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食品安全系统的构建
为了加强屠宰行业管理,落实监管责任,完善肉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提升肉品消费安全水平,国家商务部、财政部对在全国开展“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作了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肉品质量可追溯体系。通过追溯系统的建立,实现猪肉流通信息可追溯,一旦出现猪肉质量安全问题可立即追查责任人和相关原因,便于政府和社会各方及时采取措施,以最快的时间将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保证猪肉流通信息标准化、集中化和网络化,促进肉类流通市场规范有序,达到对猪肉流通全过程监管,确保猪肉流通信息有源可溯。
设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目的
围绕猪肉流通中的肉品及肉品经营者,以猪肉及其产品的生产经营企业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整合企业现有信息资源,通过对基础数据的采集、整合、处理、存储,建立“肉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
形成本市猪肉流通从生猪屠宰、肉品批发到零售终端全过程、全方位的肉品安全监管信息网络。实现在本市建立信息追溯系统的零售终端(卖场、超市和集贸市场)内购买的猪肉能追溯到源头,并为国家和市政府职能部门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猪肉是“菜篮子”中的重要商品,也是城乡居民的主要食肉来源。生猪屠宰管理是国家实行严格市场准入的行业之一,承担着服务农村、满足消费、保障肉品质量安全的产业功能和社会责任。对此,各级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这项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生猪屠宰管理和肉品质量安全工作已经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猪肉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流通环节信息断裂,造成肉品安全监管、信息追溯困难,以致目前在全国不少地方仍然存在病死猪,病害肉混入屠宰加工、市场流通和消费环节,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建设肉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可追溯信息系统的构建
肉类食品可追溯系统指畜体从饲养场到屠宰场、加工场、包装场再到销售地的整个过程或供应链体系中跟踪某产品或产品特性的记录体系。一个有效的可追溯集成系统应该包括:数据收集系统, 分析、存储和转换记录信息的系统, 还要有能够向前追踪和向后回溯, 即追溯产品历史的控制系统。可追溯集成系统的建立依赖于合适的计算机与信息系统, 以便将追溯链的数据链接到公司的中央数据库中。它是一个集数据与传输、数据处理、空间管理及远程通讯等功能于一体的计算机综合管理网络系统。
肉类食品可追溯系统的功能归纳
信息存储。按照信息分类的原则,存储从动物养殖到肉类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动物标识代码、生产基本信息、安全检测信息及质量抽检信息等。数据维护。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是信息管理的首要任务。信息查询。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该追求的另一个目标是灵活、及时的动态双向跟踪查询。为了有效管理并合理的组织生产, 应在从养殖场、屠宰场、加工分割场到超市的整个供应链上, 对动物个体、肉类及其制品的处理加工过程等的信息进行追溯, 使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了解其生产全过程的历史记录。为实现可追溯, 在养殖阶段首先需要的是畜体个体标识, 因此, 需要建立一个“畜体个体标识系统”。
追溯单元的活动特性分析是对肉类食品安全追溯业务流程优化的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肉类食品有效追溯的前提是解决生产过程的信息断层与信息的不确定性,传统的基于统计推断的质量安全追溯模型,在肉类食品供应链多风险源并存的情况下,计算过于复杂,本文提出的基于追溯单元的追溯系统优化模型可以有效解决肉类食品供应链质量危害风险传递问题。通过牛肉供应链系统优化的实验表明,肉类食品供应链系统可以以追溯单元为基础进行优化,进而确定了肉类食品供应链系统的危害传递关系。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6-21)我国肉类产业“十二五”前三年发展状况的初步评价
- (2015-03-13)中国肉协启动肉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示范项目
- (2015-07-14)福喜事件再调查:肉类加工厂一直关停 市场份额被瓜分
- (2015-09-11)中国肉类食品行业市场现状研究分析报告
- (2017-08-04)CIMIW2017——收获中国肉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硕果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