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食品安全 开创网格化移动监管新模式
该公司发明的“APP” 系列软件,可以让监管人员和被监管者通过网上互动,使政府监管人员实时监管企业生产者的信息,企业也可以适时了解到监管行为和轨迹。该平台既可以作为风险检测和预警平台,能够及时有效地防范食品安全问题。
展会上,国家农业部原副部长齐景发先生认为,北京达邦食品安全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运用“互联网+食品安全” 的思维,适应了农产品监管的新形势,推出的监管软件和模式,对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提高质量安全监管效能具有积极意义。
国家食药监管总局滕佳材副局长对网格化移动监管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利用互联网监管,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种有效手段。监管信息化,需要地方政府进行有效沟通,上下协同,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
新西兰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罗杰·史密斯先生,对达邦利用互联网云监管等思维对实现食品安全有效监管十分欣赏,认为是食品监管的一大突破。
本刊记者就网格化移动监管若干问题,采访了北京达邦食品安全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明升先生。
记者:杨总,您好。您为什么要提出网格化移动监管?
杨明升:国务院2015年食品安全工作重点明确提出,要“完善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打通“最后一公里”,建立执法监管全程记录制度。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互联网+行动计划”作为一项国家战略首次提出。达邦作为食品安全管理服务的行业领先者,早在2014年初就着手研究互联网与食品安全监管的深度融合问题。经过一年的研发,并和四川省农业厅合作在四川广元市试点应用,形成了目前比较成熟的互联网监管平台和新的监管模式。
农业部原副部长齐景发与杨明升(右)在展会上交谈
我们之所以将互联网与食品安全监管相融合,并且提出网格化移动监管模式,主要基于三个认识。
一是要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划清政、企责任,就必须改变过去“上动下不动”的现状。食品安全,成败在基层防线。食品安全属地责任,实质是监管人员的“阵地”责任。但长期以来,国家层面的食品安全监管政策和措施,到了县乡基层,经常会演变成“文件式监管”、“口号式监管”、“运动式监管”。如何加强“最后一公里”监管,让县乡基层监管人员从办公室走出来、动起来、快起来,开展主动监管,把监管工作常态化,使监管过程痕迹化,是当前亟需解决的迫切问题。
二是“十三五”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必然转变。首先是认识将会转变。食品安全将更加突出法律意义上的安全——行为合规、产品合格、信息透明。产品安全性将体现为合规记录的可证明性——痕迹监管。其次是定位将转变。政府将不再包打天下、包治百病,监管部门职责重在执法——法律责任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第三是思路将转变。监管能力建设的关键是执行能力建设,属地责任将与政绩挂钩,网格化监管将成为新常态。
三是“互联网+”是传统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创新驱动力。互联网时代,生产要素的配置将因为互联网化社会组织体系的无层级、无边界、无中心而变得容易。食品安全监管需要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和作用,优化甚至是再造监管流程,产生一种新的、完全不同的监管效果。
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副局长滕佳材(右二)视察达邦展品
记者:什么是网格化移动监管模式?
杨明升:我们的目标是协助各省监管部门,通过这款小小的APP软件,将省、市、县、乡、村五级监管人员在监管属地上“打柱定位”,实现质量安全监管“人、事、时、地、物”全面全程互联,主管人员打开电脑或手机就可以对每个企业每块基地的合规情况了如指掌,可以对每名监管人员的监管轨迹和监管行为了如指掌,并且能实时调度某个区域监管人员,让他们用一个标准、一个尺度“傻瓜式”监管。
因此,我们提出的网格化移动监管,就是以落实质量安全属地责任,提高质量安全监管效率,确保质量安全监管效果为目标,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人员入地、设备入场、信息入网,实现监管履职阵地化、监管过程透明化、监管评价实时化、监管调度一体化,使质量安全监管责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区域一体、互联互通,质量安全监管行动上下一致、左右协同的监管新模式。
新西兰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罗杰·史密斯参观达邦展位
记者:网格化移动监管能达到什么效果?
杨明升:网格化移动监管可以达到四个效果,即“四化”。一是监管履职阵地化。通过手机GPS定位功能和GIS地图展示功能,按照网格化思路,将监管区域、监管对象、监管人员绑定,“打桩定位”。每一名监管人员都可对自己辖区监管对象了如指掌,每一位主管领导可对每一名监管人员的监管过程了如指掌。
二是监管过程透明化。全面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提出的规范执法和全程记录制度,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细化成标准操作规范(SOP)和监管检查表,并内置在手机端APP软件里,帮助监管人员按检查项进行标准化、“傻瓜化”监管并实时拍照取证、上传检查报告,自动实现执法过程全过程记录,使各地监管人员的执法监管行为步调一致、尺度一致、信息一致。
三是监管评价实时化。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一方面实时评价生产企业的合规情况,实时综合评分,实时调整监管频次;另一方面实时掌握监管人员的监管轨迹和监管行为,实时评价监管人员的履职情况,他去了哪个企业,怎么监管的,检查了哪些内容,每一项的合规情况如何,主管人员一清二楚。此外,配合风险监测预警平台,还可以对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进行智能化、多维度统计分析,让主管部门能快速发现规律性、趋势性和苗头性问题,快速启动专项检查。
四是监管调度一体化。一线监管人员可以实时上报巡检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主管部门可以实时定向发布监管指令,统一调度全省市监管人员,实现市、县、乡、村“四级”上下一体、整体行动,高效用活监管资源。
记者:目前已在哪些地方推行?
杨明升:目前该模式已在四川省广元市试点推行。2015年4月17日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会议广元现场会上,四川省曲木史哈副省长、任永昌厅长、省发改委、省财政厅以及各地市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上海市也正着手研究推行。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10-29)陕西吹响 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集结号”
- (2016-01-21)福建召开全省食品药品网格化监管现场会
- (2014-06-20)食品安全责任险“突围”强制立法或成契机
- (2014-06-20)遇食品安全问题过半消费者不维权
- (2014-06-20)舌尖问题屡禁不止 食品安全靠什么“打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