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乳制品企业渡过“平台”期的五条建议
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乳业已经成为技术设备先进,产品品种比较齐全,生产与消费基本相适应的现代化食品制造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政府严格监管监控的结果,更是乳液全体成员努力奋斗所取得的成果。
目前,我国乳业已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已是世界第三大奶类生产国。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宋昆冈介绍,在技术设备和管理规范上,近20年是中国乳制品工业新建、扩建、技术改造项目最多的时期。特别是在2010年、2014年两次换发生产许可证之时,企业技术装备、自动化水平、检测能力、职工队伍、管理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行业规模上,1995年,全国乳制品工业总产值为78.35亿元,占食品总产值(995.07亿元)的7.87%,为食品制造业的第6位。到2014年,乳制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297.73亿元,占食品制造业(20261.67亿元)的16.28%,为食品制造业的第3位。1995年,全国十大乳业乳制品产量5.6吨,占行业总产量的13.3%。到2014年,全国十大企业乳制品产量为1044万吨,占全行业总产量的39.4%;乳制品工业总产值1467亿元,占行业总产值的44.5%。上世纪90年代初,很少有日加工鲜奶200吨的乳粉工厂,如今最大的乳粉工厂日加工鲜奶量达到1200吨;在上世纪90年代初,日加工鲜奶100吨的液体乳加工厂尚为数不多,如今最大的液态加工厂日加工鲜奶2400吨。1995年,乳制品最大的企业乳制品工业产值仅1.28亿,2014年伊利集团乳制品产量达到431万吨,销售收入544亿元,世界排名第10位(2013年数据排名);蒙牛集团乳制品产量达到376万吨,销售收入500亿,世界排名第11位(2013年数据排名),同时,乳制品人均占有量增长近6倍,能够基本满足市场的需求。
但是,饮食习惯改变尚不能适应乳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在广大农村,乳制品消费增长缓慢,农村人均消费仅是城镇居民的1/4,致使乳制品市场出现了结构性过剩的状态。特别是近年来,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持续走低,进口量大增,国内生产增幅缓慢。据统计,2005~2009年,奶类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为10.6%,乳制品产量平均年增长为15.8%;2010~2014年,奶类产量平均年增长0.96%;乳制品平均年增长为7.5%。奶源紧缺与卖牛倒奶现象交递发生。2013~2014年,奶类产量停滞不前,乳制品产量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卖牛倒奶在主产区的多个地方发生,中国乳业已进入“平台”发生时期。
进入“平台”期后的中国乳业,生产和消费的增长呈现出平缓趋势,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将会更加明显,随着国际市场行情的涨跌而起伏,预计增长幅度将会在5%左右徘徊。奶牛饲养业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原料奶的收购价格仍将保持低迷状态,并将随着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走势的波动而呈现“响应式”的变化。市场低迷状态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观,进口产品对市场的冲击将会加剧,受冲击的产品不仅限于奶粉产品,对液体乳的冲击也将显现。
“平台”期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也是行业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只不过来的早了一点,而我们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中国乳业要适应“平台”期的现实,必须尽快采取应对措施,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发展模式等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乳品企业未来的发展,宋昆冈理事长提出了5点建议。
第一、要提升奶牛养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国产乳制品的市场竞争力。我国奶牛饲养规模小,养殖技术推广难度大,奶牛产量低,再加上饲料成本、人工费用、运输费用以及养殖场的管理费用等上升因素,导致了奶牛养殖成本高、奶价高。目前,国内生鲜乳的价格高于乳业发达国家50%以上,造成国内乳制品市场竞争力弱,进口产品大幅增长。增强国产乳制品市场竞争力,首先要从奶价做起。采用和推广先进养殖技术,提高奶牛养殖水平,提高奶牛单产,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奶价。这是增强我国乳制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如今企业要大力帮助和配合奶牛逐步做好这项工作。
第二、要发展产业的动向联合,增强行业抗御风险的能力。奶牛饲养也是乳制品加工的基础,是产业链上利益共同期,两个部分的共同繁荣,才会带动产业的发展。“平台”时期,由于消费市场的波动,乳制品产业经济效益差,最易遭受风险的就是奶牛养殖业,要保证乳业的基础,就要积极发展产业链的纵向联合,加工企业与奶牛养殖场,要结成紧密的经济联合体。同时,乳制品企业还要拓展销售渠道,大力发展网络销售,送产品到家服务,降低销售费用,以整个产业链的优势支撑行业的发展,共同抗御风险。
第三、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适应市场消费特点。我国已进入世界高奶价行列,奶源缺、奶价高将是困扰乳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短期之内,难以得到彻底解决。国内生产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某些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是“平台”时期行业发展的必然建议。建议基地型企业要降低普通乳粉的生产比例,生产高附加值乳粉,如配方粉、调制乳粉、功能乳粉、固体含乳饮料、深加工产品等,有条件的企业应增加液体乳生产。城市型企业要大力发展杀菌乳、发酵乳、乳饮料、功能乳等。
第四、要调整发展模式,重点向消费区转移。我国乳制品企业大致分为城市型和基地型,基地型一般在远离消费者的农区、牧区,半农半牧区,这些地方土地辽阔,饲草饲料资源丰富,适合大量饲养奶牛,牛奶成本低,但远离消费区,故产品以乳粉为主。上世纪90年代末,少数企业开始了灭菌乳的生产,取得了很好的业绩。城市型企业临近消费区,适合牛奶快速消费的特点。但受土地、饲草饲料、环境保护等条件的制约,不能大量饲养奶牛,故产品以杀菌乳、发酵乳、乳饮料、冰激淋为主。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城市型、基地型乳业都得到了充分发展,成为行业的主力军,为中国乳业的发展做出贡献。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消费特点的变化、交通运输条件的便捷,区域资源优势的提升变迁,乳业发展的区域布局也应做出相应调整。城市型企业应向外源发展,向资源优势区域拓展,建立外埠生产基地。基地型企业应有计划的向消费区靠拢。
第五、要使中国乳业“融入”世界。世界经济一体化,首先带来的是商品市场的一体化。目前,关税措施,已经失去了保护国产乳制品的功能,特别是随着我国同有关国家自由贸易协定的付诸实施,乳制品将首当其冲,几年来的事实已证明了这个趋势,世界乳业“融入”了中国,中国乳业也要“融入”到世界乳业的产业链中,才能够持续发展。中国国企到资源优势国家建设基地,发展生产,是弥补国内市场需求和生产需要的重要途径。目前,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开始走出去尝试,到资源优势国家建设生产基地,得到了较好效果。走出去的企业应重点发展的产品为乳粉类产品,包括婴幼儿乳粉;乳清类产品;干酪类产品。走出去的意义和效果将会逐渐显现,有条件的企业积极进行探索尝试。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7-21)网传乳制品风干似“乳胶” 你还敢喝吗?
- (2015-06-05)新数据为乳制品应用中清洁标签的创新需求提供支持
- (2015-08-13)帝斯曼乳糖酶— 释放乳制品的天然甜味
- (2014-08-22)委员:建议进一步严格管理食品添加剂
- (2014-06-26)帝斯曼宣布将建立发酵型甜味剂平台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