分析
食品安全大家都关注,但是大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于化学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院蒋士强研究员表示化学性污染都有限量标准和积累剂量的概念。比如,苏丹红是化学性污染,但没有达到一定的量、一定的时间,不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再比如,大家都害怕致癌物,烤鸭的皮中确实存在致癌物多环芳烃类,但是它只存于烤鸭皮里,含量很低,人们也不会天天吃烤鸭,因此健康风险很低。
这样的表达大家可能还会觉得难以信服,那就请看蒋士强研究员为我们提供的关于目前食源性疾病在世界和中国的现状。这些数据将提示您该注意致病菌这一常常被人忽视的食品安全问题了。
国标上食源性疾病髙危统计数据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数十亿人,发达国家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次感染食源性疾病。WHO总部发布的全球首份食源性疾病全面估算报告中,称每年10个人当中几乎就有1人因吃被污染的食物而生病,并导致42万人死亡;其中五岁以下儿童处于特高风险,每年有超过12万名儿童死于食源性疾病。
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主席Martin博士指出,尽管食源性疾病的全球发病率难以估计,但据报告,仅2005年就有180万人死于腹泻病。这些病例的大部分可归应于食品和饮用水污染。在工业化国家,每年罹患食源性疾病的人口百分比高达30%。美国疾控中心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每年约有4800万人患有食源性疾病,其中12.8万人入院治疗,3000人死亡。
2011年,德国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食物,惊震世界。
我国致病微生物污染造成食品中毒事件实例和统计数据
在我国,威胁食品安全的最大问题同样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常见的有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大肠杆菌食物中毒等。如20世纪80年代上海发生过由于生吃毛蚶(肝类病毒污染),造成甲型肝炎流行的事件,有30万人染病;又如1999年,宁夏肉品引起的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危及超过1000人的身体健康;2001年江苏和安徽发生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食物中毒事件,导致2万人中毒,177人死亡。
中国2012年上半年的一项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显示,平均每年有2亿多人次罹患食源性疾病,平均6.5人中就有1人罹患食源性疾病。2010年,卫生部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收到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220起,中毒7383人,死亡184人;2011年,食物中毒事件报告189起,中毒8324人,死亡137人。专家表示,这些数字只是实际情况的一小部分,因为报告的是涉及数十人的大事件,更多的个体和人数较少的中毒事件并没有统计在内。
这样的表达大家可能还会觉得难以信服,那就请看蒋士强研究员为我们提供的关于目前食源性疾病在世界和中国的现状。这些数据将提示您该注意致病菌这一常常被人忽视的食品安全问题了。
国标上食源性疾病髙危统计数据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数十亿人,发达国家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次感染食源性疾病。WHO总部发布的全球首份食源性疾病全面估算报告中,称每年10个人当中几乎就有1人因吃被污染的食物而生病,并导致42万人死亡;其中五岁以下儿童处于特高风险,每年有超过12万名儿童死于食源性疾病。
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主席Martin博士指出,尽管食源性疾病的全球发病率难以估计,但据报告,仅2005年就有180万人死于腹泻病。这些病例的大部分可归应于食品和饮用水污染。在工业化国家,每年罹患食源性疾病的人口百分比高达30%。美国疾控中心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每年约有4800万人患有食源性疾病,其中12.8万人入院治疗,3000人死亡。
2011年,德国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食物,惊震世界。
我国致病微生物污染造成食品中毒事件实例和统计数据
在我国,威胁食品安全的最大问题同样是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常见的有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大肠杆菌食物中毒等。如20世纪80年代上海发生过由于生吃毛蚶(肝类病毒污染),造成甲型肝炎流行的事件,有30万人染病;又如1999年,宁夏肉品引起的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危及超过1000人的身体健康;2001年江苏和安徽发生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食物中毒事件,导致2万人中毒,177人死亡。
中国2012年上半年的一项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显示,平均每年有2亿多人次罹患食源性疾病,平均6.5人中就有1人罹患食源性疾病。2010年,卫生部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收到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220起,中毒7383人,死亡184人;2011年,食物中毒事件报告189起,中毒8324人,死亡137人。专家表示,这些数字只是实际情况的一小部分,因为报告的是涉及数十人的大事件,更多的个体和人数较少的中毒事件并没有统计在内。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6-05-18)规划战略布局 科德宝助力中国产业升级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