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刊》刊号:CN11-5478/R 国际:ISSN1674-0270

登陆 | 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食品抽检“不合格”是怎么来的

2015-06-24 14:36:16 来源: 辽宁日报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前不久,我省食药监局公布了此前进行的食品安全抽检结果。数据显示,在受检的15大类、601个批次产品中,产品不合格率为5.82%。一些读者好奇,受检的食品到底经过了哪些流程,才会在抽检中被判定为“合格”或“不合格”?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省食品检验检测院的专业人士。

  判定某批次食品“不合格”很慎重

  “对食品安全进行抽检,有一整套非常完备的流程,整个过程很慎重。 ”负责食品抽检任务的省食品检验检测院副院长崔松林说。

  首先是“市场买样”,也就是基层监管执法人员会在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销售终端购买样品,然后,将其及时送到检测部门。

  样品到达后,检测人员会在样品上加贴唯一编号,而此编号将成为样品“身份证”,贯穿检测始终。紧接着,检测人员会按照食品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对样品进行微生物、污染物等多方面检测。 “食品种类不同,具体检测方法也不同,但污染物、添加剂、致病性微生物、非食用物质这四大项,是我们对所有食品的检测重点。 ”崔松林说。

  崔松林介绍,在对某一个项目进行检测时,是由两名检验人员共同来操作的,二人检测结果数据符合检测方法标准的要求,则可出具检测结果。

  等到该样品所有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出来后,将由检验人员对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并把检测结果与相应的标准逐项判定,之后,编制出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要经三遍复核:第一遍主要核对报告上的企业名称、样品名称、执行标准等信息与抽样单是否一致,以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第三遍审核通过后,检测报告将被签发。届时,打印出的检测报告将反馈给下达抽检任务的监管部门。

  一般情况下,检测部门20个工作日就能出具检测报告。

  即食食品中不应发现致病性微生物

  “已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中,很多都是由致病性微生物导致的。 ”崔松林说,致病性微生物是个统称,它具体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人们一旦食用这些食物,就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上吐下泻是较为常见的症状。

  致病性微生物是即食食品中不允许检出的,也就是说,即食食品中不能出现致病性微生物。那么,这些微生物从何而来呢?

  崔松林分析说,一般来讲,有三种原因容易导致食品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第一种原因是企业生产卫生管理不严,在源头上就出现了污染,“比如工人上完厕所没有按要求洗手,生产设备没有按要求清洗消毒等等。 ”

  第二种是企业热加工灭菌工艺未达到要求,食物中的致病性微生物没被彻底杀死。

  第三种原因是食品的包装材料上有致病性微生物,对食品进行了二次污染,“食品的包装袋、瓶盖等也要消毒,如果企业没有按要求操作,就容易出现问题。 ”

  检测人员正在对抽检样品做检测。

微信关注

相关热词搜索:食品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

食安中国 Copyright © www.cnfoodsafety.com 2012-2015 版权所有 海淀分局网络备案编号:1101085079,1101055372京ICP备09075303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中路39号万地名苑2号楼504室(邮编100039) 联系电话: 010-88825653 业务咨询:010-88825689