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质监测
彭文秋 李庆文 陈建千 佛山市三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了解三水区农村生活饮用水集中供水水质卫生状况,本文对三水区2010~2012年本辖区农村生活饮用水的出厂水和末梢水水质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政府部门今后农村饮用水管理、改水改厕和政府进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在三水区所有采用集中供水的农村中,依据饮用人口的比例,采用随机的方式选取能代表本辖区农村饮用水状况的村水塔作为农村饮用水集中供水水质的监测点,于每年枯水期3~5月分以及丰水期7~9月份各采样1次进行抽样检测。2010~2012年共抽取270份水样进行检测,即枯水期140份,丰水期130份。
2.水样的采集与检测。采样人员经严格培训,规范采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1] 要求进行, 水质采集与检测每年进行两次, 时间分别为每年的枯水期(3~5月)与丰水期(7~9月)。水质的采集由现场采样人员进行采集后, 送交实验室由实验室专业检验人员进行检测。
3.评价与分析。按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卫生标准》要求进行评价,出现有1项指标超标,这份水样即判为不合格;统计分析将数据输入Excel 2007 进行汇总,率间比采用2检验。
结果
1.各年度水质平均合格率。2010~2012年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总体情况一般,共抽水样270份,合格140份,合格率为51.85%。2010年水质合格率为51.00%,2011年水质合格率为58.93%,2012年水质合格率为44.12%,各年度间水质检测结果平均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P<0.05)(见表1)。
表1 各年份水质检测结果平均合格率
2.三年饮用水水质各类型指标平均合格率。2010~2012年水质检测结果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微生物(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超标或检出,其次为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主要为PH、铁、浑浊度、锰、氨氮超标,毒理指标合格较高,仅有硝酸盐一项不合格。
表2 饮用水质各类型指标平均合格率
表3 各类型指标各年度平均合格率
3.各类型指标平均合格率年度的比较。2010~2012年间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平均合格率相比,差有统计学意义(χ2=14.31,P<0.05),各年度毒理指标平均无合格率相比,差异没统计学意义(χ2=0.00013,P>0.05),各年度间的微生物指标平均合格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P<0.05)。
讨论
部分理化指标超过国家标准,主要是氨氮、铁、锰、浑浊度和PH值。氨氮超标原因可能是水质被有机物污染;铁超标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是末对输水管道进行定期维护,从而导致管道腐蚀物浸入供水管网而使铁超标,铁超标可能导致浑浊度超标;PH值偏低,主要原因可能由于农村饮用水主要是浅层地下水及山溪水,受农村土壤偏酸性的影响。
综上所述,为保障农村饮用水水质安全,提出如下建议:(1)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快“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的进程,以及加大农村集中供水设施投入;(2)完善工程净化和消毒工艺设施,解决微生物超标问题,预防水源性传源病的发生;(3)卫生监督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生活用水的监督力度,设立水源卫生防护带,从源头上杜绝隐患,加大供水水源周围的环境的监管力度,确保农村居民的饮水卫生安全。
[作者简介]彭文秋(1978.08.21),男,大学本科,预防医学,主管医师,主要从事饮用水监测和职业卫生监测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4-22)桶装饮用水主要质量问题及改进措施
- (2015-10-29)桶装饮用水的处理方法
- (2015-03-25)我国农村食品业金融支持的现状与发展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