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食品安全"扫一扫"地沟油能变宝 沪大学科研组亮相

2015-11-09 13:12:16 来源: 东方网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据《青年报》报道,正在进行的第17届中国工博会上,除了各种先进的工业装备和智能化制造外,一些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也让人眼前一亮。昨天,智能空气净化机的登场让不少观众心动。而华东理工大学牟伯中教授课题组另辟蹊径,将人人避之不及的地沟油变成“宝贝”,这项技术的参展引起了广泛关注。

  食品安全信息用手机扫码就能追溯  如今市民的生活中,食品安全越来越被重视,而怎样知道自己购买或即将购买的食品是否安全?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就可以做到!青年报记者在工博会上采访了解到,目前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已经建成,这是全国范围内第一个省市级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

  负责该平台的上海仪电智能电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本市相关部门已明确要求,进入上海的十大类商品的信息都必须要上传平台,“这十大类商品为油、米、水产品、禽制品、畜制品、蔬菜、水果、豆制品、乳制品和其他,只要是流入上海的,都必须将信息录入平台。”这些信息包括了生产环节、仓储物流环节和销售环节,“也就是从田间到流通再到餐桌,全链条的信息都能查到。”

  记者现场体验发现,录入平台的商品,消费者只要通过手机扫描商品上的二维码、序列号或条码,就能查到该商品从生产到仓储再到销售的所有信息。比如,一瓶矿泉水、一斤猪肉,只要扫一下条码,就能清楚查到保质期、销售点等信息。而如果是存在安全问题的商品,通过平台查询,还能查出是何安全问题,比如一个品牌的甲鱼,查询时显示是“召回”状态,再看召回信息,就能看到召回的原因是“甲醛超标”。  工作人员表示,这一平台的建设,一方面是规范企业的行为,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也是鼓励市民发现问题积极投诉,“从另一方面倒逼企业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地沟油变“宝贝”环保还能挣钱  提起地沟油,人们往往深恶痛绝。华东理工大学牟伯中教授课题组却另辟蹊径,将人人避之不及的地沟油变成了“宝贝”——用它作为原料,生产出了“MBMT11生物基两性表面活性剂”。在他看来,用于工业生产是彻底杜绝地沟油危害的有效方法。  “地沟油不是废物,而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它是生产高附加值生物基功能材料的基本原料。”牟教授肯定地表示。

  2008年,牟教授课题组就开始关注生物基表面活性剂的生产。“我们坚持的理念有三:一是原料可再生,二是生产过程环境友好,不污染、无排放、低能耗,三要符合循环经济要求,性能好、应用广。”

  现在市场上的表面活性剂,其原料大多来自石油。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课题组一开始用的原料是蓖麻油、棉籽油等非食用植物油。看到媒体关于地沟油重返餐桌的报道后,他们想:“为什么不能试试地沟油呢?”

  于是,课题组的学生在食堂吃完饭后,将餐盘里的残渣带回实验室,过滤、分离后就成了做实验的原材料。经过一系列实验研究,最终研制出了针对混合油脂的方案,“不管哪家餐厅的废油,我们都能用。”牟教授介绍说,在75摄氏度以下的温度和常压下就能进行生产,而且能耗低,不产生废弃物,产品的生物降解程度也很高,真正实现了循环经济和环境友好。  “MBMT11生物基两性表面活性剂”应用范围很广,可以作为无碱体系驱油剂用于石油开采,也可以在油污管道清洗、清防蜡等中作为洗涤剂,还能在相关行业中作为乳化剂。它能应对复杂的地质条件,适用的温度、酸碱度和矿化度范围都比较大。对于这项科研成果,Na-ture旗下的Scientific Reports(科学报告)在今年5月以“生物基表面活性剂让地沟油重生”为题作了报道。

  据牟教授介绍,他们正在与企业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准备上马的一期工程为年产万吨级的生物基表面活性剂生产线。按照目前表面活性剂1.5万元/吨的价格计算,年产万吨,产值就能达到1.5亿元,经济效益也是相当可观的。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科研组 地沟 食品安全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食安中国 Copyright © www.cnfoodsafety.com 2012-2015 版权所有 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5079,1101055372京ICP备09075303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39号万地名苑2号楼504室(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 010-88825653 业务咨询:010-88825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