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件超七成由人源性因素导致
2005~2014年间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约75.05%是由生产经营者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过期原料或出售过期产品等人源性因素所导致。这是记者近日从《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5)》发布会上获悉的。
由江南大学江苏食品安全研究基地与中国食品安全舆情研究中心组成的报告课题组表示,食品安全溯源被认为是可以防范上述问题的方法之一。但是,可追溯食品市场能否形成并发挥治理食品安全风险的市场力量,主要取决于消费需求。以猪肉追溯为例,目前我国可追溯猪肉市场上品种单一,可追溯信息属性并不齐全,绝大多数可追溯猪肉不同程度地缺失养殖、屠宰、运输等环节的安全信息与相关认证。与此同时,我国尚未形成以信用档案为外部基础,以品牌声誉为内在动力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尚未完全形成,未能建立起有效约束与防范生产经营者潜在违法行为的市场机制,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在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中基础性作用仍然任重而道远。
报告认为,安全食品是生产出来的,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直接取决于供应链各个环节全体生产经营者的私人决策,市场具有配置安全食品的基础作用,并具有激励生产经营者在特定的环境下能够自愿提供安全食品的基本功能。但现实情景是,由于未能同时从市场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构建优质优价食用农产品与食品市场,以致产生了局部市场的低效率均衡。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6-18)大型餐企年底试点“食品安全追溯”
- (2014-06-18)大庆启用食品安全追溯系统 75家餐饮业信息录入完毕
- (2014-07-07)让食品安全追溯更有效
- (2014-07-07)上海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
- (2014-07-28)采用物联网 构建合格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