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应用探讨
食品安全风险对于农药残留标准制定的重要
食品安全问题与农药残留问题两者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农药残留标准制定的不妥当势必会增加食品安全的风险,相反食品安全风险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药残留标准的制定。对于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应当立足于对食品安全中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行风险判断及预测,并对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采取有针对性地应对措施,从而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一般情况下,我们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分成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分别为评估、管理以及交流。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根本目的就是保证食品安全性及其透明度、规范农药残留标准的制定。在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清每个组成部分的重要作用,同时科学制定农药残留的相关标准。当前,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列为最重要的食品管理手段,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管理模式。对于农药残留标准的制定,食品安全风险分析提供了一个较为详细的风险评估报告,政府职能可以根据风险评估报告制定相应的农药残留标准,从而提高食品的安全性。我国也有类似的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如《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这一法律规范的确定,强化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确定了农药残留标准制定一般原则和方法,使人们对食品安全分析以及农药残留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我国农药残留标准制定的发展方向
我国农药残留标准的制定主要依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标准的制定涉及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并配有针对性地基础标准以及制度规范,同时它对于食品的安全性提供了一个有利保障,在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中风险评估处于一个核心地位。近些年来,国家通过对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以及采用相关标准制定,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国家对农药残留标准的设定范围,降低了农药残留的限定标准,加大了对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力度,从而食品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保证。
我国农药残留标准的设立一方面依据国家的《食品安全法》,另一方面借鉴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等组织的农药残留标准的设定原则,从而使我国农药残留制定的一般标准同国际上其它国家接轨。农药残留标准的制定应当符合食品安全的各项标准和要求,同时农药残留的设定标准应当遵循国际设定标准,从而保证我国与其他农业生产国的设定标准相一致,这样做有利于规范我国农药残留标准的制定,促进我国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市场竞争力。
针对农药残留问题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
农药残留问题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目前,我国农药残留标准的设立与农业生产的速度不相适宜,过去的一些设定标准以及适用范围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对于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及农药残留标准设定等相关问题,我国还处于探索、发展的初级阶段,法规制度的缺乏和不完善,一定程度制约了农药残留标准的制定。因此,国家急需加强对农药残留标准制度的建立,做好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及其评估。制定完善农药残留标准 农药残留标准的设定对于食品安全性有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国家应当加快制定完善农药残留标准的设定,以《农药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为主要参考依据,强化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的农业产品,设定不用农药残留标准,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加强与国际组织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对于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及农药残留标准的制定,我国在国际社会交往中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从而推进我国的农药监管力度和水平。
相关热词搜索:食品安全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6-17)食品安全治理:挖根去皮方得实质效果
- (2014-06-17)搞好食品安全农产品生产是关键
- (2014-06-17)农村食品安全还得从根上治
- (2014-06-17)食品安全别把监管当救命稻草
- (2014-06-25)食品安全责任险已具备可行性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