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重建食安信心
食品安全问题是海峡两岸近几年持续讨论的话题之一。6月底在台北举办的为期4天的国际食品展,强调建立从产地到餐桌的“履历”制度,便于约束生产者和清查污染食品来源。
手机扫码查食品信息
今后,两岸将携手共同打造食安,让民众参与食品追溯追踪,用食品安全做消费者最坚强的后盾。消费者购买食品时,通过手机扫描包装袋上的条形码,将能看到原材料采购、质量检测等食品安全信息。
台湾公共服务平台上的“食品云”,通过大数据“云”端架构,将逐步覆盖台湾农场、果菜合作社、畜牧场、屠宰场等食品原料供应端;岛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商超、餐饮、学校等消费端,以食品生产、销售的全流程监控,实现食品安全信息的可追溯可追踪。
“去年相关行业协会已经完成对1800家食品生产企业的辅导,引导他们将原材料采购信息和生产加工及检测信息及时上传食品云。今明两年,‘食品云’将完成对岛内所有6000家食品生产企业的覆盖。”台湾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董事长吴天赐表示。
食品可追溯追踪系统
旺旺雪饼、旺旺牛奶等,在大陆近乎家喻户晓。这个两岸知名的食品企业建立了完整的可追溯追踪系统,其不仅可以正向追溯,还可以逆向追溯。该生产总处总处长曹永梅介绍,可追溯体系能使企业更好地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当收到市场反馈,针对产品出现的问题,透过SAP能够快速地调取投诉批次资讯,确认产品发货流向、成品检测、制程、原材料、包装等各种资讯,找出问题、排除问题,让消费者重建食安信心。
我国大陆新版《食品安全法》10月1日将实施,也提出了建立食品全程追溯制度,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这是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体系,一旦出现食品安全的突发问题,企业可以立即通过该体系,把范围缩小,把问题追溯到细微环节,做到安全可控,并减少经济损失,最终达到食品安全监管无盲区、不断点、全覆盖。
未来,逐步推动的食品追溯追踪系统,一旦发生食安事件,监管部门可有效掌握产品流向,以维护民众饮食安全。
食安是竞争的根基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说,大陆经济增速步入新常态加上民众对食品的信任危机,让食品行业迎来30年来最艰难的时期,2014年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创造了10.89万亿元的产值,增速为8%,中国食品工业增速首次下跌到个位数,正面临着近30年来最艰难而相对漫长的转型。其中,最重要的转型,就是食品行业逐渐从以“价格战”为主的终端竞争,转向以诚信与创新为主的品牌竞争、以产业链安全为主的价值竞争。食品安全已成为产业竞争力的根基。
从2008年开始,中国食品制造的竞争力因食品安全问题受到挫伤,损失惨重。“食品安全对大陆食品工业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全球抢购奶粉的‘内需变异’,还在于大陆食品在全球市场的‘失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刘秀梅说,因信任危机,大陆食品出口通路受阻,一些大陆优质的辣椒产品、水产品,有些非要贴上印度、越南标签方可转口成交,大陆食品工业的竞争力下跌,食安问题教训惨痛。
孟素荷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与挑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食品安全风险前移,原料污染成第一大风险,涉农企业成高危群体,但短期内难以有效化解。二是食品造假已成为食品工业的毒瘤。近两年,以恶意添加为主,致人死亡的恶性安全事故已大幅降低;以劣代良,以假乱真的食品造假的诸多安全事件不断出现。三是随着中国食品原料进口增幅快速上升,供应链原料来源复杂化,管理难度加大。四是风险交流与公众科普的力度依然薄弱,“重拾信任”需要强有力的公众科普及良好的媒体环境。
“品质好、信用好、服务好、价钱公道”,统一企业在这样的经营理念下,品牌价值直线上升,2014年收入实现55.8亿美元的业绩。该企业员工每天打开电脑,映入眼帘的第一句话就是“没有食安,没有统一”,记者在该企业卫生间,也发现了这句警示语。今年,企业投资3300万美元,建设台湾最具规模的食品安全检测中心。“产品安全,人人有责”深入每个员工的骨髓,公司推出“内部吹哨人”制度,鼓励员工举报各类不规范操作行为,最高可获举报奖500万新台币。2014年该企业在大陆主要事业体营收53.7亿美元。该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罗智先说:“我们秉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精神与态度,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的把关。”
目前,大陆食品企业69%为中小企业,要实现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全覆盖,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可想而知!我们期许政府、生产业者和消费者三方合力,共同打造一个安全透明的食品产业链,重塑中国大陆食品在全球的形象。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11-24)台“驻新加坡代表”:有信心恢复台美食声誉
- (2015-09-14)互联网+重建食品安全信心 喷码打造食品可追踪系统
- (2014-09-04)韩家寰:互联网为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提供了巨大支撑
- (2015-06-01)“互联网+”为食品安全监管加把劲
- (2015-11-09)“互联网+”安全食品溯源启动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