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肉再次“引爆”食品安全舆论 它如何走上我们的餐桌?
什么是僵尸肉
“僵尸肉”指冰冻多年销往市场的冻肉,“僵尸肉”多为走私品,有的甚至是其它国家放了几十年的战备储存肉,还有的甚至来自疯牛病等疫区,质量安全不能保证,入境后,多流入国内二三线城市的小餐馆、黑作坊,甚至某些正规超市。这些僵尸肉外观上没有什么大的异样,黑心商贩用化学药剂或加工调味品处理后,就变成“卖相”极佳的“美味佳肴”。
僵尸肉危害
普通的冷冻肉存放时间稍长并无特大危害,只是营养几乎全无。但是一些走私进来的冷冻僵尸肉就不一样了,它们来历不明,或携带病菌、或过期腐败,一点质量保证都没有,再被加工者用酱油腌制、辣椒调味后,消费者吃时安全感觉不出,自己可能把一些细菌吃进身体,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可能致命的僵尸肉在市场上“大行其道”,原因在哪?
既然僵尸肉危害如此大,那它为何还能通过层层“监管”,走到消费者面前?三个原因,一是超高利益使然,二是责任监管缺失,三是处罚力度小。
一、冷冻僵尸肉利润大 令走私者铤而走险
据了解,僵尸肉存在已久,之所以屡禁不绝,主要原因是境内外价差巨大。深圳市公安局工作人员称,巴西牛肉一般走私价格为每公斤25元左右,国内牛肉售价已经达到每公斤50元甚至更高,走私1吨可获利2万多元。一吨冷冻鸡爪的进货价仅为4000元-5000元,经过解冻、加工、包装后,一吨售价高达2万元。
另外,据了解,僵尸肉的冷冻,与盈利性冷库需要考虑仓储、电费不同,这种战略储备肉的储藏成本非常低廉,折算后的冷冻成本约为每吨17元/年左右。也正是低廉的储藏成本和价格,催生了近年来走私过期陈年肉的市场热潮。令一个个为了金钱利益的人,不惜泯灭良心,以身犯险。
有内部人士称,售价低于30-40元区间的牛肉,就有这样的嫌疑。消费者在消费时,千万不可贪图小便宜,以防买到僵尸肉。
二、杜绝走私僵尸肉 加强源头监管是关键
国外走私进来的僵尸肉,之所以能一步步走到老百姓的餐桌上,原因可以说是方方面面,海关、公安、工商、检验检疫等多个监管部门,都有摆脱不了的责任。各个部门应该加强合作,编织一个密而不透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才能减少僵尸肉走私人员下手的机会,而不是各自为政,信息共享不透明,从而给僵尸肉走私人员以可乘之机。
当然,杜绝僵尸肉进入市场,有效打击走私、运输、经营僵尸肉行为,相关部门加强合作是一方面,最根本的,还是必须加强走私僵尸肉的源头管控。加强源头监管,除了海关在各个关卡严加检查,在走私猖獗的边境地区设置严密的监控网络,堵住冻品走私入境的渠道外,还应该组织人员在一些边境交接地带比较隐蔽的大山、村庄经常巡逻,以防走私人员通过小路进入境内。尽最大可能的在源头控制,否则冻品一旦流入内地,被运上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后打击难度更大。
三、走私僵尸肉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小
将走私冻肉运到国内是第一步,这些走私冻肉随后在国内的运输环节,为何未曾遇到阻拦?相关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又体现在哪里?为何“僵尸肉”不是被层层监管发现,而是被海关查缉曝光?难道后面所有的市场监管环节都形同虚设?
或许,对于僵尸肉的危害,以及那些监管部门身上所肩负的责任,相关人员比我们普通消费者清楚的多。而他们之所以能在自己的监管职位上“漫不经心”,甚至私收“好处费”,与其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小,有直接的原因。正是那些不痛不痒的处罚,对相关人员不够造成威慑,才会使他们如此漠视消费者的食品消费安全。因此,在走私、运输、经营僵尸肉等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上,国家应该制定更为完善有效的法律法规,从细节上加大处罚力度,才能给违法者以警醒。
结语
这起数量高达40多万吨、价值30多亿元的走私僵尸肉大案破获,引得无数人拍手称快。但是,在这次走私案破获前,还有多少僵尸肉走私入境,并且进入国人的肠胃,我们无从得知。
面对无法得知来源的各种可能是僵尸肉的众多冷冻肉品,即使有时吃坏了身体,我们也只能自认倒霉,根本没有能力追根溯源,我们只有寄期望于“相关部门”,能在源头上加强走私僵尸肉检查,在流通环节上加强监管,并对走私僵尸肉等违法行为严加惩处,还消费者一个安全的肉品消费环境。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6-16)上海近期发布六项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 (2014-06-16)2013天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报告公布
- (2014-06-16)广东部署春节及地方“两会”食品安全监管
- (2014-06-16)民进中央提案:构建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
- (2014-07-25)福喜“过期肉”丑闻令食品安全关注升温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