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湖北利川市食药监局与土家牧业合作共建模式
9月11日,湖北利川市数百名贫困儿童获得“利川市大世界孕婴儿童生活馆”的优质奶粉捐赠,当次捐赠物品价值32万余元;11月23至25日,利川市文斗乡马桑坡村58户农民养殖的800余头生猪通过品质验证。这是利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精准扶贫工作中“部门、企业联手扶贫”思路重要措施的付诸实施。
在举国开展精准扶贫之际,如何实现精准扶贫工作与自身业务开展两不误,是每个单位都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近日,本刊记者就湖北省利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利川市土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建“精准扶贫养殖基地”重要举措做了深入采访。这一举措有效实现将“做慈善、搞精准扶贫、源头治理餐桌污染”相融合,市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详细情况。
时代需要慈善式扶贫
我国现阶段贫困人口的构成,使单纯的开发式扶贫很难取得理想的反贫困效果,亟待建立一个有针对性的救助式扶贫体系——慈善式扶贫。一方面,在贫困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孤寡老年人和长期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这部分人已很难通过教育或培训使其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对于他们必须实施救助式扶贫。另一方面,对于居住在自然环境特别恶劣地区的贫困户,在继续实施开发式扶贫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没有其它收入来源的人群以及因自然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短期内家庭的收入和消费达不到最低生活标准的家庭的生活保障,客观需要建立一个有针对性的救助式扶贫体系。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一个热情仁爱、乐善好施的民族,在“慈善”上的敬老爱幼、扶贫帮困是中国人民约定俗成的一种道德规范,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此有过精辟的阐述。以拯救世道人心,济贫扶弱为基本内容的中国传统慈善思想推动着中国慈善救济事业的发展。但是,当代中国的慈善事业却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复兴与发展起来的,在政府的扶持下兴办,采用的是官办或半官办的管理模式。其虽然起步晚,发展也比较落后,但是这种官办慈善组织却因与政府关系紧密而获得了非常丰厚的资源,以至于真正发挥慈善作用的民间组织因为与政府的关系不够紧密而获得的资源和支持非常有限。
我国企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支柱,更是当代慈善事业的中坚力量。众多企业在不断增强自身市场竞争实力的同时增强社会责任感,将慈善观念深入到企业文化中,提高企业慈善素养,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心。将参与慈善活动作为创新产品和服务的潜在市场,将慈善行为与企业发展目标有机地联系起来提高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确保慈善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恩施十指连心自愿者协会张晓红会长看望空巢老人现场解决老人危房修缮资金
“精准扶贫”为慈善式扶贫提供平台
改革开放以来,500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脱贫试验,为中国的扶贫战役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提供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传统扶贫效率低下,受益者不是真正的贫困人群。按照传统的扶贫政策,国家扶贫资金直接划拨到县。但是,在现阶段贫困人口分布却比较分散,表现为“大分散、小集中”。一方面,以大行政区为单元的贫困区域缩小了,原来以县为单位的相对集中分布的贫困区逐步转化为乡、村级贫困区。即使在贫困村,非贫困人口也占相当部分。另一方面,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自然环境较差的地区,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目标瞄准机制很容易造成低效率。
其次,扶贫项目注重效益,贫困者难获项目恩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项目制定基本上注重效益。实践中,项目及项目资金基本上是“多搞锦上添花,难做雪中送炭”,国家大量扶贫资金及扶贫项目脱离了贫困者的实际需要。项目的落实,可能会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但在“大分散、小集中”状况下,经济增长和穷人的关联度很低,通过经济增长,让经济增长成果自动“滴落”到贫困阶层的社会经济条件已经缺失;再加上一些是常年被疾病困扰没有劳动能力的、受教育水平极低的,贫困者很难通过项目自我发展。并且,信贷资金中扶贫贴息贷款瞄准的应当是贫困农户,但在1994年以前贷款瞄准的却是贫困地区的生产企业,《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出台后虽然要求扶贫贴息贷款主要应该瞄准贫困户,但实践中这项要求执行很难到位。从银行角度,由于贫困农户还贷能力差,对贫困户银行是惜贷如金,他们只愿意把优惠贴息贷款贷给企业和富裕户;从贫困户方面看,繁琐的贷款申请和审批程序,相应的贷款担保和抵押条件,使他们望而却步,扶贫贴息贷款政策产生的经济利益相当多一部分流向了非贫困人口。
鉴于上述原因,国家出台并实施了“精准扶贫”。“精准扶贫”为慈善式扶贫提供了平台,为部门职能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与粗放扶贫相对,精准扶贫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这种对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以精准定位,因户施策以针对性扶助,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切实地“授之以鱼”并逐步“授之以渔”的“精准扶贫”为“慈善式扶贫”的诞生与完善提供了沃土,也对单位及其职工都带来了新的考验与课题。
“精准扶贫”的产业发展模式
那么,如何培植慈善式扶贫产业,最终实现“精准扶贫”目标呢?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项目的确立与诞生。由精准扶贫部门牵头,组织被帮扶村组搞好调查研究,确立拟共建的经济实体项目报送给有做慈善意向的企业或相应组织审查。经过审查评估,觉得有投资可行性后,组织调查组到项目所在地村组考察并会同精准扶贫牵头单位、被帮扶地村委会以及懂经营管理的村民一道确立实施方案。方案确定后,由被帮扶地组建经营管理团队,拟做慈善的机构直接出资或筹集出资,并与精准扶贫牵头单位一道指派专职监管人员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经营管理与盈利分成。经营实体实行投资与经营分离以及三七分成制度。经营实体实行投资与经营分离制度:投资者不参与实际经营,只负责监督管理;经营者不出资,只负责全力以赴地将实体经营好。经营中如果出现亏损,无论亏损多少,一律由经营者当年全额补足。经营活动产生的盈利实行三七分成制度:即七成归实际参与经营的团队支配,可以作为参与经营人员的工资、福利,也可以作为村级组织提留,具体怎么分配由经营团队自行决定。三成归项目主持者——出资人和项目牵头单位支配(其中二成在精准扶贫单位主持下当年全额分配给所在村组的特困人群作为生活补助,不做其他任何开支;另外一成作为公积金归入出资人的慈善专户备用)。
第三,经营实体的解散、升级、转让。解散即经营实体无论什么原因解散,都必须由出资人(或出资募集人)、精准扶贫单位、所在村组共同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如果存在债权债务,一律由实际经营的团队在规定的期限内负责足额清收和偿还,在正式宣布解散之日前5个工作日内将出资归还给出资人(或出资募集人)。升级即如果实体项目潜力巨大,值得更大规模投资,那么就由出资人直接充当或者寻找新的投资人增资扩股进行升级。在扩股升级后,原实体和原出资人共同持股49%(所得红利仍然按原比例进行分配),新投资人持股51%,升级后的实体原则上由新的投资人控股和自主经营,原经营团队可以被聘为工作人员,也可以不被聘用为工作人员。转让即当慈善或扶贫目的达到后,经营实体可以按照转让时的实际评估价格进行转让,所得收益按组建时的出资额归还出资人(或出资募集人)后,按三七比例进行分配,即七成归当地村组及经营团队,三成归出资人(或出资募集人)作为基金积累。
局长李天万在农户家调查调查的工作情景之一
政企共建的慈善扶贫实践
利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利川市土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建的“精准扶贫养殖基地”采取“抓两头(最穷的和最富的)带中间、最终实现整体脱贫”的模式,由马桑坡等被帮扶的村民委会联合组建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土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免息提供铺底资金,按照市场价每公斤上浮壹圆的扶持价格全部收购农民养殖的生猪。
养殖规模和扶持标准分为四个档次——每批次养殖50头以上的为“精准扶贫养殖基地”,每头垫资260元;每批次养殖20头以上的为“精准扶贫养殖大户”,每头垫资200元;每批次养殖10头以上的为“精准扶贫养殖户”,每头垫资150元;有养殖能力和养殖愿望却没有本钱的贫困户定位“精准扶持户”,每户垫资几百元。由专业合作社按照土家牧业的订单要求组织养殖和到土家牧业定点交售,每批生猪出栏时收回铺底资金并签订下批次《定购养殖协议》,对规模性养殖的农户,要求在年底根据当年的盈利情况安排一定比例的盈利分给贫困家庭作为基本生活补助或特困支助。 对于没有签订《定购养殖协议》的农户,专业合作社按照土家牧业当天公示的市场收购价格组织农户到土家牧业或其他交易场地交售,不享受任何补贴,也不履行对特困户的帮扶义务。
在养殖过程中,市食药监局农村工作办公室会同土家牧业的技术人员和按时到养殖户家中巡查、指导,按月报送养殖进度、养殖规划和收购计划,指导农户规范养殖,禁止使用国家禁止的养殖方法和禁止使用的饲料、添加剂。这种模式,对农民来说,保证了市场、保证了资金;对企业来说,保证了平稳的、有计划的、质量可靠的货源;对食药监管部门来讲,从源头上控制了餐桌污染。
为了保证合同的有效履行,利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被帮扶的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共同为第三方责任人。食药监局为项目牵头单位,负责养殖示范基地的设立和推荐,负责相应关系的协调处理及各方争议的调解及裁定,督促相应村支两委抓好项目的实施与甲乙双方权益的保护,有权决定基地的设立与取缔。当甲乙双方中的任何一方权益受到侵害后,有权协助受害方行使诉权。被帮扶的村民委员会为项目实施单位,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关系的协调与监督管理,负责保护甲乙双方的合法权益。当乙方违约后向甲方承担法定的担保责任,当甲方违约时有权代表乙方向甲方行使诉权。
利川土家牧业有限公司技术员(左二)向养殖户现场讲授技术
项目建设的风险分析及价值评判
一般看来,慈善扶贫项目的风险系数为零。从性质上看,历来的慈善都是以捐赠的形式出现,捐赠本身就没有考虑经济上的回报与收益。因此,无论慈善扶贫项目是盈利还是亏损,对投资者本身的实际生产经营不会带来任何风险或损害;从规模上看,慈善式精准扶贫项目的投资规模是在投资者计划的做慈善投资尺度内,无论怎么亏损,其亏损额度都在投资者的完全掌控之中,对投资者没有任何风险;从项目本身来看,被投资的慈善扶贫项目是针对被帮扶地的实际情况选择的、能够赚钱的项目,无论是经营方向还是投资规模,都是要经过认真地遴选和核查后敲定。从经营方向及技巧上,有投资者掌舵;在相应监督上,有扶贫牵头单位把关或协调;在实际经营中有村委会、扶贫单位、投资者共同选定的经营团队充当具体执行人,通常情况下亏本的可能性非常小。
对于慈善式精准扶贫投资的价值,除具有做传统的慈善活动所拥有的价值外,对于做慈善的企业是实现产业转移或储备产业建设的有效“投石问路”途径,如果其投资的慈善扶贫项目潜力巨大,值得加大投入,可以通过该部分所述的办法予以产业升级,从而零风险地实现产业转移或者储备产业建设。对于慈善机构来讲,是慈善事业潜力巨大的发展新模式:首先,该模式下贫困者真实地得到了受益,避免了传统慈善模式下出现“诈捐门”或众多“慈善腐败”现象的发生,有利于慈善组织的形象提升和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其次,慈善扶贫项目是被帮扶者增加收入的活水源头,可以起到一劳永逸的作用。让有限的投入带来了更大的收益,能够让被帮扶者获得最大限度的帮助,避免了传统模式下当次投入后没有后劲,以至于对被帮扶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局面出现。通过慈善组织牵头,让更多的企业通过慈善产业投资获得产业转移或储备财源建设的巨大收益,能够有效整合慈善资源、壮大慈善资源,有效地促进慈善事业规模性健康发展。
对国家、对社会,是一种有效的资源整合及较好的精准扶贫模式。各精准扶贫单位,只需要要认真搞好联系村的调查摸底,努力发现联系村有什么资源、适合发展什么产业、贫困户困难的真正原因,然后通过部门业务涉及的领域,努力搞好相应企业或社团(慈善机构或组织)与贫困村的信息传递与牵线搭桥,然后协助相应企业(社团)做好相应产业。既保障了精准扶贫任务的顺利完成,又实现了自身职能工作的完善与拓展,有效地促进着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利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利川市土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建的“精准扶贫养殖基地”不但为企业(土家牧业)稳定了市场、稳定了货源、稳定了原材料(生猪)质量,促进了企业增效、增收;而且成倍增长了农民生产经营能力,避免了盲目性,有助于提高被帮扶地区整体经济水平;对于食药监管部门,也是一种加强肉食品市场监管的有效方式之一,有利于源头治理餐桌污染,确保了大众舌尖安全。
充分搞好被帮扶地调查摸底,巧借企业做慈善的大好机会,合理整合社会资源,共建“慈善式精准扶贫”项目,是一项风险低,见效明显,潜力巨大的新型投资模式和扶贫方式,值得企业和慈善组织投资,值得国家提倡和推行,更值得地方党委、政府以及各级精准扶贫单位付诸实施。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