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新一轮竞争拉开序幕:国内乳企出海 国外乳品抢滩
光明乳业在开拓海外市场上,着实走在了前面。2010年7月,光明乳业以约3.82亿元人民币收购新西兰新莱特公司51%股权,成为中国乳业首桩海外并购案,这不仅使新莱特当年实现扭亏为盈,并在3年后成功上市。此后,贝因美、伊利、蒙牛、新希望等企业相继“走出去”,布局奶源、兴建工厂和研发中心。
“最近国内乳制品企业集体‘出海’,目的在于去海外与大型乳制品企业和品牌并购或者合作。”乳业研究员宋亮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目前国内乳企大多集中在欧洲地区探索合作可能,主要由于从国家宏观调整层面来看,在‘一带一路’方针指引以及自贸区建立等方面作用影响下,我国对与欧洲之间的贸易往来比较看好,加速了国内乳企在海外布局。”
“国内乳企走出去还是为了突破资源约束,寻求质优价廉的奶源,并希望通过国际化来尽快赢得消费者信任。”乳业专家陈渝认为,国际化可以有效缓解国内优质奶源不足的局面,提高消费者信心。
然而即便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的2014年婴幼儿配方乳粉最新检测结果中,有4个进口品牌、2个批次存在一般风险,依旧没能削弱消费者对“洋奶粉”的喜爱之情。记者在位于朝阳区民族园路唐人街购物广场内的大润发超市发现:虽然国产奶粉的平均售价低于进口奶粉,但在超市所卖的全部奶粉中,进口奶粉约占三分之二,国产奶粉仅占三分之一。而在其他超市,柜台销售的进口奶粉数量也大都多于国产奶粉。对此,宋亮认为,国内乳企纷纷“出海”也是想借鉴国际乳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完善自身产业链建设和长远发展做准备,应对进口乳制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近日有消息传出,达能集团大量经销商突然间被取消经销商资格,旗下纽迪希亚生命早期营养品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一年左右就遭整合,目前大量员工离职。此外据新西兰当地媒体报道,恒天然首席执行官施牧德表示,恒天然准备在销售一线上部署上百人,因此相应的集团下面支援性的职位会被削减,总共裁员人数会超过100人。“国外乳企裁员的原因主要是市场整体消费疲软、企业经营能力较差,此外受原料价格整体下降的影响,裁员可以减轻企业压力。”宋亮说。
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中国市场仍然是恒天然最大的出口市场,因此预计恒天然中国公司不会被卷入裁员计划。由此不难看出,进口乳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此外,随着日前欧盟宣布正式取消已在欧盟国家执行了30余年的奶业配额制度,意味着将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奶农们可以自行决定产量。对此,中国奶业协会原常务理事王丁棉认为,中国市场将成为欧盟牛奶的下一个出路。“前年中国进口的液态奶有18.5万吨,去年增加至29.5万吨。”王丁棉预测,今年中国消费进口奶量将突破40万吨。
日前,美赞臣首席执行官卡斯帕·贾克布森在2015年一季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4月开始美赞臣已直接从荷兰向中国就成品奶粉进行发货。“美赞臣荷兰工厂的产能在未来数个季度将会增加,这将对公司2015年下半年在中国的增长带来更大支持。”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4-06-25)粤检出进口问题乳品超43吨 含新西兰产巴氏奶
- (2014-08-25)我国乳品产量出现下滑 生产商“郁郁寡欢”
- (2014-09-09) 乳品行业的饕餮盛宴在上海“开席”
- (2014-12-19)国内乳品行业打起价格战 原料奶比矿泉水还便宜
- (2015-04-23)国产乳品安全标准已与国际接轨 安全质量不输洋乳品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