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木耳产业发展研究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又名丁杨、木蛾、树蕈,是著名的山珍,可食、可药、可补。其肉质细腻、柔嫩,是一种味道鲜美的胶质食用菌,被誉为“素中之荤”、“素中之王”和“菌中瑰宝”,世界上被称之为“中餐中的黑色瑰宝”。
黑木耳不仅味道鲜美,鲜香可口,其营养价值也十分丰富,黑木耳中除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粗纤维、胡萝卜素、核黄素外,还富含钙、磷、铁及多种氨基酸等,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木耳能帮助消化系统将无法消化的异物溶解,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血栓、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其含有的多糖体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1 国内外黑木耳产业状况
目前,东北黑木耳占据着国内市场上的大半江山,仅黑龙江省东宁县黑木耳的产量就占全国产量的20%,全省的40%[1]。而诸如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地区、牡丹江地区及吉林省延边地区和吉林市黄松甸镇也都以出产黑木耳而闻名。本文旨在通过对东北黑木耳发展现状的梳理,为东北黑木耳进一步发展及黑木耳产业升级提出建议。目前国内市场上销售的黑木耳多以散装干品为主,部分为压缩块状产品。近段时间,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造型黑木耳,该产品上市前会对黑木耳进行简单的物理造型,使黑木耳产品呈现均一的形状、大小。与散装干品黑木耳相比,造型黑木耳更易存储和运输,造型后的黑木耳也更加美观。
国外栽植黑木耳的国家很少,只零星分布在东南亚的一些地区。但国外黑木耳的消费发展速度很快,几乎全世界的餐桌上都能看到黑木耳的身影。这些国家黑木耳的消费主要依赖于进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黑木耳出口国,国外70%黑木耳的消费量都源自中国出口[1]。
虽然国外黑木耳产量较低,但对黑木耳产品的研发投入了很大精力。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积极发展黑木耳精深加工,注重新产品开发,每年用于深加工的黑木耳占总量的10%。目前已经从黑木耳中研发或提炼出黑木耳素、黑木耳多糖等产品,其营养价值丰富、科技含量高,等量黑木耳价格是普通黑木耳的10~20倍[1]。
2 发展黑木耳产业的优势
我国黑木耳分布较广,北至黑龙江、吉林,南到贵州、广西,西起甘肃、陕西,东到福建、台湾,均有分布。其中东北黑木耳以产量大、质量高被消费者广泛熟知。据有关数据统计,黑龙江省2012年黑木耳产量为3亿公斤,其产量一直位于世界首位;吉林省2011年总产量也有8千万公斤。
同时,东北地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春秋温度低,昼夜温差大,不易感染杂菌,且雨量充沛、空气清新,适宜黑木耳生长和蛋白质的积累。而且,东北地区森林资源比较丰富,其中黑龙江省林地面积2007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5亿立方米;吉林省林地面积982.78万公顷[2],活立木总蓄积8.23亿立方米,林地面积和活立木总蓄积两项指标均排在国内前列。此外,黑龙江和吉林两省都是产粮大省,2014年粮食产量分别达到676亿公斤和303亿公斤,位居全国第一和第四。按照1∶1.64的粮草比率计算[3],将生产秸秆约1689亿公斤,如果利用秸秆作为黑木耳菌种培养基生产黑木耳,黑木耳种植农户可以增加近3亿元。
此外,辽宁省地处欧亚大陆东岸,气候非常适宜黑木耳生长,而辽宁省的地缘优势也为黑木耳的销售提供非常便利的条件。
3 黑木耳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3.1 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仍处于一家一户的作坊式生产模式,黑龙江和吉林两省黑木耳的生产也多数沿用这种模式。该生产模式具有低门槛、快产出、成本低、推广快等优点。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这种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生产过程中农户的行为不能做到很好的统一、生产设备简陋,导致产出的黑木耳质量参差不齐。此类生产模式不利于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建设,影响黑木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同时,也造成我国黑木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3.2 价格波动大,市场应变力差
近几年,受国际经济形式的影响,黑木耳价格波动幅度较大。而黑龙江、吉林两省黑木耳小规模种植、粗放式生产在整个行业中占比较大,加之经营过程中小农意识浓厚,导致生产经营在适应市场的过程中暴露出很多弊端,市场应变能力差,难以直接参与市场竞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黑木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3 资源利用率低
目前,黑木耳生产大部分仍处于一次性生产阶段,菌包多为一次性使用,黑木耳生产过程结束后,大部分菌包都会被直接烧掉,这些菌包是可以再生利用的资源,直接烧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是资源的一种浪费。另外,作物秸秆作为生产黑木耳的载体并未得到广泛推广,大量秸秆被遗弃或烧毁,造成资源严重浪费。
4 对黑木耳产业发展建议
4.1 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现代农业是质量农业、高效农业、持续农业,而质量农业、高效农业、持续农业都要求农业标准化。黑木耳生产应顺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提高对黑木耳标准化生产的认识,推进标准化体系建设,重点放在生态农业标准、高新技术标准、黑木耳质量等级标准、安全标准;将黑木耳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都纳入到标准管理轨道上。在黑木耳生产开发过程中,必须坚持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产业的积聚作用,形成黑木耳产业群,实现资源共享互补、有序开发利用,总体提升黑木耳产业水平。
4.2 加强品牌建设,树立品牌形象
积极树立黑木耳品牌意识,以品牌效应开发市场,增加产品收益。逐步建立具有东北特色的黑木耳优势品牌,同时要做好品牌的宣传工作,突出东北黑木耳产品的质量优势,提高黑木耳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同时需严把黑木耳产品质量关,加强黑木耳产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使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3 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
促进黑木耳产业完善
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越来越高。黑木耳产业在栽培、加工、新产品开发等环节对科技的需求也不断增强,因此黑木耳产业的发展也必须依靠科技。
首先,应加大人才引进,积极吸收引进黑木耳科研方面相关专家和科学人才,加大科研力度,开展黑木耳先进栽培技术相关研究,同时大力引进和吸收国外黑木耳栽培方面相关技术。
其次,鼓励黑木耳生产企业、基地和农户与科研单位、院校结合,利用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开展黑木耳精深加工技术研发和黑木耳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研究工作,深度开发黑木耳潜质,把黑木耳从单纯的餐桌食品转向功能性食品方向,开发黑木耳系列产品,拓宽产业链条,完善黑木耳产品深加工方式,适应国内黑木耳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提高黑木耳产品附加值,促进黑木耳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换代升级。
参考文献
[1] 马民.黑龙江省东宁县黑木耳产业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4.12.
[2] 徐济责,唐玉琴.东北地区黑木耳、灵芝产业的调查初报[J].辽宁农业科学,2009,(3):55-56.
[3] 潘力.吉林省黑木耳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12.24.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12-08)首届中国进口肉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 (2014-12-23)科技创新引领淮山产业发展
- (2015-09-22)2015肉类食品产业发展大会在青举行
- (2016-04-05)首届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产业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 (2016-09-28)双汇—2016肉类产业发展大会在京召开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