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应常态化
11月下旬,老河口市食药监局光化监管所开展食品快检工作,将辖区消费者集中的该市中山大市场、武商量贩、好邻居超市等作为重点抽检场所。选择小白菜、大白菜、腐竹、卤肉、木耳、水产品、鱼丸子等样品为快检品种,对样品中的农药残留、二氧化硫、甲醛、亚硝酸盐等进行快速检测。开展食品快检工作达到4次,抽取的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合格率为100%。
伴随着元旦和春节临近,光化监管所一如既往夯实食品快检工作,确保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食品快检,保障食品源头安全。
食品快速检测的运用,增强了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隐患的发现能力,提高了监管和执法效率,笔者建议:
严格制度规范。一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上级的要求,建立一整套符合实际、严密规范的检测程序和制度,实际抽检中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规范运作。二是完善快速检测设备的配置。针对现有设备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进行改进、改造,提高快速检测仪器、试剂的实用性、准确性、高效性和权威性。三是建立经费保障制度。积极争取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专项资金,尽快实现食品快速检测设备、试剂及易耗品的及时更新补充和检测经费的充分保障,逐步形成一整套食品快速检测工作制度规范。
提高专业水平。一是加强专门人才引进力度,充实监管队伍。食品快速检测虽然是简化的实验操作,但仍需遵循实验的操作守则,工作人员仍需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二是实行食品监管岗位的专职化。在引进专门人才的基础上,以县级局食品监管科为核心,以食品专业人员为基础,组成专职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力量,建立食品快速检测室,采取基层分局食品监管员现场抽,县(市)局检测室统一检的方法,真正形成“基层采样、集中检测”的快检机制,提高检测操作的专业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加强部门协调。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分段管理大框架下的各项具体制度。在抽检品种上,根据食品的安全隐患产生时间、特点等因素,合理划分不同部门应主要负责检测的食品种类,避免重复检测;在工作制度上,构建相互之间检测信息的告知和采信的各项程序规范,实现各部门间协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在技术保障上,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中心的信息网络,统一数据规范,实现各部门的检测数据实时传输、资源整合。以此实现责任归属明确、部门衔接顺畅、监管快捷高效的工作格局。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11-27)2014国际餐博会在京开幕 “创新发展”成餐饮新常态
- (2015-03-20)太原:快速检测进市场食品监管“新常态”
- (2015-09-29)探讨新常态下环境与安全检测领域未来发展趋势
- (2014-09-02)南宁检验检疫局加强部门联动保障世锦赛食品安全
- (2014-09-03)欧尚引入第三方检测 确保食品安全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